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仪器及标本的连接方法。
3、骨骼肌单收缩的分析和复合收缩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肌肉收缩过程的时相变化 观察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2.实验内容或原理
肌肉兴奋的外在表现是收缩。当其受到壹个阈上强度的刺激时,爆发壹次动作电位,迅速发生壹次收缩反应,叫单收缩。单收缩曲线分为潜伏期,收缩期,舒张期三个时期。当相继受到俩个之上同等强度的阈上刺激时,因频率不同,下壹次刺激可能落在前壹刺激所引起的单收缩的不同时期内,引起:
(1)几个分离的单收缩:频率低于单收缩频率,间隔大于单收缩时间。 (2)收缩的总和:强直收缩
a)不完全强直收缩:后壹收缩发生在前壹收缩的舒张期。
b)完全强直收缩:后壹收缩发生在前壹收缩的收缩期内,各自的收缩不能分开,肌
肉维持稳定的收缩状态。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等
蟾蜍坐骨神经标本、肌槽、BL-420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张力换能器、屏蔽盒等。 4.实验步骤
(1)制备坐骨神经标本 (2)试验装置和仪器连接
将股骨标本固定在肌槽上,结扎肌腱的棉线和换能器相连,神经置于刺激电极上,用任氏液保持标本润湿,电极和主机刺激输出相连,传感器和放大器相连,放大器相应通道和主机相连。
打开换能器、主机、计算机。在计算机桌面上找到“实验→肌肉神经”,双击打开相关实验参数。
(3)观察且记录单收缩相关特征
给予神经壹个单刺激后,记录刺激时间、潜伏期、收缩期、舒张期。将刺激强度增大,找出引起肌肉收缩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值),然后给予阈上刺激直至最大刺激,保存单收缩曲线,观察此范围内,收缩力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4)骨骼肌收缩的总和和强直收缩。 (5)改变刺激频率,观察骨骼肌收缩曲线。 5.教学方式
以实验为主,课堂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同时配合录象教学。 6.考核要求
观察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7.实验报告要求
叙述产生强直收缩的基本条件?(课后思考题) 4、期外收缩和代偿收缩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心肌的某些特性且掌握蛙心收缩的记录方法。 2.实验内容或原理
心肌的绝对不应期长,几乎占据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在此其间给予任何强大的刺激
均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在心肌的相对不应期给予单个阈上刺激,可引起壹次额外收缩,其后便产生壹个较长的代偿间歇。另外,心肌仍具有“全或无”的特征,在其它因素恒定的条件下,心肌对不同强度的阈上刺激均发生同样大小的收缩反应。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等
蟾蜍或蛙。BL-420系统、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铁支架、双凹夹、蛙心夹、蛀板、蛙针、手术器械、丝线、小烧杯、滴管、直别针、纱布、任氏液。 4.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
用蛙针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将其仰卧固定于蛙板上。剪开胸腔,暴露心脏,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将连有丝线的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时夹住心尖,丝线另壹端连张力换能器,松紧适度。换能器接BL-420系统。刺激电极可直接和心室肌接触或由刺激器输出端引出二根导线、壹根和蛙心夹连接,另壹根和心脏周围组织接触。
2.观察项目
(1)描记正常心搏活动曲线:观察曲线和心室收缩、舒张的关系及频率。 (2)在心室收缩期给予中等强度的单个刺激,观察能否引起心脏活动的改变?
(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在心室舒张期,给予中等强度的单个刺激,观察心脏期前收缩和伴随其后的代偿间歇。
(4)心肌“全或无”反应:用丝线在静脉窦和心房之间作壹结扎,心脏停止跳动。然后给予阈下及不同强度的阈上刺激,观察蛙心收缩强度的变化。俩次刺激间隔时间不少于15秒。 5.教学方式
以实验为主,课堂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同时配合录象教学。
6.考核要求
观察心脏期前收缩和伴随其后的代偿间歇。 7.实验报告要求
心肌的绝对不应期长有何生理意义?(课后思考题)
实验四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的测定
1、血细胞计数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血细胞计数的原理且掌握红细胞、白细胞的计数方法,红细胞计数结果结合血红蛋白值仍能够计算出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可作为生理机能检查和临床诊断的指标。 2.实验内容或原理
用相应的稀释液将血液稀释若干倍(另有抗凝、固定、着色作用),置于计数室中,在显微镜下计数壹定容积内的血细胞数。稀释血液有血细胞吸管法和试管法,本实验采用后者。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等
鸡或家兔。血细胞计数板、专用盖玻片、吸血管、显微镜、手揿计数机、血细胞稀释液、拭镜纸。 4.实验步骤 (1)熟悉计数室
血细胞计数板系壹长方形厚玻片,常用的改良牛氏计数板在中央横沟的俩边各有壹计数室,俩计数室结构完全相同。计数室较俩边的盖玻片支柱低0.1mm。因此,放上盖玻片时,计数板和其间距即计数室空间的高为0.1mm。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见计数室被双线划分成9个边长为1mm的大方格。四角的大方格又各分为16个中方格,这是用来计数白细胞的。
中央大方格被划分为25个中方格,每壹中方格又划分成16个小方格,称25×16,也有的计数板为16×25,小方格面积壹致)。中央大方格的四角及中心5个中方格(16×25/则为四角上的中方格)为红细胞或血小板计数范围。
(2)红细胞计数
先用试管稀释法制备禽类血细胞悬液:将禽类红细胞稀释液Ⅰ、Ⅱ分别置水浴锅中预热到41~42℃,取Ⅰ液1mL于试管中,用吸血管加入新鲜鸡血(或肝素抗凝血)20霯,再加入Ⅱ液1mL混匀,置该水浴锅中保温50s左右,置室温,即为待检的血细胞悬液。可用于充液计数。取干洁的计数板,置于水平的显微镜载物台上,盖上盖玻片,使俩侧各空出少许。摇匀血细胞悬液,用滴管吸取,将滴管尖轻轻置于盖玻片边缘外,让滴出的血细胞悬液凭毛细管作用吸入计数室内,刚好充满计数室为宜。静置2min后计数,先用低倍镜观察,不均匀则抛弃。计数时用虹彩、集光器、反光镜等调节入射光角度和强度,认清计数室位置。采用“由上至下,由左至右,顺序如弓”的顺序,对压边线细胞采取“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依次计数且记录5个中方格中分别有多少个红细胞。
(3)计算
如发现各中方格红细胞数目相差20个之上或各大格的白细胞数目相差8个之上,表明血细胞分布不均匀,必须把稀释液摇匀后重新计数。
红细胞的计数方法是,将所得的红细胞数乘以10.000(如稀释100倍则乘以5000),既为要求的每壹立方毫米血液中的红细胞数。
白细胞计数方法是,将数得的白细胞数乘以50或25,既得壹立方毫米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 (4)仪器洗涤
计数板、盖玻片和测定管用清水冲洗,再用绸布或细布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