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第26讲从“百家争鸣”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第26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下达标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孟子认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而这一权利属于天,否定了由天子个人的意志决定帝位传承方

式的观点。并认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由此可见,孟子主张( )

A.君权神授

B.以民为本C.天命有常 D.天人感应

解析:选B。主张“君权神授”的是西汉时期的儒学大家董仲舒而非战国时期的孟子,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表明孟子极为重视“民”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故B项正确;“天

命有常”是战国思想家荀子的哲学观,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同样是西汉董仲舒的观点,故D项错误。2.韩非子认为,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这些思想“铸造了韩非子管理(治世)思想的独到价值”。体现

其这一价值的思想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B.圣人执要,四方来效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解析:选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源于《孟子·梁惠王上》,是儒家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韩非子“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选用封建官吏维护统治”即建立君主专制与“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相符,故B项正确;“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不偏袒权贵,法律的准绳决不能屈从于邪恶,材料中并无体现法治,故C项错误;“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出自《韩非子·说难》但

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3.《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会、

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 )

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 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 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

解析:选C。孔子的思想注重“仁”“礼”,并未突出人性,突出人性的是孟子、荀子等思想家,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意欲强调“解决冲突的方式”,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不难看出,这是通过伦理道德的作用来维系统治,故C项正确;注重伦理道德与提升民众道德水平无关,故D项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错误。

4.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

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C.礼乐与法制并举

解析:选B。君主专制政体开创于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故A项错误;吕不韦的《吕氏春秋》是其门客之集大成的著作,兼采儒、墨、名、法等战国诸子百家思想,故B项正确;《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其中并没有法制和礼乐,故C项错误;吕不韦的《吕氏春秋》是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的

史学和文学巨著,如此规模兼收并蓄和博采众长,突出和强调的也不可能是思想文化专制,故D项错误。5.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主张“为无为,则无不治”,“勿伐”“不为”“不言”“无欲”“无兵”“无味”“我有三宝,持有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

之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无为是指时有时无的一般的人类活动B.老子的主张主要是对普通人的道德要求

C.体现了社会管理方式的设想

D.是老子对现实的不满及消极避世的心态

解析:选C。无为指的是顺其自然,故A项错误;老子的主张是对圣人提出的要求,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社会构想,故C项正确;老子的治国构想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顺应规律,而非消极

避世,故D项错误。

6.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

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这显露出( )

B.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

A.“尚同”的治世理想

C.专制统治的特征

D.百家融合的趋势

解析:选A。为了避免出现“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墨子开出的治世良药叫“尚同”,“尚同”的治世理想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

专制统治的特征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百家融合的趋势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7.荀子不仅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传统天命论,还把“天”还原给自然,把人还原给社会。这说明荀

子( )

A.清除了儒学中的迷信思想B.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C.接受了法家“人治”主张D.完善了儒家“德政”思想

解析:选B。材料中“否定了天有意志的传统天命论”仅仅是迷信思想的自然方面,无法体现完全清除了迷信,故A项错误;材料中“把天还原给自然,把人还原给社会”表明人从天命的控制下解放,说明以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人为中心,故B项正确;法家的“人治”推崇君主专制,与材料中“否定了天有意志的传统天命论”“把人还原给社会”的人与自然关系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论述人与自然关系,没有涉及“德政”思想,

故D项错误。

8.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

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在于( )

A.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 C.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

B.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D.探究人性发展本原

解析:选A。董仲舒生活的汉武帝时代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为了实现官学体系的“大一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就是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故A项正确;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神化儒学的信息,故C项错误;

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这不是在探究人性发展本原,故D项错误。

9.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其思想

主张( )

A.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

B.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C.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

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解析:选C。材料认为“君王受命于天”与民本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天人合一”体现了汉代儒学对皇权的制约的一面,与强调君权至高无上不符,故B项错误;君权神授的思想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至高无上的特点,为专制皇权强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故C项正确;材料思想某种程度体现出皇帝对人民的绝

对权力, 未提及人民的态度问题,故D项错误。

10.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汉武帝采

纳“养士”建议的主要目的是( )

A.传播儒家思想 C.加强思想专制

B.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D.建立郡国教育体系

解析:选C。根据材料结合史实得知,董仲舒主张通过加强思想控制来巩固大一统帝国和维护统治秩序,“传播儒家思想”只是一种手段而绝非目的,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两汉不过是在加强和巩固这一趋势而已,故B项错误;根据董仲舒的建议由政府出资来“置师养士”,其主要目的就是来通过“独尊儒术”来加强思想控制,故C项正确;“建立郡国教育体系”同样只是一种手段

而非目的,故D项错误。

11.从西汉以后,对孔子的思想就不断有新解释出现,其中强调中央至高无上的权威却是孔子本人未

曾提及的。题干反映出( )A.君主专制必须借助儒学

B.古代统治者注重礼法治国C.孔子原创儒学不合时宜D.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工具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第26讲从“百家争鸣”到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第26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下达标练(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i6jc37hfw79ew80o94h77xpo5846y00r0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