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让孩子自我探索,这三个雷区千万别踩!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孩子的生涯教育中,对自我的探索是很重要的部分,但恰巧也是让父母们头痛的难点。

孩子一时一个变,都说成长有规律,但对一般家长来说常常捉摸不透。

况且,面对挥之不去的教育焦虑,孩子的成长对家长来说更像是应接不暇的救火现场,站得高、看得远似乎只存在于理想与传说之中。

其实,孩子的自我探索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持续,从未停止。家长像园丁,耐心扶植一条条枝丫、擦拭一片片树叶,静待他们在探索中逐渐长成大树。

回忆起来,我在这方面走过不少弯路,很多经验教训值得分享。归结起来,这些经验教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不贴标签的小树长得更好

前段时间在社区里和家长们交流,一位年轻母亲说,自己的4岁女儿在幼儿园回答老师问题时总是害羞,她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

我回答她的问题之前先跟她开了个玩笑,我说:“你看,你问我问题时,脸是红的,你当众说话也会有点紧张呢。我们的孩子常常在很多方面和我们有相似的倾向。”

这话说完,大家都笑了,她自己也笑了。

看着这位母亲,我想起了自己在儿子还小的时候差点犯的错。

儿子3岁以前,我都强烈地感觉,他和我太像了!从长相到性格,我觉得他基本上就是一个小号的自己。

我是个内向的人,年轻时甚至相当不善于和人打交道,也就自然而然地认为,我的儿子也会是这样的人。

他1岁的时候给了我这样认为的更多证据。

我们带他参加一个亲子活动,十多个学步的娃娃在父母陪伴下,在公园草坪上围了一个大大的圈,热热闹闹地互相打量,又笑又叫。

我儿子是最后走到圈里坐下来参加活动的,可就在别的小家伙已经开始好奇地互动起来时,他却几乎置身事外般,踱步走到圈子中央,我们没能把他唤回到位置上。

他就这儿看看那儿望望,最后选定了远方的一棵大树,摇摇晃晃走过去。最后,他一个人远离一群热闹的同龄孩子,站在大树下看着树呵呵笑。

这一幕深深印在我脑海中,让我好不焦虑。

一上幼儿园我就跟老师交底:孩子哪儿都好,就是可能社交上会差一点。

老师的话也深深印在我脑海中,现在也时常想起这话,警醒自己,她说:“孩子还小,不要急着贴标签。”

后来我越来越琢磨出这句话的重要性。

儿子在小区一群玩伴中是年纪最小的,一般都不是游戏中发号施令的人,但我很认真地观察他们一群孩子在玩的时候,那个“孩子王”一般会分派任务,这些人怎么玩,那些人做什么之类。

但孩子们自主游戏时,常常玩着玩着就不知道如何继续了,而我儿子常能找到新的玩法,但他不会号召别人也来玩,而是那“孩子王”叫一声“咱们像优优(我儿子的小名)那样玩”,一群小孩儿就呼啦一下换了新玩法。

他可能不是那个有突出领袖气质的孩子,但他却常常是思维活跃,有示范性的孩子。

我小时候是这样吗?我自己都不记得了,但至少证明了一点,老师提醒我的“标签”,的确贴得不准确也为时尚早。

创造成长机会必不可少

可能不少家长都会觉得,如果没有“标签”,把握和促进孩子成长会不会就没了抓手?

我一开始也有这样的顾虑,但后来发现,不给孩子贴标签带来的好处非常直观。

儿子六七岁的时候,我常带他去运动,偶尔也会一起打羽毛球。但可能因为年纪还小,并且跟我打也不见得多有趣,他对羽毛球没什么特殊感觉。

9岁的夏天,他偶然跟小区里那些小伙伴一起打球,突然对羽毛球非常感兴趣。那些孩子都比他大,平时常常打球,水平比他好很多。这让他在兴趣渐浓的同时,又非常受挫。

就是那个“孩子王”,此时耐心鼓励他好好打,还给他推荐了电影《李宗伟:败者为王》。

我们陪着他一起看,一起感受李宗伟屡败屡战,最后成为一代王者的传奇故事。

伙伴的鼓励和电影分享激发了他不服输的性格,儿子告诉我们想跟专业教练学打羽毛球,于是就报了兴趣班,每周一次跟专业老师学球。两三个月下来,他现在再跟“孩子王”过招,已经可以赢过对方了。

成长的自信有很多来源,但首先是孩子本身就有源源不断的成长动力。

当然,父母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尽量丰富的成长机会也必不可少,它让孩子有机会接触某个

领域,并在其中一探究竟,找寻自我的价值。

这成长机会不一定是报个兴趣班,哪怕只是陪他看场电影,跟他共读一本书,也可能是珍贵的机会。

哪怕是一次卓有成效的亲子对话,都可能为孩子的成长打开一扇新的门。

每个孩子都有探索自我的自由

上了四年级,儿子被选入校足球队,成了球队“门神”,并且很荣幸地成为四年级队长。

小伙子之前就特别喜欢足球,还因为我们共读的足球小说而爱上守门员这个位置。训练比赛中,他守门表现相当不错,很快就被教练和队友称为“千手观音”。

守门员位置上的表现不用太担心,但如何做好一个队长?这是那段时间我们交流最多的话题之一。

恰巧,校际足球赛就在此时开赛了。刚组队不久的他们,第一场出师不利,大比分落败了。

我看到他丧气的样子,鼓励他不论比分如何,不论其他队友表现如何,作为队长不该放弃求胜希望。

可他有点畏难情绪,他可能觉得自己做不到像球星C罗那样鼓舞全队士气。

我突然想到他学羽毛球的经历,就跟他说:“你不一定要用一场演说鼓舞别人,你可以有你自己的方式。”

他想听我的建议,其实我没有建议,我只是跟他一起回忆几个月前他在羽毛球场上的经历——很感兴趣,但一开始打不好,很挫败,是那个“孩子王”分享的电影让他找到自信,找到进步的方向,然后一点点超越。

“第一场正式比赛就输了,大家是不是缺乏自信了?下一场比赛马上就来了,短时间让大家足球水平有大进步也不可能,士气可能更关键吧?”

得到儿子赞同后,我提醒他回忆,小区伙伴中那位“孩子王”,在他刚开始接触羽毛球时,是如何鼓励他的自信的。

“有时候你不一定要直接鼓励一个人,你只需要分享好东西,帮助别人更加坚定对足球的喜爱就可以了。”

儿子和我们一起看过好多关于足球的电影,每个都加深他对足球的喜爱,手受伤也没有放弃当守门员的兴趣。

有了深爱,才可能更坚持。学着鼓舞别人坚持热爱足球,我想这是一个小队长可以慢慢学着

成长的方向吧。

当然,他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更好方式,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探索自我的自由。我想,就是在这样持续不断的自由探索中,孩子终将找到自己与这个世界和谐共振的位置。

让孩子自我探索,这三个雷区千万别踩!

在孩子的生涯教育中,对自我的探索是很重要的部分,但恰巧也是让父母们头痛的难点。孩子一时一个变,都说成长有规律,但对一般家长来说常常捉摸不透。况且,面对挥之不去的教育焦虑,孩子的成长对家长来说更像是应接不暇的救火现场,站得高、看得远似乎只存在于理想与传说之中。其实,孩子的自我探索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持续,从未停止。家长像园丁,耐心扶植一条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ike44zwup7z7sh75m1a072ie1yhw200mx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