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
——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①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 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 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例如:小明在小华东面,小华在小明的西面。 2、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 北斗星永远在北方。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 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④树叶茂盛的那边是南方 ⑤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① 71÷8,把71看成72,用口诀估算。
② 378÷5,把378看成400更接近准确数。
③ 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4、 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
① 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别忘了写验算两个字。) ② 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 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 0不能做除数,如:0÷( )=0括号里只有( 0 )不能填。 第三单元 统 计 1、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
① 做题时把数字标在条边上再做。
② 注意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的单位的不同,用折线表示起始格。
2、平均数:① 求平均数的方法:
平均数 = 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 = 平均数 × 总份数 总份数 = 总数量÷ 平均数
②(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第四单元 年 月 日 (一)年、月、日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2、每年有(12)个月,其中( 7 )个大月,每个大月有( 31 )天,分别是(1、3、5、7、8、10、12)月;有 ( 4 )个小月,每个小月有30天分别是( 4、6、9、11 )月。 3、连续的大月有( 7 )月和 ( 8 )月,天数是共( 62 )天。 4、① 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 ② 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 ③ 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5 、一年分为四个季度:
1、2、3月 —— 第一季度 90天(平年) 91天(闰年) 4、5、6月 —— 第二季度 91天
7、8、9月 —— 第三季度 92天 10、11、12月—— 第四季度 92天
6 、求有多少个星期?用天数÷7。 → 如:52天 52÷7=7(个)……3(天) 7、 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① 一般的公历年份÷4,正好余数是0,就是闰年; ②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余数是0,就是闰年。 ③常见的闰年:1988,1992,1996,2000,2004,2008,2012 8 、通常每4年里有( 1 )个闰年, ( 3 )个平年。
(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
9 、 计算经过的年份:就用2011(今年) - 给的年份。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1年是62周年。(2011-1949=62) 10、各类节日:
元旦节1月1日、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党节7月1日、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圣诞节12月25日等。 11、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① 1小时 = 60分 ② 1分 = 60秒 ③ 1日=24小时 ④ 1周 = 7天 12、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 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 + 1 例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 7月4日放假,9月1日开学休息几天? 月份 思 考 | 月份 思 考
6月 12日----30日 30-12+1=19天 | 7月 4日----31日 31-4+1=28天 7月 31天 31天 | 8月 31天 31天 8月 1日----17日 17天 | ( 合计:28+31=59天 ) ( 合计:19+31+17=57天 ) | (二)24时计时法:
1、 1日=24时 → 24时也叫0时。
2、 普通计时法 → 24时计时法(12时以后的+12 减单位)如:下午3:00→15:00
24时计时法 → 普通计时法(12时以后的-12 加单位)如:21:30→晚上9:30 3、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4、时间与时刻的不同: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5、制作年历步骤:第一: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 第二:确定12个月怎样排列,
第三:把休息日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位数,也可能是( 四 )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15×200= ?(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 4、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 够不够,能不能 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第六单元 面积 1、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 背熟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长方形的长 = 周长÷2-宽 长 = 面积 ÷ 宽 长方形的宽 = 周长÷2-长 宽 = 面积 ÷ 长 (周长-长×2)÷2 = 宽 (周长-宽×2)÷2 = 长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面积÷边长 4、 背 熟 :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5、①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③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6 、面积单位换算:
① 进率100:
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7、 注 意: (1)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2) 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3)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8、阴影部分面积 = 总面积 - 空白部分面积 块数 = 大面积 ÷ 小面积 9、全中国:960万平方千米 浙江省:10万平方千米 慈溪市:1150平方千米 掌起镇:61平方千米 洋山小学:1.5公顷 普通教室:48平方米 黑板:4平方米 单人课桌:24平方分米 手指甲:1平方厘米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 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2、小数读写法: ① 读法 → (大写) 汉字形式; ② 写法→ 阿拉伯数字。 3、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游泳是用的时间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投掷是数越大越
好。
4、小数加减法计算: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尤其注意:12-3.9 ; 9+8.3 等题的计算。)
5、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如:5.1 >5 ;1.3 > 1等)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做应用题时:
1、从问题入手→要想求出这个问题,必须先知道哪些条件; 2、从题中找条件;
3、并不是所有的条件都有用;
4、题目中没有给的条件不能直接用; 5、画出关键词;
6、列综合算式时:先算那一步,有时候必须加上小括号“( )”。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1、关于重复的问题,可以用集合圈来帮助解决,或者画图解决。
2、等量代换:把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用简单的公式表示出来,帮助理解,或者画成简单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