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八课 咬文嚼字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八课 咬文嚼字

朱光潜

一、学习目标:

1、积累相关文学常识和字词。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概括文章的内容,理解重要词语“咬文嚼字”的含义。 3、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4、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作品等有关内容。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1897年9月19日生。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并与匡互生、朱自清、夏丏尊、叶圣陶、丰子恺等人在上海成立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中学生》)。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秋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曾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1933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1933年回国之后,在执教之余,继续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工作。主要是结合新文学运动的实际,撰写论文和书评,文章分别收入《孟实文抄》(后略作增删,改名为《我与文学及其他》和《谈文学》)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一系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朱光潜的著作,除了上面举述的以外,还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学》《谈修养》《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艺文杂谈》。翻译了柏地耶、哈拉普、柏拉图、克罗齐、黑格尔、莱辛、维柯等人的论著。 2、了解“随笔”的定义及其特点。

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 三、合作探究

1、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划分全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段)写炼字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3-5段)写文字的改动关系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6、7段)写文学作品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联想意义。 第四部分(8段)总结,提倡在创作和欣赏中咬文嚼字。 2、文章开头对郭沫若观点的质疑,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引出“咬文嚼字”这个话题,说明在文字的选择上,是应该有讲究的。 3、作者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沫若的观点不同,为什么? 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

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郭的观点注重的是语言本身,即形式上的特点;而作者特别强调了它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作者认为情感应该起主要作用。

4、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几点,侧重于哪个范畴,它的精髓在什么方面?

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要结合意境斟酌字句;既注意斟酌字句,更要注意思想情感的表达。

5、“咬文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三个解释: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原来的意义是贬义的,但朱先生在文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的提出了新的观点,请探讨题目“咬文嚼字”在本文中是什么意思?把题目换成“练字”好不好?请找出回答的依据。 (1)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表面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6、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是如何用例子来论证的?

第一部分: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共有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论述。 第二部分: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惟陈言之务去”。这一段共有两个例子,一正一反。

第三部分:在论证“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

7、作者举的下列例子分别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试分别加以概括。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斟酌文字,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感情,所以文字一增一减,意味就随着变了。 (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也是推敲作品的意境。不同的字眼表现不同的意境,使用什么字眼,要由表现的意境来决定。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难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 (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袭用套话滥调。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做到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

四、有效训练 (一)、达标检测

1、 作者以李广射虎为例,通过比较分析阐述的道理,以下正确的一项是( C ) A、简洁必须以准确表达情味为基础。

B、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 C、文字的细微差别,应该玩索一番。

D、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2、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C )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___他自己知道。 ___他想到 “推”而下“敲”字,___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__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___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 ___与全诗调和的。

A.只要 如果 或 所以 而 并且 B.只有 因为 和 因为 还 而且 C.只有 如果 或 所以 而 而且 D.只要 因为 和 因为 还 并且

3、《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项( B )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A.①润 ②点 ③火 ④笑 B.①潜 ②翻 ③蓝 ④笑 C.①润 ②翻 ③蓝 ④春 D.①潜 ②点 ③火 ④春

4、下面是郭沫若《屈原》一剧中婵娟斥宋玉的一段话,末句选哪一句最能充分表现婵娟的感情?

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 B ) A.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B.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C.你真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 D.你是个没有骨气的文人

5、下面四句话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50余名艺术家、教育家日前聚集在北京,研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B.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家族制度的解体,中国的大宅院、欧洲的古城堡也都渐渐失去了它们的作用。

C.这个街心花园是一个离立交桥不很远、有一座雕像、有几十把长椅、四周种着苍松翠柏、中间有一块绿阴地。 D.《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课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之时,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计划去郭县购新稻种。 (二)巩固练习

运用咬文嚼字这一标准,对下列几个炼字炼意的例子,学着朱光潜先生的做法,将下列句中引号内的字咬一番,嚼一番,咬出感情,嚼出味道来。 1.春风又“到”江南岸 与 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字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2.红杏枝头春意“闹” 与 红杏枝头春意“浓”

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且将无“声”的景象附着了有“声”的意味。它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3.“眼”看朋辈成新鬼 与 “忍”看朋辈成新鬼

“眼看”有冷眼旁观之意,少了“忍看”一词中“强忍着”的悲愤意味。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与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一枝”乃画龙点睛之词,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 开,更显此梅不同寻常,写出了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的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

阅读下面诗句,完成有关习题。

题李凝幽居 ( 贾岛 )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5、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指不违背诺言。 6、对该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幽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一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也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7、“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以动衬静 环境越静,则声响越响,是典型的反衬手法的运用。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紧扣本诗作简要分析。

向往闲适的隐居生活

第八课 咬文嚼字

第八课咬文嚼字朱光潜一、学习目标:1、积累相关文学常识和字词。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概括文章的内容,理解重要词语“咬文嚼字”的含义。3、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4、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i1up2wca7721es5igw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