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10投资与理财 (1)xx1 xx
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一、电影行业现状
中国诸多社会事件对电影创作的题材取向、电影市场与产业发展都产生了不同层面的影响。总体来看,无论是就产业发展、票房业绩,还是从艺术审美视角审视,中国电影都攀上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困扰电影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得到继续改善,金融资本与电影产业对接成为年度最突出亮点。相较于之前,影片投资生产出现转型,影片投资数量增长开始放缓,多主体合作与探索适合于国内市场环境的类型化,成为影片投资的共识。
(一)xx电影产业发展概况
影片投资生产方面,影片投资生产趋于理性。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由数量猛增向质量提升的政策引导初显成效。国产故事影片单片成本平均500万元左右,成本控制在适于中国国情的水准上。但这是一个平均值,事实上国产商业大片成本远远高出这一额度。基本上,“高概念”商业大片保持在十部左右,这符合目前国内电影市场吞吐能力。中等投资规模的影片有所增长,成为本年度的市场亮点,单部影片票房首度超过商业大片,创造票房奇迹。中低成本影片依然占据最大份额。2008年度中等投资规模影片数量增长,是一个可喜的征兆,也是本年度票房之所以稳定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投资主体方面,截至2008年底,国有制片机构共有38家,转企改制18家,另有20家制片单位尚未改制,仍属国家事业单位。中影集团总投资近20亿元的“中影国家数字制作基地”落成并投入使用,结束中国大片到海外加工的局面。新型制片主体都为民营影视公司,2008年度约有270家左右民营公司参与到电影制片生产中来。民营制片机构的突出代表是华谊兄弟、保利博纳等几家公司。剩下的绝大多数民营公司规模很小,资金实力薄弱,以拍摄中低成本
1 / 9
数字影片为主。个别民营制作机构通过特色经营,也探索走出不错的市场道路,以推出《十全九美》的北京快乐星公司为突出代表。
(二)xx电影产业发展总体态势分析
1、影院终端是整个产业链中发展最稳定、最有希望的环节在电影产业各个板块构成中,影院环节是投资风险比较小的一个部分。电影产品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我国的电影产品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系统化的指标评估体系,而影院项目则可以量化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交通、人流等具体指标,风险具有可控性,有稳定的现金流。
2008年一年,全国院线新增影院达到118家,连同之前三年的新建影院数量,四年间新建影院总数达到了397家,这几百家影院在国内影院票房排名中绝大多数位居前列。与之同步,影院的经营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成为行业内最为规范的一个环节。青年观众正在逐渐将“观影热情”固化为一种习惯性的文化休闲方式,成为影院的固定消费群落。从整个国家的发展看,工业化、现代化的转型,促成都市化、小城镇化的社会转型,这将有利于国内电影消费空间的扩大。基于这些认知,我们认为:
在电影产业链中,影院终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保持业内最有前景的发展环节。
2、影片投资增长趋于稳定,制片模式日渐明晰
电影生产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在经过连续五年的快速增长之后,2008年电影产量开始呈现增速减缓趋势。406部的故事片产量仅高过2007年4部,生产数量几乎持平。以国内主要院线放映140部国产新片的实际容量计算,大量国产影片无法进入影院放映,影片投资增长率已由快速转为过快。而2008年的这一现象是政府层面、制片生产层面、市场层面三方面共同推动下产生的结果,是在电影企业自我作用与政府适当引导共同合力下出现的一种良性合理的调整。在制片模式方面,不同属性、跨国制片合作,多渠道融资、共担风险、跨国放映的大片投资模式,港资合拍片为主的中等影片投资模式,中低投资影片中的喜剧片类型模式,都已经在进行积极探索的基础上,逐渐固化为一种稳定的发展模式。
2 / 9
3、金融资本与与电影产业对接出现新进展
2008年,在电影产业投融资领域,最大特点是政府启动了银行信贷,完片保证机制正在逐渐形成。2008年,北京文创中心已经从北京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等京内银行贷款30亿元,并在年内给文化创意产业主体提供贷款10余亿元,涵盖产业链各个板块,以政府身份间接承担起完片担保职能。继2008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担保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也于
2009年3月底出台,将担保与再担保机制结合起来,采取对合作担保机构的再担保费进行补贴,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短板问题。
二、电影产业链及利润分配
电影产业链包括系统内产业链和系统外产业链。系统内产业链包括电影编剧、制作、发行、放映等一体化的流程;系统外产业链在前端包括电影投融资(除自有资本外,主要有三种融资渠道――企业赞助和投资、政府专项基金、联合投资;境外还有商业银行和电影基金),后端包括多元化的后电影产品:
电影音像制品、电影广告、光碟、游戏、在电影频道和付费电视频道播放等。要想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促进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首要的一条就是产业链不能出现断裂,电影行业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更需要一个资源布局合理、资本运行良好的产业链的支持
一部电影全部的票房收入,政府会抽取 8.3%作为基金和税,剩下的
91.7%中,55%属于电影院和院线,45%属于制作、发行环节,其中发行占15%。制作一部电影,制作方能得到电影票房的35%左右。
三、电影产业的融资模式
以往,我国国有制片公司影片生产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内社会投资,二是境外投资。其中大部分是国内投资。随着股份制改革的推
3 / 9
进,经营意识的不断加强,国有制片企业开始采取广开融资渠道,逐步形成了以国有资本为主导,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国际资本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共同发展的多元化企业经营模式。总之,在投融资举措上,国内电影制片企业也在借鉴并吸收国际化电影资本运作模式的经验,积极适应中国电影资本市场的竞争模式,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功,并赢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政府
200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意见》明确指出:
“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拓展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鼓励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公司股票、企业债券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完善文化企业间接融资制度,通过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为文化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便利条件。规范文化产权交易,重点发展版权和其他无形文化资产交易市场。”
2008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贷款贴息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担保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出台。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重点采购、后期赎买和后期奖励??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文化创意产品、服务和项目能够得到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政府出资的再担保公司成为一道中国特色风景;版权质押和版权评估成为关系文创企业银行贷款的重要命题。
(二)银行
说到中国电影企业的银行融资之路,不能不提到华谊兄弟,华谊兄弟显然是中国电影企业银行贷款中最具代表性的个案。
2009年3月,在银行贷款方面开先河的华谊兄弟再次获得一笔
1.2亿元的项目贷款,以用于2009年至2010年四部电影的制作和发行。华谊无论是在预售担保、无抵押授信贷款、版权打包质押等方面都走出了中国境内银行创意贷款的最早尝试。
4 / 9
1、银行的第一步: xx银行
北京银行是首都地区首家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合作、针对广大文化创意企业同时开展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无形资产抵押贷款和专业担保公司贷款的银行。
2008年在从紧货币政策下,北京银行将“文化创意企业贷款”作为重点营销产品。截至
2008年6月底,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北京银行已累计发放文化创意企业贷款25笔,总金额达
5.2亿元。其中,单是给影视产业企业的贷款就达3个亿,超过总金额的50%。
获得北京银行贷款的影视产业企业有许多。其中,华谊拿到了迄今为止金融业为影视企业发放的最大金额贷款――1亿元。
2008年12月23日,北京银行与中国电影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向中国电影集团提供文化创意项目意向性授信6亿元(先期提供贷款2亿元)。根据协议,中国电影集团将把这笔资金用于电影制作、影视院线拓展、艺人个人理财和引入贴息机制等诸多内容。
2、银行的第二步: 交通银行
文化版权融资已是一个全球性的浪潮,“文化创意产业版权担保贷款”产品设计的制度基础是厚实的。在严密的论证下,交通银行北京分行推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版权担保贷款”。
它是在交银“展业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产品的统一品牌下,向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小企业发放、以自主著作权作为主要担保方式的,用于满足其融资项目的创作、后期制作、生产销售、衍生品开发、商业推广等整个经营过程中正常资金需要的一定金额的贷款。
5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