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信息的工作过程与基本方法;最后进行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为了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本章最后一节同样设置一节综合活动。
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中需要对信息进行储存和管理,因此设置第四章“信息资源管理”。本章分四节,
在信息社会,信息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专门设置一章来学习和探讨这个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尤其是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三、教学内容选择
以“技术?人文?生活”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选择教科书的内容。即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人文精神的例子来呈现技术的学习,例如,有奖问答活动、设计“旅行”计划、开展班级评优活动、制作家乡名人作品、制作可爱的家乡作品、解决电子秤问题、操作学生学籍管理数据库,等等。
教科书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并设置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式综合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在参与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例如,制作“家乡名人”的多媒体作品(第三章)、设计“旅行”计划(第二章)、制作“可爱的家乡” 的多媒体作品(第三章)、建立“世界文化遗产”数据库(第四章)、开展信息安全及网络道德辩论会(第五章),等等。
四、教学活动设计
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充分体现教学过程,按照现代教学设计的思想,以及教科书的具体内容及学习目标来设计,并按照教学过程序列呈现相关内容,以发挥教科书对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引导和组织作用。以“任务驱动”方式或“问题解决”等方式展开学习过程,并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例如,在“信息的获取”的教学中,设计成学生根据任务需求,自主寻找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方法,合作解决问题;合作探究高效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自主选题,合作制作多媒体作品;综合活动以主题活动的方式设计,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等。
教科书充分考虑校际差异和学生起点水平与个性差异,教学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设计成多层次、多样化,供不同学校和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6
例如,在学习认识信息资源管理的活动中,提供了4个活动项
目(并且鼓励学生自拟活动及项目),而且这些活动项目要求的条件不同,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合适的项目开展活动。
许多学生活动主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与开放性,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主题。
此外,教科书还设有拓展栏目,内容包括知识的拓展和活动的拓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五、编写体例说明
教科书以“任务驱动”方式或“问题解决”等方式展开学习过程,并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每章第一版面(章首页)的内容包括三方面:
(1)本章学习目的。说明本章内容有何作用,为什么要学习本章。
(2)本章学习目标。根据体系结构划分和本章的功能,依据课标内容标准的要求,提出本章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将落实到各节中,具体目标在教师用书该节书中有说明)。
(3)本章学习内容。列出本章各节目录,给学生有个总体认识。
各节一般先设计一段“情景引入”语,然后以“任务驱动”方式或“问题解决”方式展开学习过程。设置如下一些栏目:任务、问题、调查、观摩、操作、实践、交流、探究、总结、过程、评价、练习、拓展等。希望通过这些栏目引导学习进程,方便教师组织教学。不同学习内容由于采取的学习方式不同,因此包含的栏目情况也不一样。各个栏目大致含义如下:
任务:指为完成学习目标而设立的具体要做的事情(或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寻求方法解决的问题。调查:为了收集材料而进行的访谈、问卷等的活动。观摩:观察实际事物,围绕某些问题思考分析。操作:实际操作计算机的活动。
7
实践:按照示范的方法,为完成一定的任务而进行的实际操作。
交流:同学之间的问题讨论、交换意见及成果等活动。
探究:对某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的探讨、研究活动。
总结:对活动及其成果进行的归纳、概括。
过程:为主题活动而设置,显示主题活动的进程,一般包括小组分工、收集资料、分析研究、讨论交流、展示成果、总结评价等活动。
评价:对活动过程或结果的评定,一般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练习:一节书后设置的巩固习题。技术性较强且需要较多时间才能完成的内容,一般在其间设置了实践活动,因此节后一般不再设练习。
拓展:扩展正文内容的参考材料,一般为阅读性的,有些也具操作性。
教科书也非常注意评价活动、实践活动和巩固练习等的系统设计,以巩固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为方便学生学习,正文旁边设置了一些提示、建议,表示教师的引导,另外还设置了一些旁注,对某些内容作解释。
六、课时分配建议
各章教学时间建议按如下课时进行安排:
信息与信息技术:2课时信息的获取:课时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课时信息资源管理:8课时信息安全:5课时
8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本章概述
课程内容标准
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一、教材分析
1、本章的作用和地位
本章是本书及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开篇章,旨在引导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应用及发展趋势等情况有个总体上的了解,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由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章旨在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并通过列举和剖析典型例子,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较为系统地把握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和特征,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方法和活动有个较为清晰的了解,为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2、本章主要内容介绍
在现代社会里,信息资源越来越重要,谁能更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掌握并有效地运用信息,谁就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对于个人而言,提高自己的信息意识和分析、综合并创造性地运用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
本章设置了两节内容:“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本节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典型例子,从中归纳和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并让学生围绕主题内容通过探究活动来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从而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及了解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第二节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本节以讲述信息技术应用的“生活真奇妙”故事作为引子,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含义,通过设置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交流活动,由此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探讨其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学习生活方面的影响;通过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趋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9
第一节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所做的提炼和概括,而第二节内容不仅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继承和拓展,而且也是第一节内容的延续和拓宽,它们都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地向学生展示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有关内容,并根据高中生已逐渐丰富起来的、能对具体现象或事物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的思维能力等特点,有层次、有选择地设计了实例分析、讨论归纳、合作探究等活动,这些体验式的学习活动是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的,也是符合并充分体现出国家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1)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这对准确把握信息的基本含义,以及有效地应用信息都十分有帮助。例如:如何识别信息的真伪问题,这使得学生对于合理地参与网上信息活动、增强信息安全意识以及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习惯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另外,信息是有时效性的,也可以经过处理加工之后得到增值的,这对于学生如何鉴别信息价值有很大用处;等等。
(2)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及并了解其影响。正是由于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广泛应用,如何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并改善生活质量,帮助自己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则成为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通过学生实地考察和归纳分析,既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又要关注到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从而辩证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生活、学习的影响。
(3)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探讨和认识,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个整体上的了解和把握,而且认识到在科学探索的进程中人们积极进取、智慧发现的重要性,发掘信息技术应用及信息活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如何把握和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如何从典型实例和代表性的学术解释中,引导学生把握信息概念的具体内涵,则成为值得考虑的教学手段。而对于信息技术的概念,在书中重点从信息技术的技术手段、作用和性质进行描述,并特别指出本节所讲述的是特指现代信息技术。
(2)信息的应用价值。如何从实际应用例子中探讨信息的基本特征,从中体会并关注到信息的应用价值问题。
二、教学建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