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传播制度
传播制度——即社会制度中对大众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1)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2)传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也包括媒介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系问题;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
3)一句话,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4)从三个方面探讨: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各种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对传播媒介的控制;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3、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① 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是政治控制主要内容,是确立传播体制的前提); ② 对媒介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③ 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与国家制度或意识形态有关的内容,国家安全及国防机密,名誉侵权和隐私侵权,淫秽和非法出版物,对公众利益和社会文明风气有害的其他内容);
④ 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4、垄断资本的控制;
1)以强大的资本做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对大众传播事业的主要部分实行垄断; 2)通过他们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集团对公营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 3)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
5、受众对传播的社会监督控制手段
① 个人的信息反馈(来信、来电和来访等形式,直接表达对媒介活动的意见、建议等); ② 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众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③ 诉诸法律手段;
④ 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由于大众传播是一个公共性很强而且处于市场运作机制下的事业,在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受众的社会监督力量都是不能受到忽视的,“公众利益”也是制约传媒活动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则,它使得垄断资本也不能利用他们控制的媒介为所欲为。
第二节
1、规范理论
麦奎尔 英国 学者
把各种规范体系中所内含的观点和主张,称为传播制度或媒介制度的“规范理论” 六种关于传播制度的“规范理论”: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媒介理论;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
2、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1)极权主义——也称权威主义。一种在对社会事物进行评价和判断时,不是从事物本身的内在价值,而是从与外部权力或权威的关系上考虑问题的认知态度和思维方式。
2)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理论。最大特点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利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产生于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气候。
3)主要内容:
① 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
② 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利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 ③ 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
④ 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3、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1)核心: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也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
2)主要原则:
① 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当局的特别许可;
② 除人身攻击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 ③ 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任何强制;
④ 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3)形成于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 4)代表: 约翰·米尔顿(《论出版自由》) 约翰·斯图亚特·米尔 托马斯·潘恩、 托马斯·杰弗逊等。 5)评价:
早期自由主义理论对打破极权主义专制制度和等级观念,确立自由、平等和权利的思想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它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其保障的并非全体社会成员而是私有资本的利益,注定不能实现最初的社会理想,而成了现今对内维护垄断资本利益、对外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
4、社会责任理论
“美国自由委员会”提出,《自由与负责任的报刊》。
1)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的理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 2)原因和背景
① 媒介集中和垄断的加剧使媒介越来越被少数人所控制,大多数人越来越失去表达自己意见的手段和机会,社会矛盾激化。 ② 私有媒介的传播内容在营利动机的驱使下,越来越有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的倾向,严重危害社会道德规范,并带来不少深刻的社会问题。
3)主要原则:
① 大众传播具有很强公共性,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② 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
③ 媒介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或传播宗教、种族歧视内容; ④ 受众有权有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4)目的
① 防止传播事业的高度垄断引发社会矛盾的激化
② 防止由传媒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而引起社会道德和文化堕落。(制度化措施:限制暴力和色情内容的“V芯片”制度和节目内容分级制度。)
5、民主参与理论
1)民主参与理论,也称受众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众的饿自主参与。 2)主要观点:
① 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权; ② 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 ③ 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有自己的媒介;
④ 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 3)核心价值: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 4)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
民主参与理论正是在一般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不断提高,而现实中又缺乏可以利用的传播资源的矛盾状态下出现的。
5)评价:
反映了一般民众因社会责任论没有改变现状而对其产生的失望心理,但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众参与理论只不过作为民众的要求在体制外起着一种牵制作用。
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1)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防止私人和资本垄断、保障传播资源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的根本制度,也是实行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重要基础。
(2)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中国共产党下的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3)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执行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应持真实性、高品位、高质量的原则;④新闻传播事业有重要经济功能,
(4)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重要的经济职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服务于国民经济。
7、发展中国家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麦奎尔 英国学者
1)大众传播活动必须与国家政策保持同一轨道,以推动国家发展为基本任务;
2)媒介的自由伴随着相应的责任,这种自由必须在经济优先的原则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下接受一定限制; 3)在传播内容上,要优先传播本国文化,优先使用本民族语言;
4)在新闻和信息的交流合作领域,应优先发展与地理、政治和文化比较接近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 5)在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利害问题上,国家有权对传播媒介进行检查、干预、限制乃至实行直接管制。 抵制来自少数传播大国的“文化侵略”,在维护“信息主权”口号下,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加强对外来信息的自主管理。
第九章
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