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条件下朋辈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实践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扩大,国外大学办学思想与我国传统高校教育不断碰撞出精彩火花,新学籍模式与办学理念在我国高校中渐渐盛行。如何在目前学分制条件下,借助朋辈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重要课题。
一、完全学分制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挑战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量单位、以取得教学计划所规定最低学分为毕业和获得相应学位标准、以选课制为核心一种柔性教学管理制度[1]。学分制目标在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完善独立个性,促进其全面发展。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遵循“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主张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课程多选性、管理灵活性、人才培养个性化”特点。[2]与此同时,学分制下选课制和弹性学制也使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着一系列新心理问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大学新生在入学初期,习惯于传统灌输式教学,又对自己所学专业不甚了解,面对全新选课模式,感到手足无措,在大学学习一开始就产生了沉重心理负担;学分制条件下,班级概念淡化,学生处于相对松散与不确定教学环境中,教育指导者无法深入及
1 / 6
时地了解到每一个学生,导致这些学生产生失落心理;在选课过程中,部分学生出现从众和功利心理,认为选课完全是为了修满学分,所以只选择易学、考试容易课程,选择好说话教师,还有部分学生选课时过分担忧,过分在意选课结果,认为错选一门或没选到自己想学那门课程,就会影响自己整个大学学习,甚至会影响到以后前途,因而心情郁闷,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有一部分大学生受学习模式改变、失落感增强、集体观念淡化、个体意识膨胀等因素影响,失去了明确学习方向和奋斗目标,从而导致了人生观、价值观改变。[3]学分制强调学生自我设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因此如何在目前学分制条件下,借助朋辈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通过自己力量走出新心理困境,引导他们走上正确学习道路,树立远大理想目标,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迫切课题。 二、朋辈教育在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要性 朋辈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种原因使具有共同语言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朋辈互助现象,在人类社会早已存在,朋辈之间,自然性鸿沟小、防御性低、共通性大、互动性高,具有先天优势。[4] 向知心朋友诉说是人们继自我调节之后最常见求助方式,而朋辈间又因年龄相同、经历相似、问题相近,通常有着类似经验、相同生活方式、相似心理特征和价值观,故而高校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题或窘境时,更愿意向自己学长学姐倾诉并寻求
2 / 6
帮助。学长们意见和成功案例,往往成为他们宝典,他们更愿意接受他们意见与建议。正是由于朋辈指导者亲和性、号召性,他们能在咨询起始阶段很快建立起咨询者与指导者之间互动关系,可以更好地深入咨询者内心,去体验他情感与思维,从而使指导者意见和建议容易被其接受。
另一方面,在学分制下大学生多以宿舍、社团等团队形式联系在一起,朋辈指导者生活学习其中,能够及时察觉到问题学生在平时生活学习中会出现某些具体异常表现。当身边同学有异常时,他们往往能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或帮助找相关咨询教师,这就为我们及早发现和诊治学生心理问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效信息和帮助。
学分制条件下,人际关系紧张、价值取向迷茫、角色定位紊乱、盲目攀比严重、社会适应不良、个人倾向过重等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大学生心理问题交织错综复杂,形成大学生心理问题新特点。这些问题处理有它共通性和同一性,朋辈心理教育在其中具有广泛心理认同基础[5],因此在学分制下利用朋辈教育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三、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实践朋辈教育新途径 为了精心贯彻团中央“教书育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我们紧扣学分制条件下大学生群体心理新特点,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开拓朋辈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新途径。
1、精心培养,掘学干之素养,以同伴教育贴近学生主体
3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