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 拉伊 《实验教育学》 1916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1939 凯洛夫 《教育学》。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 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1930 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1956 布卢姆 制订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1963 布鲁纳 《教育过程》、发现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
1975 赞科夫 《教学与发展》他强调教学应走在学 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1972 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
1806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通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标志 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定义: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社会性、目的性【根本区别】)
人类教育活动 动物活动 产生 社会生活需要,生产劳动 本能 方式 经验的传递与共享 条件反射,简单模仿 目的性 有目的 无目的 广义和狭义的教育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专门组织的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
教育的质的特点:
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传承经验的互动活动 激励和教导受教育者自觉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活动
教育的四个基本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影响作用的人,都可以称为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受教育者的启发、激励、引导和规范上。教育者是作为社会的代言人和有着独立个性的个体的统一。
受教育者。凡是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都称为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活动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概括起来,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及综合实践等几个方面。 教育活动方式 。涉及教育基本要素的组合与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教育 (一)古代教育
特点: 特点: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1.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2.学校出现并发展;
3.教育的阶级性出现并不断强化;
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小结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教育既要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又要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定义:*狭义的个体发展则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儿童 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儿童的成人过程,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分为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及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发展特点:
未完成性。人的发展的未完成性表现为人的非特定化、儿童的未成熟状态、人的不完善性等。蕴涵着人的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藏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
能动性。人的发展的能动性表现在人的能动、自主、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方面,是人的发展与自然界及动物的发展变化最重要的不同,能动的自我塑造是人的教育与其他实践活动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顺序性。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向发展,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不平衡性。人的发展不总是匀速渐进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速率,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的采取有效措施,卓有成效的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阶段性。人的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有效促进个性发展。 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学生,针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的发展。
整体性。人的整体发展总是呈现出其各个方面相对独立发展时所不具有的一些性质和功能,要求教育吧学生看成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行等方面和谐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遗传
遗传是指人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命机体及生理解剖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