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与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2第12课:《从计划经

济到市场经济》导与练

【重点讲解】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共和国的一次伟大转折的原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党的解放、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

二、简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形式、实质及其认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7

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或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承包合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

1.原因

(1)历史原因:我国长期在农村实行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它已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先从农村改革。

(2)现实原因:到1978年,中国仍有亿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严重影响了现代化建设。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了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农村改革率先开始。

(3)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条件。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是否得到健康发展,所以要选择农业首先改革。

2.形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7

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承包合同。

具体形式有。(1)包干到户。各承包户向国家交纳农业税,交售合同定购产品以及向集体上交公积金、公益金等公共提留。其余产品全部归农民自己所有。(2)包产到户。实行定产量、定投资、定工分,超产归自己,减产赔偿。目前,绝大部分地区采用的是包干到户的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集体和家庭有分有合。

3.实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下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旧的农业耕作模式,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经营的新型农业耕作模式。

4.认识

优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历史选择,该种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大集体时期)相比具有较大的进步,在改变农村经济格局的同时,奠定了经济发展和后续改革的基础,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为我国农民脱贫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被邓小平同志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具体表现在: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7

第一,就全国来说,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是手工劳动,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的经营,而将经营的单位划小到家庭,同这种手工劳动的生产水平相适应。

第二,原来那种大规模经营下的集体劳动(改革前农村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农民评工记分分配)对每的劳动数量、质量很难准确统计,因而必然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而以家庭为经济单位可克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

第三,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是动物、植物等生命体,劳动对象的这种特性要求劳动者有更强的责任心,以家庭为经营单位有助于这种要求的实现。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以蓬勃发展。

缺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现行的土地家庭承包的边际效用急剧递减,已呈现出许多问题

【难点】

简要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以适应供求关系变化的经济体制。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既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又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的特征。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传统的经济。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经济建设上逐步采取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计划经济模式有其自身的特征与弊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7

端。主要是:所有制形式日趋单一化,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经济管理的决策权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只是严重依赖于上级政府的经济实体,或者说是机关的附属物;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是行政手段,经济计划主要通过行政指令和实物调拨来实现,市场调节的作用非常微小,甚至于没有市场调节;分配上实行统收统支,国家统负盈亏,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等等。随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日益巩固和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显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已不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而是市场经济了,具有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

1.经济活动市场化,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平等性。指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平等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具有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的权力,独立地承担决策所带来的风险。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部门作出经济决策并承担责任的经济模式根本不同。

2.企业经营自主化,市场对资源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了各种市场,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由市场形成价格,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各种经济资源由市场来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来进行资源配置根本不同。

3.政府调节间接化,间接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是通过各种非行政手段对经济活动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7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与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与练【重点讲解】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共和国的一次伟大转折的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党的解放、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组织路线,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il3y91gfl4zk8m0hvkq6k2tg1xudp00s6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