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杂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杂谈

〖异步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统揽全篇〗

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有全局观念,善于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抓大放小,不要斤斤计较于细节问题。只有对全篇课文的知识点做到胸有成竹,方能运筹帷幄。因此,在设计问题前,必须对课文、课后的练习,配套的练习材料以及教学参考书了如指掌。对以上内容的掌握,一般经过如下程序:先看课文一遍,结合课后练习思索一下,再看一遍教参,然后再将以上几个步骤所得的信息加以综合归纳,加以过滤,去粗取精,形成清晰、完整的思路,达到高屋建瓴之势。如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在钻研教材、教参后,结合自己的体会,设计出以下几个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怎样的书,它和别的书有何不同之处?

2、“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3、围绕第一本书追忆起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的?

以上三个问题,从整体上概括了本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意义,少而精。

〖让阅读的枝头缀满个性的花朵·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的思考与对策〗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着力

点,但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如何,还可在处理教材上见功夫。我们应该在处理教材时,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进行文本解读。 如教学《我的第一本书》,在学生自读文本尽情触摸文本后,教师问:你了解到哪些内容?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说:我了解到了社会黑暗;有的说:我了解到了友情的珍贵;有的说:我了解到了父爱;有的说:我知道了父亲心灵手巧,等等。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最细腻,最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可说是色香味俱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有的文本语言“如清流,描物写态,细腻动人,脉脉含情;有的如惊雷,议论风生,振聋发聩,令人警醒;有的如平沙,质朴无华,平淡实在,耐人寻味;有的如红叶,娇艳华美,色彩斑斓,灿烂迷人……”但是汉语言又是最具朦胧、模糊,且多义性的特点。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说:“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是朦胧、模糊,它的涵盖面几乎无边无际,暗示性几乎无际无涯。” 如《我的第一本书》末句“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可引导学生概括出:父亲的教育,父亲的希望,友情的重要,亲情的温馨,生活的艰辛等。 〖话语飘香满堂彩〗

听好的语文课如同读一本好书,让你爱不释手,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于耳。语文老师以其自身典雅优美、风趣幽默、生动活泼、冷静剖析、充满智慧的语言引领他的学生喜爱文学、走进文学艺术的殿堂。许多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不都是中学时代语文老师的崇拜者吗?

教师对课文的综合性赏析用语要意味深长,并留下一个思考的尾巴。让学生把课堂学习研究延伸到课外。

例如,教学《我的第一本书》这样综合评说:“作者的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谊、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那一段心路历程。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精美的遣词造句,“镶嵌”情感,“镶嵌”人生的苦乐。学生可以从老师的示范那里找到用词的感觉。品味这样的语言何尝不是又一轮思考的开始呢?教师还可以再加上一句让学生反思自己生活的话语:“读完本文,你想说说你的人生第一课吗?不妨把心里的话儿写下来。”我想:有心的同学一定已经在老师的带动下开始了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课后的阅读训练要有创新性,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创意的作业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新课标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做到学后迁移,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之后,灵活而创造的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一种能力。

如:学习了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后,我布置的课内作业是:

探索下面这个问题:学完全文,我们已经明白了“我的第一本书”是指“我”人生的第一课。那么它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呢?(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联系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学习生活、

同学情、父子情等来回答。)

学生有了这个阅读基础后,我便布置了下面的作业进行拓展延伸。

朗读宋凡姝的《我多想得到那本书》做以下练习题: 1、“我多想得到那本书”句中“书”的含义是什么? 2、“我”对这本书如此渴望,可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肯放手让“我”自己得到那本书呢?(用原文回答)

3、生活中的你,也会有走出父母的影子,进行独立生活的冲动,面对父母的阻止,你是如何处理的呢?

4、将牛汉与宋凡姝的“两本书”对比着读,看它们在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复述课文终有所得〗

因为我在小时候很爱听别人讲故事,在我工作的几年中我认为我们学习的每篇课文都能够用讲故事的形式把课文内容复述下来。因此我在几年的语文教学中,就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复述课文这方面作了一些初步探索,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作法是:每授完一课后,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指导学生将课文有条理地复述一遍,具体要求是:

1、离开书本,用自己的语言; 2、用语准确,语言流畅; 3、有条理,逻辑严密;

4、必要时,也可适当扩充情节。 其复述方法;一是自己讲,自己听; 二是同桌互相讲,相互听;

三是一人讲,大家听。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记叙文或小说中所记叙的事件的起因或结果,我常要求学生进行合乎逻辑的创造性的思维,大胆地进行合理的假设和想象,以扩充新的情节,重新追溯事因,探求新的结果。然后把把自己的设想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对此,学生兴趣足,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对事物的起因或者结果,学生常常可设想出多种形式。

例如:《我的第一本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3课)学生复述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二黄毛如果兴办个人企业发了财,又会怎么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而且学生提出了这样几种设想:

1、可能成为暴发户,支援家乡的建设,使村里人过上舒适幸福的小康生活。

2、二黄毛在战争时期,参军上前线,英勇无畏打得敌人落花流水,最终取得了胜利光荣复伤归来,或为侦探,深入敌人内部,侦察敌情,战争的胜利立下汉马功劳。

3、同学们通过合理的假设和想象,把二黄毛的种种可能出现的咱种命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种作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通过已有的表象进行创造想象的能力。 〖浅谈语文教育中的德育〗

学生能读通文章,能文通字顺地写文章,这确实是最基本的功能,但不能让它成为惟一的功能;语文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文化的传递!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的话来说:中小学语文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杂谈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杂谈〖异步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统揽全篇〗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有全局观念,善于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抓大放小,不要斤斤计较于细节问题。只有对全篇课文的知识点做到胸有成竹,方能运筹帷幄。因此,在设计问题前,必须对课文、课后的练习,配套的练习材料以及教学参考书了如指掌。对以上内容的掌握,一般经过如下程序:先看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ilcr258ds44p5c1cp2i5zpak1cslt00dc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