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心灵的慰藉第一课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课 题 】:《心灵的慰藉》(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课)

【 课 型 】:鉴赏课

【 课 时 】:一课时

【 学习目标 】: 理解在宗教流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

了解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

【 教学重点 】:佛教艺术

【 教学难点 】:在中国宗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宗教本土化现象。

【 教 具 】:教材、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

一、交流引入:

1、通过两位当红明星,华语歌坛小天王周杰伦和日本流行天后滨崎步的照片讯问学生:有没有同学喜欢他们的?对于喜欢他们的人来说他们的身份是什么?——偶像

2、进一步提问:你知道吗偶像崇拜最早来至于宗教,人们为什么会崇拜偶像崇拜神明呢?达到一种心理的安慰,偶像甚至可能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

引入课题《心灵的慰藉》 二、导入新课:

1、图片展示:世界三大宗教代表性建筑样式,简单介绍宗教在封建社会时期的地位: 对古时候的人们来说宗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西方历史上的某些时期,教会的力量甚至凌驾于皇权之上,只是到现在宗教才丧失了其地位,虽然现在宗教的地位不如从前,但是却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精品,

2、本课的重点是流行于东方的佛教艺术。

图片展示莫高窟第45窟佛主群像,观察排列规律:呈对称排列;佛像排列顺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这个是佛教艺术里很典型的一种艺术样式:佛主造像

提问学生:佛教艺术代表性的艺术样式除了佛主造像,大家想想还有哪些?(壁画、建筑寺观)

3、简要介绍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背景:佛教不是本土宗教,产生于古印度,两汉之际传入我国,隋唐达到鼎盛,这是中国文化第一次大规模的融入外来因素,佛教的传入,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全新的主题和丰富的创作空间,改变了中国早期美术的基本面貌。

4、最集中体现这一变化的是大规模的佛教石窟的兴建:石窟是专门供佛教徒修行礼拜的场所,内部用壁画、雕塑来进行装饰;表现的内容多为:佛主普度众生、宣扬佛法的故事;设色多华丽明亮,效果强烈。

展示图片:大足石刻的千手观音,千手象征观音法力无边,观音每只手的形态各不相同。

5、我国的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岗石窟、麦积山石窟(观察图片) a、简要介绍四大石窟各自的艺术特点:莫高窟——以壁画著称 ;麦积山石窟——泥塑出类拔萃 ;龙门石窟——“皇窟”遂成规模;云岗石窟——佛像“异族“特征明显;

b、我国最早的石窟:克孜尔石窟;开凿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石窟:敦煌石窟,是中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佛教石窟群,又称千佛洞,石窟内装饰各个时期众多无名画师的壁画珍品。

6、佛教壁画:

图片展示:敦煌九色鹿王本生壁画 局部

a、 艺术特点:壁画以横幅长卷形式连续画出佛的前身九色鹿王故事的种种情节,画面

以人物为主,衬以山石树木。土红地色上配以青绿山水,点缀花草,有浓厚西域风格。

b、 播放动画:上海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的动画《九色鹿》片段,提醒学生注意电影

中人物的形象特征。

c、 思考一:佛教故事为什么要通过壁画进行传播?

7、佛主造像:

a、图片展示:云岗第二十窟佛像与龙门庐舍那大佛

b、思考二:对比两尊大佛有何不同?图片提示:印度女孩图片以及武则天画像 佛教艺术本土化现象:佛教要在中国发展,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如果佛主的形象一直是以一个异族人的形象示人,难以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所以出现了本土化的现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c、 最具代表性的佛教本土化现象就是中国菩萨的“女儿身”:菩萨早期传进中国时是“善男子”的形象,因此其造像都是男儿身。传入中国后,经过漫长的汉化过程,逐渐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到南北朝始见女相观音菩萨。

活动一:对比不同时期的菩萨形象,试着找出造型上的变化? 观察内容 莫高窟328窟 菩萨 时代: 性别: 体态: 莫高窟194窟 菩萨 姿态: 面部特征: 着装:

d、介绍乐山大佛: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石刻佛像,高71米,头长14.7米,宽10米。

耳朵长7米。

播放风云之雄霸天下中乐山大佛剪辑片段。加深学生印象。 8、简要介绍藏传佛教中的独特宗教绘画艺术形式:唐卡

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 展示藏传佛教行为艺术——生命的瞬间。展现佛教对生命,人生的思考。 2001年2月26日, 二个来自尼泊尔和西藏的喇嘛, 在纽约Ackland的Yager画廊

展示了一个名为“医学菩萨沙子坛场”的作品,来展现亚洲佛教艺术。整个过程将近一个月,每日作画几小时 。

活动二:欣赏完这个作品,大家有什么感想?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了解了在宗教流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巨大影响;了解了具有代表性的佛教艺术形式、佛教艺术的本土化现象,以及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审美的不断变化。

四:课后拓展:

收集资料,对比东西方宗教的审美差异。

心灵的慰藉第一课教案

【课题】:《心灵的慰藉》(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课)【课型】:鉴赏课【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理解在宗教流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了解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教学重点】:佛教艺术【教学难点】:在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jl7g6r6bd10ttc0odu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