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纲 考点 知识细化 五大组成要素及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自然地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 整体性原理的指导意义 能列举实例进行解读 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的相互关系 特点 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整体性的含义 能力要求 绘制简单的关联示意图 列举实例说明新功能 应用实践 研究某一要素的分布发展变化,分析要素间的相互影响 研究区域环境特征,分析要素间的联系 研究环境变迁,分析整体性 研究特殊环境特征,分析整体性 研究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整体性 理环境的整体性 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与意义

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1)特点: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并且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能力。

(2)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变暖,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3)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特别提醒]

描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时应从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这五大组成要素展开分析。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特别提醒] 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具体作用

(1)改变大气成分,改造大气圈。(2)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水分状况。(3)改善岩石圈,促进土壤形成。(4)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5)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水循环是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的纽带之一。(√) 2.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中,气候是最活跃的要素。(×) 3.湿润地区往往植被茂密,因此土壤肥沃。(×) 4.大肆砍伐热带雨林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二、人地协调观——读图填空

读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影响关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1)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的“一发”是指植被。 (2)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 ①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增大。 ②动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气候: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增大;灾害性天气增多。 ④土壤: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⑤整个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受破坏。 2.图示反映的问题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三、区域认知——趣味思考

1.有人说长江三峡水库的修建耽误了崇明岛的“长大”,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提示] 有一定的道理。三峡水库的修建拦截了一部分泥沙,使随长江径流入海的泥沙量减少,一定程度上使长江口的崇明岛这个冲积岛淤积减缓了。

2.在半干旱绿洲地区,若上游引水过度,会对下游带来哪些影响?

[提示] 上游引水过度,会导致中下游水量减少,下游植被缺水死亡,加剧土地荒漠化的发生;或下游湖泊因注入水源减少而萎缩,周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例1] (2017·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3)题。

?

?

?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 A.递减 C.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D.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水体营养盐 C.水体含沙量

B.太阳辐射 D.洋流流向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思维流程]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 信息?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提取 ?图示主题为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图中显示长江口附近海域西部的浮游植物密度较东部小 教材寻因 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由信息?、?可知,长江口附近海域的8月浮游植物密度是自西向东增大的 (2)由信息?、?可知,不同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结合?、?可推知,夏季长江入海径流量大,水体含沙量大,泥沙中营养物质丰富,随综合径流入海以及海水的顶托影响,长江口附近水体中含沙量与营养物质自西向东增加,判断 因此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增大 (3)由信息?可知,营养盐、光照、水温是影响海水浮游植物数量的正相关因素,到冬季时水温降低,浮游植物数量会减少,此季节入海径流减少,泥沙含量减少,营养盐类物质减少,密度高值区会向陆地方向移动 [尝试解答] (1)D (2)C (3)A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1)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2)地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水 大气 土壤 生物 河流运动塑造地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 大气运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成地形雨 坡度陡,易水土流失;坡度缓,土壤沉积,土壤肥沃 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 (3)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大气 生物 气候的干、湿、冷、暖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的反映 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

水、地形 岩石 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 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 (4)生物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以农业发展为例,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灌溉水源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 功能 生产功能 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形成 过程 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平衡功能 各自然地理环境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氧气的平衡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命题视角一 针对某一地理要素,研究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019·深圳模拟)某研究小组5~9月选取祁连山南坡同一植被类型的四块不同样地,研究同一植被类型生长季地上生物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上生物量的大小与前几个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关。下图示意四块样地灌丛草甸地上生物量的时空变化。据此完成1~2题。

概念 性质

1.祁连山南坡灌丛草甸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所在自然带不同 C.水热状况不同

B.海拔不同 D.地处坡向不同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

第1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纲考点知识细化五大组成要素及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自然地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主要表现整体性原理的指导意义能列举实例进行解读分析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相互关系特点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整体性的含义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iolk20zyn4mu7526k929d31q9p6am00e9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