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与答案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绪论

1、什么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

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马克思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狭义还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 广义的。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什么?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是哪三次运动?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三大运动:①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

②1838年在英国爆发了章宪运动;

③1844年在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有哪些?各自代表人物有哪些? 来源(代表人物):①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嘉图); ③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昂利圣西门、欧文)。

6、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什么?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7、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8、中国共产党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的重论成果有哪些?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9、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根源是什么,表现在哪里? 根源: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表现: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

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就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

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

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0、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什么?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是什么?其中什么是最根本属性?

根本属性: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 最根本属性:彻底的科学性。

12、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3、(网上下载答案仅供参考)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实用性。

历史必然性:①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

.下载可编辑.

. . . .

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③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当代适用性:①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 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③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 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14、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科学的态度。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 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世界本源问题。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畴的定义是通过什么界定的?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意识起源和本质的观点是什么?

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本质: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5、列宁的物质定义有什么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 6、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什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最基本的形式是什么?

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最基本的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 8、实践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9、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和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 实践。

10、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11、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是什么?其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容?

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联系和发展。

容:对立统一关系,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 对立统一规律。

.下载可编辑.

. . . .

13、矛盾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对立和统一(或称同一性和斗争性)。 1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怎样?

①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②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③任何实现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④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1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怎样?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低位的矛盾。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影响主要矛盾,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6、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17、什么是规律?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规律是揭示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如何把握: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8、材料题:(网上下载答案仅供参考)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

[材料2]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作为宇宙万物共同本质和基础的精神实体 [材料3]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材料 3 说明了什么原理,与前两个材料相比科学性在哪里,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材料1,2,3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不同之点在于:材料1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材料3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世界本来就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材料3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

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哲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唯心主义一元论关于世界统一于精神的根本错误。

第三,这一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理论基础;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19、(网上下载答案仅供参考)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①对立统一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存在着两对社会矛盾,一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得好,就能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解决得不好,就会极大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努力克服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部分,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②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时期,一方面 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这自然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所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黄金发展期。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与现实的差异,所有制形式与分配方式的差异等,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相对处于不平衡状态,各经济实体中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也出现了逐渐拉大差距的趋势,甚至引发局部贫富不均的现象。这必然要影响一部分人的生产积极性,成为各类社会矛盾的突显期,从而对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 产生不良影

.下载可编辑.

. . . .

响。③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转变发展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社会政策,兼顾社会公平公正,缩小贫富差距,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正确地处理各类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就能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将我国的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第二章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有哪些? 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价值关系。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①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③实践使认识得以生产和发展;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是什么? 认识的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4、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什么?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哪里?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6、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经历了哪两次飞跃?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到实践。 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特点。

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直接性、具体性。 理性认识包括感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抽象性、间接性。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基础是什么?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会犯什么错误? 基础:实践。

割裂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

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怎样?

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区别:感性认识为认识的初级阶段,为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为认识的高级阶段,为事物的本质。 10、为什么说认识过程需要经历第二次飞跃?

只有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才能自觉地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二是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11、什么是真理?为什么说真理具有客观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原因:首先,真理的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12、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两者为同一种真理的两种不同形式。

1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①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②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意义:马克思主义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的绝对性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

.下载可编辑.

. . . .

是正确的,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其个别结论可能已经过时,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发展。

14、为什么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首先,从真理的本质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5、从实际出发关键是什么?就是要做到什么?

关键: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 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

16、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是什么?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7、“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了什么?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应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即外部联系为容,还没有深入到对本质的认识,因此,它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即认识的高级阶段,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容,因而是深刻的。

18、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做到那两个方面的创新与统一?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19、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辨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弘扬哪两种精神?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第三章 思考题

1、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历来存在着哪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2、社会存在的构成?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环境。 3、生产方式的构成及其作用? 构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作用: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4、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哪些?最根本的是什么?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最根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5、生产力的构成,其中最活跃的因素、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构成:劳动资料也成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 最活跃:劳动者。

6、生产关系的构成?其基础是什么?

构成: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7、什么是经济基础?在整个上层建筑中什么居主导地位?核心是什么? 经济基础:是指有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 核心:国家政权。

8、什么是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根据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历史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

.下载可编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与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解析绪论1、什么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马克思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jk2z0lt7o3gznb0gt563y3j84vsiw00ac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