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猪-沼-竹-苗木“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4以上的农产品由灌溉地生产,农业季节性干旱突出。同时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目前大部分地区仍然采取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全省平均约为0.45,渠系利用系数只有0.4~0.6,约有一半的水被浪费掉,有些地区水量浪费高达60%-80%。农业自然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二)农业生态环境的制约

(1)水土流失严重。某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每年土壤流失总量相当于0.83万公顷耕地被毁。据统计,2005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3.35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0%。其中,轻、中、强度水土流失面积约各占总流失面积的1/3。同时,某是暴雨多发区,年土壤侵蚀总量达1.65亿吨,相当于损失8333公顷耕地20em厚的耕作层,所损失的养分折合有机质约200万吨,氮、磷、钾等无机肥约225万吨,其中,仅无机肥损失量就相当于某省3年的所需总量,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0亿元以上。(2)农业生产要素污染严重。工矿“三废”的不达标排放和农药、化肥、农膜、动植物激素、动物抗生素等农业化学制品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某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一是农药在使用上的单一性、过量以及使用方法的不当等,对非靶标生物的伤害,对水体、土壤及农产品的污染都是严重的。二是长期滥施、偏施化肥,造成土壤营养成分的大量流失,使土壤酸化、板结,养分供应不协调。三是土壤中的残留地膜降低了土壤的渗透功能,减少了土壤的含水量,降低了耕地抗旱能力,阻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四是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使许多高浓度有机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严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五是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染向农村的转移也导致农田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六是现代农业大量使用了现代人工制造的外源物质和能源,人工选育的农业生物种群、人工干预程度很高的农业资源和环境、高效率的农业机械等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新问题。 (三)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

目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靠巨额的投资推动,经济效益不高,呈现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农业尤其如此。农业在为全国乃至世界做出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资源高消耗和过度利用、生态退化、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四)农业技术的制约

一是某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技进步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农业科研资源力量比较分散,而且多数农业龙头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导

致农业科研成果作用不够凸现。二是某农业技术推广制度不健全,农业科技成果利用率比较低。目前某农技推广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队伍不稳定,农技人员推广农技的主动性不强以及农技推广机构与科研单位联系合作少,农技推广项目与科研成果脱节都造成了许多科研成果没有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五)农村劳动力的制约

某省农业人口受文化素质的影响,存在着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的能力较差的现象,而且市场适应能力差,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市场理性,信息意识较弱,易受传统观念和现有条件束缚,一味追求产量而忽视了质量,忽视市场的需求,盲目生产,由此造成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对农业资源进行掠夺性使用,生产效率较低,严重制约了循环型农业的发展。

3.2.2发展我省农业循环经济措施

尽管我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诸多问题,但农业循环经济的巨大生命力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农业

1.种植业。一是建立立体种植、养殖模式。大田作物主要进行三元结构的轮作复种、间套作,并与养殖业结合;通过过腹还田、直接还田、沼气发酵等途径将其与“猪一沼一果”模式有效地结合,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完成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杜绝秸秆焚烧,控制“面源污染”。二是建立“种加养”一体化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种加养”一体化开发为重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纽带,实现系统物质循环利用,全程防控,减少污染,提高效益。三是建立有机农业开发模式。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建立生产基地,有效减少全省化肥、农药等物质使用量和使用强度,降低土壤重金属、水体富营养化等污染程度,改善种植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

2.林业。一是重点抓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施好林业血防工程、环洞庭湖流域生态防护林体系工程,采取封山育林、低产林改造、疏林补植、造林、抚育等多种途径,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环洞庭湖湖区域的生态状况,减少各类生态灾害。二是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设步伐。发挥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集约化经营的商品林基地。严格控制木竹粗加工项

目,加快淘汰生产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小松香、湿法纤维板、小型木材加工项目,木竹加工企业必须建立与其加工规模相适应的工业原料林基地。 3.畜牧业。一是建立规模化养殖场农牧结合模式。主要根据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单位面积养殖规模,确保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废水等废弃物能被农田吸收利用,尽可能少地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二是建立规模化养殖场零排放模式。通过对粪便、废水等废弃物的加工利用,确保尽可能少地排放废弃物。

4.水产业。一是建立自净式水产养殖模式。主要针对设施渔业,通过配方饲料、精量投饵、合理品种结构等措施,确保水体清洁卫生,循环使用。二是建立规模化适宜密度养殖模式。主要针对普通规模化池塘养殖,除尽量采用配方饲料、精量投饵、合理品种结构等措施外,根据品种特点将养殖密度控制在适宜的围。

5.农副产品加工业。一是建立加工废弃物集中利用模式。在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较为集中的区域,建设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专业从事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二是建立加工废弃物就地利用模式。对于易腐败或附加值较低的农产品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采用就地利用的循环模式。 (二)农村

1.建设节约生态农村。一是逐步拆除“空心房”、消除“空心村”;二是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节肥减药”技术;三是推广资源再生、废物循环再利用技术,真正做到“变废为宝、变废为肥”,“变废为粮、变废为钱”;四是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 2.推广创新“猪一沼一苗木”三位一体模式,提升综合效益。一是把“猪一沼一苗木”模式与发展生态农业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沼气池上促下带的纽带作用,形成以沼促农、以农促沼的良性循环,大力普及猪沼苗木、猪沼菜、猪沼楠竹生产模式。二是把“猪一沼一果”模式和建设生态庭院有机结合。沼气池建设要推动庭院经济的发展,使遍布山乡的小庭院变成一个个特色小种植园、小养殖场、小加工厂等,实现“小庭院、大效益”。三是把“猪一沼一苗木”模式与发展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增创发展新优势,使生态旅游业成为某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循环经济诞生伊始便肩负着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农业资源消耗急剧增加,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瓶颈约束己成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某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对全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要从根本上转变某农业经济传统的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其最佳的路径选择。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4.1产品市场供需情况的预测

目前,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12.4%,乡村人口达7.5亿人,其中乡村劳动力达4.9亿人,是美国、加拿大就业人口总和的2.5倍。近年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但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仍为3.22∶1。因此,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全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高度重视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民生活的改善,赋予农民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机会及权利。未来现代农业发展就是以工业化来改造传统农业,以高科技来发展农业,通过提高农副产品的种养效率,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生态循环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产业潜力巨大。本项目走猪一沼一苗木-生态庄园发展道路,建立现代农业生态循环圈,探索我省发展生态农业,为农村环境整治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有效途径。现针对本项目循环农业项目产品情况,作如下分析和预测。

4.1.1我国生猪供求状况

我国生猪行业经过2005年\链球菌\事件、2006~2007年全国性高致病性\高热病\和持续上涨的原料价格的影响。养猪风险和成本不断增加,这将促使生猪行业进入新一轮产业调整期。目前,我国猪的存栏数占世界总存栏数的51%,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总厂量的48%,猪肉总产量达4300多万吨,人均占有猪肉31公斤,但总体来说,我国的养猪结构目前主要以农户和小型养殖户为主,占生猪出栏总量70%,由于小养殖户饲养的品种落后、技术落后、饲养条件差,抵抗市场风险和疫情风险的能力非常差。近几年,我国生猪市场波澜起伏,价格起起落落,说明我国养猪业处在一个不成熟的发展阶段,严重影响了我国生猪市场的健康发展。与此相对照的是,我国生猪市场存在较大的潜力。目前,我国高收入人群中每天人猪肉均消费水平已经分别达到100~150克,而农民年人均猪肉消费20千克。虽然短时间我国居民很难达到高收入人群的消费水平,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我国肉类消费还存在着成倍增长的空间。另一方面,为了稳定猪肉市场,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7年起,国家对于生猪产业的扶持空前重视,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生猪

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要求建立能繁母猪补贴制度、能繁母猪保险制度,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并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随着对生猪市场支持政策的落实,养猪结构的转型及品种良种化进度的加快,中国的养猪业必将走向规模化、大型化,朝着优质、高效、安全的目标发展,养猪业行情会越来越稳定。

多年来,某作为一个传统的生猪生产大省,养猪业整体状况与我国大市场行情一致。

4.1.2苗木市场供求状况

4.1.2.1大规格苗木供不应求

由于近年来城市绿化迅速发展,大规格、成品苗木需求剧增,当前的成品苗木生产量与市场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缺口。这主要是因为苗木生产需要一定的周期,灌木一般要3至4年,常绿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一般需要5至10年,绿篱灌木品种生产周期一般也要2至3年,乔木和整形苗木需要的时间则更长。根据省绿化苗木生产调查,胸径在4厘米以上的乔木、冠幅在30厘米以上的灌木仅占苗圃总存苗量的 20%左右。由于大苗供应不足,一些人受利益驱动大肆采挖野生资源,使地区野生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4.1.2.2绿化种苗呈多元化发展

随着城市绿化对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要求的提高,绿化市场越来越要求树种品种的多样化。上海市在几年前曾提出引进100多个乔木新树种或品种,其他地区也不例外。在这一需求的刺激下,、、、某等地对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和新品种引进的速度明显加快,但因种苗生产的周期长,目前新品种的推出速度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4.1.2.3彩叶树种和花灌木持续旺销

城市绿地中以各色灌木组成的绿化色带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花灌木的使用量非常大,因此当前红花?木、金叶女贞、杜鹃、紫叶小檗、扶芳藤等苗木产销两旺,同时如红叶石楠、金叶小檗和常绿六道木等一些新引进的彩叶新品种前景十分广阔。此外,彩叶乔木的开发也不能忽视。乔木是组成城市绿化景观主体,由于前一个时期人们过多地注重了常绿树种的生产,近年来,在江浙沪一带,像无患子、枫香、七叶树、伯乐数等具有明显季相变化树种的大苗也出现了紧缺状况。

4.2.2.4容器苗将成为发展方向

猪-沼-竹-苗木“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4以上的农产品由灌溉地生产,农业季节性干旱突出。同时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目前大部分地区仍然采取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全省平均约为0.45,渠系利用系数只有0.4~0.6,约有一半的水被浪费掉,有些地区水量浪费高达60%-80%。农业自然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二)农业生态环境的制约(1)水土流失严重。某是我国南方水土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hl8s6gsay8wrp7230mk0mq5e7eb5x0180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