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体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性质分关的依据)。 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1、其区别是:国体指国家政权的阶级内容,政体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2、其联系是: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必须与国家相适应,政体反作用于国体,影响国体的巩固和发展。 三、社会意识结构: (一)、社会意识的构成:
1、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或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选择题)
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是自发的不定型、不系统的社会意识,表现为人的情感、习俗、传统和社会风气等。(选择)
思想系统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是自觉的、系统的、抽象的社会意识,表现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等。 关系:
①社会心理是思想体系的基础,为思想体系提供素材;
②思想体系是社会心理的概括和升华,并反过来对社会心理有重要影响。
2、属于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 (或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或说思想体系或社会意识形式的两种类型)(选择) ①属于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它们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具有阶级性。 ②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它们不是特定的经济基础的反应,不属于上层建筑,自身没有阶级性。 3、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关系:(选择或简答)
个体意识是社会成员的个人意识,是个人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在自身头脑中的反应,也叫个人意识。(是个别)
群体意识是群体的社会地位、社会经历及其共同利益与整个社会生活的关系,在该群体成员头脑中的反应(是一定共同体的共同意识)(是一般)
第 41 页 共 41 页
关系:
第一、二者相互依存,个体意识是群体意识的个别表现,群体意识寓于个体意识当中,并通过个体意识表现出来;
第二、二者个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个体意识渗透着群体意识,又影响和制约着,群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群体意识也影响和制约着个体意识; 第三、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简答或选择)
社会存在决定会社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 ①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③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形态部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因为一定的统治阶级在经济政治上占居统治地位,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就总要凭借经济和政治上的优势在思想上占居统治地位。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简答和选择)
社会意识在依依和反应社会存在的同时,还具有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又因其能动性是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前提的,使它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 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
意识阻碍社会发展(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二节社会形态的划分
社会形态分为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选择题)
第 42 页 共 42 页
一、经济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关系)(选择或简答) 经济社会形态是直接或间接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它又分为五种和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是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五种依次更替的社会形态。 三种社会形成划分法有两个系列:
第一、是根据人的发展状态把人类历史划分为:A人的依赖性社会;B物的依赖性社会;C个人全面发展社会三大社会形态; 第二、是根据宏观
经济运行形式把人类历史划分为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和产品经济社会三大社会形态,后一系列决定前一系列。 关系:
1、它们都是马克思提出来的,它们各自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说明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和阶段性,共同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二者是相互补充的;
2、五种和三种划分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人的依赖性社会即:自然经济社会,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特的依赖性社会即:商品经济性社会,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即:产品经济社会是指共产主义社会。 二、技术社会形态(选择)
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产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划分为A、渔、猎社会;B农业社会;C工业社会;D信息社会。 第三节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 一、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选择)
这是指社会发展也向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辨证的过程,具有客观性,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选择)
1、每一代人所遇到的都是既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任何人都不能自由的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预先规定了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
2、历史的最终结果是由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产生的合力造成的,这体现了客观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旭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揭示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第 43 页 共 43 页
二、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简答)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决定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辨证法基础上的决定论,它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又反对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能动的决定论,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是一致的。
1、必然性不是纯粹的,规律只是做为一般趋势、一种平均数而存在,这就有了选择的余地和可能,而这种选择不是任意的,不能违背规律。
2、社会规律给人的活动提供的不是一种唯一的现实可能性,而是由多种可能性组成的空间,何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决定于人的选择。
3、每一种可能性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对具体途径和模式的选择表现出巨大的能动性,但是人们的选择能力总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三、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简答)
1、社会形态的统一性是指各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共同性,普遍性,遵循共同的历史规律,也叫社会形态的普遍性。(简答、选择)
①其纵向统一性是指各务和民族的历史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条件下,按其自然历史过程,一般都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
②其横向统一性是指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致相同的生产关系和上建筑。
2、社会形态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也叫特殊性。
①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 ②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不同;
③人类社会从低级社会形态向较高社会形态转变时,不同国家和民族所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特点,还存在超越现象;
④不同国家和民族所处的社会形态具有复杂性,在多民族国家中不同民族又可能处于不同的社会形态中。
四、人类历史上存在的超越现象与五种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一致性:(简答)
1、超越现象是指有些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在由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变过程中可能超越一人或几个社会形态。
第 44 页 共 44 页
2、这种超越现象与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现论不是矛盾的,而是一致的,因为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理论是就全世界的范围而言的,这种超越现象不仅不违背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规律,反而是以这个规律为前提的。 第七章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其中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 (以上两句话注意回答选择题)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或生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论述)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性质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二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是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适合,推动生产发展和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三项内容构成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意义: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经济必须占主导地位。
2、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总的比较低,而又发展不平衡,不同层次的生产力必然要求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与其相适应,以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其他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3、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能够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适合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而是正确的。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一)、什么是经济基础?(选择)(联系本节第三点的辨证关系出简答)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其构成(简答、选择)
第 45 页 共 4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