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大荔编年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周平王末年(前720) 大荔戎族部落侵入境内,灭周襄王七年(前645)

秦穆公与晋惠公盟于王城,晋献河西地八城于秦。 战 国

秦厉共公十六年(前461)

秦灭大荔戎国,取王城,筑高垒,以临晋国,设临晋县。 魏武侯十二年(前385) 魏乘秦内乱,尽夺河西地。 魏惠王十八年(前352)

自华县过渭河,沿洛河东岸北上,筑长城,以御强秦(今段家乡东高垣尚有残存遗迹)。 秦惠文王八年(前330)

魏因连战失利,尽献河西地于秦,临晋复属秦。 秦昭王二十年(前287)

在蒲津关(即临晋县)首建浮桥,名曰“蒲津桥”。 西 汉

汉高祖二年(前205) 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 元狩元年(前122) 庄熊罴请开“龙首渠”。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 雪深五尺,大寒,冻死多人。 东 汉

献帝建安五年(200)

移临晋县治和左冯翊郡治于今大荔县城。此为郡、县同设一城之始。 晋、十六国 武帝末年(290)

改临晋为大荔,大荔县名从此始。 穆帝永和十一年(355)

秋,蝗虫大发,庄稼、百草食尽。牛马相互啖毛。大饥。 南北朝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

迁设华州治于李润堡(今大荔县城北)。 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500) 又移华州治于今大荔县城。 西魏大统三年(537)

十月西魏宇文泰大败东魏高欢于沙苑,命士兵就地植柳七千,以旌战功。因地宜牧,置沙苑监。 西魏大统六年(540)

据芮,于今朝邑老城遗址东筑王城。建大荔戎国。

南五泉县改名朝邑县,朝邑县名从此始。 西魏大统七年(541)

夏,隋文帝杨坚诞生于冯翊般若寺内。 西魏元钦三年(554)

改华州为同州,同州之名从此始。 北周保定二年(562) 重开龙首渠,以资灌溉。 北周保定五年(565)

宇文护筑“长春宫”(在老朝邑城北寨子)。 隋

大业三年(607) 改武乡县为冯翊县。 大业十三年(617)

八月,李渊起兵反隋,西渡黄河,驻朝邑“长春宫”。 唐

武德六年(623)

跨朝邑、冯翊两县,设沙苑监,筑沙苑城。 贞观元年(627) 金龙塔建成。 永徽四年(653)

八月,同州冯翊郡降落陨石雨,声如雷,陨石十之八九有光。 开元七年(719)

同州刺史姜师度创建“引洛、堰黄”两项水利工程,灌朝邑河西地二千余顷,灌通灵陂地(今盐池洼)四百余顷。 开元八年(720)

十月,“引洛、堰黄”工程建成后,玄宗驾临“长春宫”。下诏加封姜师度为金紫光禄大夫,赐帛300匹,晋升为将作大匠。 开元十二年(724)

在蒲津关黄河渡建浮桥,铸铁牛铁人置河两岸,以揽浮桥。 开元十五年(727)

洛水大涨,洛河沿岸被淹,冲坏同州城,漂流居民二千余家。 贞元九年(793)

四月十三日,地大震,震中源于朝邑附近。属7级地震,波及秦、晋、豫。同、朝境内,坏城壁庐舍,地裂水涌,死伤人、畜不计其数。 中和二年(862)

黄巢起义军到关中,占据同州,以朱温为同州刺史。 宋

乾德三年(965)

于沙苑置牧马监。 淳化五年(994)

别驾杨公在城北隅建“文殊阁”。 大中祥符六年(1013) 虸蚄食苗,田禾损失严重。 政和八年(1118) 敕赐朝邑崇祐观额。 元

至元二十六年(1289) 十一月,洛水绝流三日。 至正二十八年(1368)

因兵荒灾害,大荔人口锐减,由山西迁入大量人口。 明

洪武二年(1369)

黄河东西滚动无常,朝、蒲民争耕退河地,诏河东道(兼辖陕西的朝邑、合阳、韩城等县)调处,为秦、晋交涉滩地之始。 景泰二年(1451)

知县申润在朝邑西原下,筑县城,周长四里。 弘治十四年(1501)

十二月十五日朝邑5级大地震,震中源于朝邑城西,有声如雷,震撼大地,房屋倾斜,震裂墙壁,鸡飞犬吠,马蹦牛惊。 正德十四年(1519)

韩邦靖编撰的《朝邑县志》问世。后世誉为陕西八大名志之一。 嘉靖三十四年(1555)

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午夜渭华8级大地震,波及同、朝,烈度9度强。一昼夜余震二十余次,地声如雷,大地陷裂,一时城垣房屋尽圮,大树扑地,忽起忽倒;洛、渭可涉,井、泉俱竭,朝邑东滩地喷水丈余,为本省地震史上所罕见。 隆庆四年(1570)

黄河泛滥,水高数丈,淹死极众,浮尸盈野,生者攀树而栖,数日不得食。洪退后,河道由大庆关东五、六里,改道西移二十余里。 万历十四年(1586)

二月十二日夜,狂风自北起,摧毁房屋,根拔大树。 万历三十年(1602)

闰六月下旬,大雨如注数日,至七月三日尤甚,黄河大涨,坏运粮官船二十三艘,溺亡甚众,损米八千三百六十石。 万历四十七年(1619) 大饥,十岁孩童换粟一斗。 天启五年(1625)

马朴编撰的《同州志》问世。 崇祯十六年(1643)

李自成由西安领兵入同州。提出:“平买平卖,一民不杀”。令将街巷所有牌坊拆除,以挞富豪。唯对马自强牌坊和匾额保留,以表崇敬。 崇祯十七年(1644)

李自成率军东渡黄河,进攻燕京。 大旱,市绝粜,树皮食尽。 清

康熙三十一年(1692)

春,大旱,狂风数十日,麦苗尽枯,疫病大发,人死十之六七。 康熙三十七年(1698)

黄河大涨,崩没严王村等20余堡,积尸遍野。 康熙四十六年(1707)

同州知州俞卿重修“钟楼”(位今县政府大门口),高十余丈,宽九丈,后改名“望岳楼”,专役按时击钟,声闻全城。 雍正九年(1731) 朝邑创建西河书院。 雍正十三年(1735)

升同州为府,统制十城。附郭设大荔县。 乾隆五年(1740)

在大荔县署东,增修“常平仓”。 乾隆二十五年(1760)

同州知府李星耀,大荔知县王勋创建丰登书院(在今县人民剧院)。 乾隆三十四年(1769)

朝邑知县杨衍嗣,捐资创建华原书院(今朝邑南寨子)。 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五年(1774~1780)

同州梆子著名艺人魏长生先后三次入北京献艺,名震京都。 乾隆五十八年(1793)

年初,黄河大涨,水从朝邑城上过,溺死无数。 道光十六年(1836)

秋苗长至二三寸,蝗虫大作,农民持竿捕打,愈打愈多,飞则蔽天,落则满地,所到之田,禾苗殆尽。 道光二十年(1840)

武生王丕谋等人,在文殊阁旧址建成“文殊塔”,高四层。 道光二十三年(1843)

知县熊兆麟创建冯翊书院(在今大荔中学)。 道光三十年(1850)

知县熊兆麟,编撰的《大荔县志》问世。 咸丰三年(1853)

正月二十日,下土雨,从早到晚,天色昏暗,日无光。 同治元年(1862)

华县、渭南回民起义。四月二十五日,大荔县王阁村回民响应,二十六日,知府朱元庆,知县杨玉章,聚集洛河两岸群众,战于二郎庙,死近千人,后回军占羌白镇。 五月二十七日,回民军进入县城东北的高城、龙门村等一带地区。

十一月二十六日,清将多隆阿领兵到大荔,回民军在城北黄家庄、黄家营、长城村一带,被三面包围,遂大败。 同治二年(1863)

二月,清军攻下羌白,连克王阁村。激战月余,回军撤至渭南孝义镇一带。 同治六年(1867)

三月二十三日,捻回联军又入大荔境。县城周围三、四十里以内村落,皆为捻回联军占领。四月初被清军刘松山、郭宝昌部战败西移。 同治七年(1868)

四月二十四日下冰雹,平地积寸许,大如核桃,麦苗被伤。 光绪元年(1875)

大荔县扩修社仓,创办义仓。全县共储小麦6744石。各乡村分储小麦1500石。 光绪三年(1877)

大旱,麦豆亩仅收数升,秋无苗,麦未种,粮价奇贵。 八月,大荔设保赈局,开放义仓,以救饥荒。 九月,大荔开粥厂,散棉衣,掩埋尸体。 十一月,天极冷,饥民多冻死。 光绪四年(1878)

复大旱,又大疫,人相食,死大半,城东掘有万人坑,大、朝两县人口由41万多人,减到19.2万人。大荔县设茶厂五所,煮药施供行人饮用。 光绪五年(1879)

知县周铭旂续修的《大荔县志》付梓。 光绪七年(1881)

十二月二十四日,大风雪,霎时沟壑皆满,车行不及避,埋没雪中,家家门口被雪堵塞,人不得出。 光绪十一年(1885)

朝邑丰图义仓建成(由东阁大学士阎敬铭倡议,始建于光绪八年),慈禧太后朱批“天下第一仓”。 光绪十五年(1889)

喉症大发,伤人无算,甚至有全家病死者。 光绪十八年(1892)

九月十四日,大雪,积雪尺许,冬季极冷,河、池、渠水结坚冰,车马经过,如行平路。 光绪二十六年(1900)

大饥,夏、秋不雨,麦歉产,秋无收,县开义仓放赈,按口散粮,并设粥厂。 光绪二十七年(1901)

考试改制,废科举,倡新学,大荔丰登书院改为丰登中学堂。

大荔编年史 

周平王末年(前720)大荔戎族部落侵入境内,灭周襄王七年(前645)秦穆公与晋惠公盟于王城,晋献河西地八城于秦。战国秦厉共公十六年(前461)秦灭大荔戎国,取王城,筑高垒,以临晋国,设临晋县。魏武侯十二年(前385)魏乘秦内乱,尽夺河西地。魏惠王十八年(前352)自华县过渭河,沿洛河东岸北上,筑长城,以御强秦(今段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iune3rs024g4gh0l19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