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精编试卷](必考题)最新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1讲 三民主义课时作业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欧美资产阶级民权制度的看法?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新方法”指什么?导致孙中山先生能找到新方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

7

第二十一单元 2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41讲 三民主义 一、选择题

1.C【解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革命家”实际上强调孙中山在某种角度重视下层民众利益,结合孙中山思想内涵可知C符合题意。

2.C【解析】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民权主义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孙中山基于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希望用民生主义解决民众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孙中山民主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总体表述,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3.C【解析】考查新三民主义。孙中山提到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国富民穷,贫富差距悬殊的虚假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即通过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改善民众的生活,确立了“扶助农工”的政策,革命策略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孙中山仍然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认为中国的出路是资本主义,不可能完全接受了中共的革命主张,故A、B、D项错误。

4.D【解析】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故A项错误;振兴实业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想,要“发达资本”而非“节制”、“平均”,故B项错误;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践,当今中国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不是1924年孙中山指出,故C项错误;1924年孙中山重新阐发三民主义,材料符合“民生主义”基本内容,故D项正确。

5.D【解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1919年7月,孙中山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思想开始发生变化。材料中体现了孙中山希望与苏俄合作,正是其思想变化的体现,D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史实;1919年,孙中山还未提出新三民主义,C项确立是在1924年。

6.D【解析】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材料中“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表明发展了“平均地权”思想,故D项正确。

7.A【解析】材料表明孙中山的意图是消除资本主义两极分化所造成的贫富悬殊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防止将来再次革命,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故A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罗斯福新政开创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与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表明私人垄断

8

资本的产生,因此不是防止私人垄断资本,而是防止私人垄断资本的膨胀,故D项错误。

8.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主张,它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国民革命,故B项正确。

9.B【解析】民国十三年即为1924年,此时与辛亥革命相去甚远,故A项错误;1924年间,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密切相连,促进了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故B项正确;三民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革命纲领,故C项错误;三民主义不属于马克思主义范畴,故D项错误。

10.D【解析】社会主义是要用无产阶级专政取代资产阶级统治,调和劳资关系不是二者的相同点,故A项错误;孙中山主张土地国有但经济上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故B项错误;二者都没有涉及没收外国资本,故C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基于社会贫富分化导致社会问题而提出的,孙中山认为“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应该是从合理分配社会财富角度的认识,故D项正确。

11.B【解析】材料讲述旧的三民主义,而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故A项错误;反对满族贵族的统治,符合关键信息的要求,故B项正确;没有谈及民族平等问题,C项错误;材料主要谈国内民族关系,故D项错误。

12.B【解析】主张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符合材料的说法,故A项不选;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的表述错误,故B项是正确选项;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就是新三民主义,故C项表述正确,不选;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作了新解释,符合材料内容,故D项表述正确,不选;

二、非选择题

13.(1)主张:社会福利与实现国家富强相结合;与建立理想的大同世界相结合;与实现改善民生生活相结合;与建立慈善公益体系相结合。

(2)变化:由初期认为中国人口过多到后期主张只有增加人口数量,通过教育提高人口质量,才能避免亡国灭种。

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孙中山思想的进步;孙中山认识到群众力量的伟大;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等。

14.(1)内容: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家天下);君主即为国家。原因:宗法制度的影响;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观念:君民共治;人民主权。

(2)不足:缺乏民族精神。阐述:中国民族自求解放(明确反帝);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3)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内涵:国家是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组织者;国家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实现主权在民,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

9

(4)主线:一是从家国一体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主权国家);二是从专制国家观念向民主国家观念的转变。原动力:反侵略求民主。民族民主思潮。

10

[精编试卷](必考题)最新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1讲 三民主义课时作业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欧美资产阶级民权制度的看法?(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孙中山的“新方法”指什么?导致孙中山先生能找到新方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7第二十一单元2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41讲三民主义一、选择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i12477nzq6d7jn4l8uv58u602x74s012m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