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水产饲料粘合剂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维生素C(Vitamin C,VC) 是影响鱼、虾蟹免疫系统的微量营养素之一,它参与动物许多生理过程,如胶原蛋白的形成、铁离子、氨基酸和激素的代谢、精子的受精能力和免疫反应。鱼类不能在体内合成VC ,所以它是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依赖于外源供应的一种必需微量营养素。

已知VC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理功能和免疫作用的免疫因子,VC作为一种较好的抗病免疫调节剂,它除了能提高机体的抗体水平,影响特异性体液反应外,还能激活补体系统增强鱼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提高鱼体的整体抗病力。鱼类的抗病机制包括多方面,有表皮和粘液层等保护屏障,还有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保护机制,其中补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特异性体液免疫因子。

3.1 VC对机体免疫的作用通过下列几条途径发挥:

第一,VC影响免疫细胞吞噬作用,嗜异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均含有大量VC ,VC缺乏降低这些细胞的吞噬能力。除此之外,在吞噬过程中,细胞内的VC进一步降低,补充VC可确保吞噬细胞继续移动和抵抗疾病。在应激状态下,体液免疫机理降低,补充VC明显改善特异性应激源导致的免疫应激作用;第二,VC作为一种抗氧化剂(或自由基清除剂)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因为自由基破坏细胞膜,VC保护淋巴细胞膜,避免发生脂质过氧化,维持免疫系统的完整性;VC能和其他抗氧化剂(如胡萝卜素、维生素E)发生相互作用。VC和VE在鱼类中的协同作用已被阐明。因此,VC通过保持VE的适宜水平有较高的相互作用活性和加强抗氧化保护和间接增强免疫反应能力。维生素对水产动物健康的作用VC作为抗氧化剂,通过维持重要免疫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而增强免疫功能(Chew,1995)。第三,VC限制肾上腺类固醇激素过多生成而促进免疫,因为类固醇激素抑制免疫反应;第四,VC增加一些哺乳类干扰素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第五,VC对免疫功能的增强还可能是通过参与对机体有防御机能的金属元素铁、铜等的运输而实现的。此外,VC对鱼、虾蟹免疫的影响还有时间-剂量效应,因此,进一步研究时间-剂量效应是必需的。

3.2 维生素C与水产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 3.2.1 鱼类免疫系统 它是指机体识别和消除“异物”,维持体内平衡和稳定的一个防卫系统 ,它的主要功能是防御、自身稳定与免疫监督 3方面。鱼类的免疫系统指鱼类的免疫应答与鱼体器官及

细胞之间的一些协调系统的结构与成分 ,是鱼体执行免疫功能的机构 ,是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体液免疫因子组成。鱼类在进行自身免疫保护时 ,主要行使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大免疫防疫功能。维生素对水产动物健康的作用鱼类更大程度上依靠于非特异性防御系统,尤其是冷水性鱼类,因为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发展受温度的影响。特异性免疫系统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都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机制来提供保护以防止感染疾病。非特异性免疫由防止病原入侵的免疫因子构成,主要包括宿主防御反

应,例如物理障碍(表皮和鳞片外层就是防止病原入侵的物理屏障。此外,上皮细胞分泌的粘液细胞也起到有效的非特异性防御作用)、酶(唾液中的乳过氧化物酶、粘液和胃液与其它组织分泌物中的溶菌酶)、吞噬细胞[巨噬细胞(macrophage)和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和血液蛋白(干扰素、C反应蛋白、补体等)。

它不但能捕捉病原微生物,抑制其运动,而且含有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成分。如果病原突破第一道防线——表皮,鱼类就会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加血流,把各种与病原作战的白细胞(Leucocytes)运送到炎症区。白细胞包括能吞噬入侵病原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和能够破坏已被病原感染的细胞的细胞毒细胞(cylotoxic cells)。细胞毒细胞

也可以破坏可能演变成癌细胞的异常细胞。

免疫 (immunity)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生理现象 ,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可概括为抗原、机体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 .就鱼类免疫应答而言 ,抗原因素包括抗原的性质、进入机体

的途径以及抗原的剂量等 ;机体因素包括鱼的年龄、体重、营养状况、生理状态以及性别、群体效应等 .这些方面长期以来就受到鱼类免疫学家的高度重视.影响鱼类免疫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季节、放射性物质、溶解于水中的有机、无机和重金属离子等 污染物 ,其中有关温度研究的报道最多.

鱼病与环境质量因素密切相关 ,各种环境污染物对鱼类的免疫机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 ,导致鱼类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 .鱼类接触水体污染物后 ,鱼类免疫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能够较敏感地发生变化 ,因此可应用鱼类免疫组分及性能的变化参数来检测环境污染的程度 ,例如巨噬细胞的形态和活性变化参数在环境污染检测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3.2.2甲壳类免疫系统

甲壳类的免疫机制以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为主,其体内缺乏脊椎动物所具有的特异性免疫,但却有识别和清除异己成分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对侵入其体内的病原及异物具有明显的防御反应。虾、蟹、贝等无脊椎动物的免疫反应主要包括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和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血细胞(颗粒细胞、半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在机体防御反应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它主要依赖于血细胞的吞噬、包囊、形成细胞结等细胞免疫反应。当外界条件改变或有外界抗原物质刺激时,机体体内的粒细胞(吞噬细胞)发挥作用,将异物吞噬、包囊、溶解、排除,清除入侵体内的致病菌、病毒等异物,维持自身的健康。

体液性免疫因子在无脊椎动物机体的免疫防御反应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因子包括天然形成的或诱导产生的各种生物活性分子,主要是血淋巴中酚氧化酶原系统及酚氧化酶、各类抗菌因子、抗病毒因子、血凝因子、细胞激活因子、识别因子、凝集素、溶血素、溶菌酶以及抗菌肽等各种具有免疫活性的酶类及物质。

3.3.3 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鱼类皮肤和甲壳动物外壳的完整性:

鱼类的皮肤和甲壳动物外壳是覆盖在整个身体外部的构造,与外界环境的接触最为密切,是抵御病原体入侵的重要物理屏障。一旦皮肤或外壳受伤,附于其表面的化学屏障随之消失,细菌等病原体就会趁虚而入引起感染。因此,防止鱼体、甲壳动物体受伤,促进伤口尽快愈合显得非常重要。

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的机制:

在于其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和肉芽组织的形成。参与胶原蛋白合成是维生素C重要的生理功能,它是胶原转录翻译后修饰过程,即新生肽链中脯氨酸、赖氨酸经羟化酶作用变成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因子。

原胶原蛋白是胶原蛋白的前体,是结缔组织、创伤愈合时,瘢痕组织和骨基质形成过程必需的。维生素C缺乏、不足时会导致机体胶原蛋白羟化不足,胶原蛋白中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延缓伤口愈合。维生素C缺乏阻碍组织胶原蛋白基因的表达。

肉芽组织:它是组织损伤后修复过程中常出现的,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所形成的,富有新生毛细血管的幼稚结缔组织。其功能是抵抗感染、清除坏死组织、血凝块等病理产物和填补组织缺损。维生素C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在于其参与肉芽组织中原胶原的合成,促进肉芽组织表层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浸润(infiltration)、环化(encapsulatory)反应,抵抗感染、清除病原产物,为肉芽组织的生长扫除障碍。

3.3.4维生素C对水产动物体液免疫的影响

维生素C在一定范围内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 ,但过量或不足都将起抑制作用。适量维生素C也能增强中国对虾血清对副溶血弧菌的杀菌能力 ,且此增强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剂量相关性。对不同水产动物的指标而言 ,获得最佳免疫的维生素C的需要量也不同。许多研究表明 ,保证机体最佳免疫状态的维生素C需要量远大于机体最佳生长的需要量。当维生素C含量为 100mg/kg饵料 (最适生长需求量 )时 ,不影响幼虹鳟抗体产生 ;当维生素C加入量为其最适生长量的 5倍和 10倍时 ,均能明显促进抗体的产生 ,并在 10倍时产生最多。 3.3.5 维生素C对河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用蟹 均重为37.52±2.19g的健康河蟹,每一处理组10ind.,每一处理三平行;实验为期60d。 实验设计:

各实验处理组: 饲料1仅为基础饲料;饲料2为基础饲料+250mgVC;饲料3为基础饲料+500mgVC;饲料4为基础饲料+1000mgVC;饲料5为基础饲料+1500mgVC。

判 据* 酚氧化酶(PO) 、抗菌力(Ua)、溶菌酶 (U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和酸性磷酸酶(ACP)

3.3.5 维生素C对河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结果1: 维生素C对河蟹血清中PO活性的影响

结果2:维生素C对河蟹血清、肌肉和肝胰腺中抗菌力的影响 结 果3: 维生素C对河蟹各组织中溶菌酶活力的影响 结 果 4:维生素C对河蟹各组织中SOD活力的影响 结 果 5: 维生素C对河蟹各组织中ALP活性的影响 结 果 6: 维生素C对河蟹各组织中ACP活性的影响

小 结

3.3.5.1 维生素C是一类良好的免疫刺激剂,适量添加能有效提高河蟹各组织中PO、Ua、UL、ALP和ACP等的活性,从而增强河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3.3.5.2 能有效增强河蟹非特异性免疫力的VC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500mg-1000mg/100g饲料。

维生素C提高补体(complement body)活性补体系统是鱼类抵抗微生物感染的重要成分,由存在于体液中的数十种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组成。鱼类补体参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防御,具有由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或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激活的细胞溶解作用和由被激活补体组分释放的片段所行使的调理作用(oponization)

VC对补体的可能作用机制是,在补体的经典活动途径中,C1复合体(C1q、r、s)首先被抗体激活,而VC可能对C1复合体有影响。C1q有富含羟脯氨酸的胶原蛋白样区域,VC则参与羟脯氨酸的羟基化作用.

维生素C缺乏降低鱼类补体活性,很可能是由于阻碍了脯氨酸和赖氨酸羟化反应造成的。高剂量的维生素C提高补体C3的水平,从而提高补体的活性。 3.3.5 维生素C对水产动物细胞免疫的影响

3.3.5.1维生素C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杀伤力吞噬细胞是鱼类非特异性细胞防御的主要细胞,鱼类的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都有吞噬作用。其吞噬杀菌过程包括:趋化与识别部附、吞噬胞饮、杀死消化和胞吐排出四个步骤。粒细胞、单核细胞在鱼类的外周血中大量存在,巨噬细胞在鱼类的肾、脾等淋巴细胞中含量丰富。高剂量的维生素C能提高虹鳟、

大凌鲆和高鳍大鳞乌鲂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并能提高虹鳟巨噬细胞的胞饮活性。 3.3.5.2维生素C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的可能机制: A.提高吞噬细胞的运动趋化性:高剂量的维生素C可以提高嗜中性粒细胞的游走和杀菌功能,还可以提高环鸟甘酸和前列腺素EI的浓度,防止吞噬细胞的细胞膜被氧化,从而使细胞的趋化性得以维持。

B.影响吞噬细胞趋化因子的合成:补体因子C5a和脱精氨酸C5a、吞噬细胞趋化因子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维生素C是体内的还原性物质,递氢体,参与体内各种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影响特定的酶反应和吞噬细胞趋化因子的合成,从而影响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3.3.5.3 维生素C对水产动物细胞免疫的研究结果

饵料中加入维生素C的量为 1000和 4000mg/kg时 ,能显著提高虹鳟巨噬细胞的活力。而青石斑鱼饵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在 2000mg/kg时 ,其血液白细胞总数及不同种类白细胞 (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组成比例却不受维生素C的影响。这说明维生素C对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影响 ,不仅与维生素C的量有关 ,可能还受个体差异的影响。而且维生素C对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促进影响可能存在一个阈值 ,维生素C在此阈值范围内可以提高人和动物的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低于或高于此阈值反而起抑制作用 ,但不同的个体或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条件下其阈值不同。

关于维生素C对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 ,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无明显的关系。美洲河鲶对爱德华菌的吞噬和杀灭作用不受维生素C的影响 (Li等 ,1985)。饵料维生素C对大西洋鲑头肾巨噬细胞吞噬SRBC或产生超氧化物阴离子 (O2 -)的能力无明显作用 (Hardie等 ,1991 )。饵料中维生素C的添加量 30~ 3000mg/kg时 ,对斑点叉尾鱼回的白细胞吞噬作用没有影响。

青石斑鱼在维生素C添加量在 2000mg/kg时 ,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活动 (包括血液白细胞和头肾细胞的吞噬活动 )也没有受到影响。但也有学者报道 ,高维生素C(3000mg/kg )含量的饵料能明显增强虹鳟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力;用高维生素C含量饵料饲喂的金头鲷 ,其吞噬细胞吞噬活力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适量维生素C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剂量相关性地增强对虾血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作用及免疫力。因此 ,对于维生素C对吞噬作用的影响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3.3.6 维生素C对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3.3.6.1鱼类的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指个体在出生后的生活过程中,接触抗原异物所形成的对抗原异物有针对性的免疫力。参与真骨鱼类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的主要组织和器官有肾脏、胸腺、脾脏、消化道 淋巴组织和血液淋巴组织。细胞主要有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M)以及一些体液淋巴因子等。

鱼类的抗体产生有如下特点:

①抗体形成期较长,抗体滴度增加较慢,冷水性鱼类则更长; ②在初次应答中,鱼类抗体持续期较长;

③免疫记忆弱,受水温的影响,二次应答与初次应答抗体价的比率一般较低,有的鱼类几乎无区别,首次免疫和再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均是IgM。 3.3.6.2 维生素C对鱼类特异性免疫的研究:

维生素C在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剂量的维生素C,可以促进虹鳟和大西洋鲑T淋巴细胞的增殖。在提外培养实验或不经肠供给维生素C,虹鳟T淋巴细胞的增殖提高。研究还发现,高剂量的维生素C,还能提高虹鳟B-淋巴细胞的增殖。此外,高剂量的维生素C能促进鱼类对某些细菌性和病毒性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产生,如高剂量的维生素C可以提高虹

鳟、斑点叉尾鮰和大西洋鲑特异性抗体的产量。 3.3.6.3维生素C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特异性抗体 产生的可能机理:

①维生素C使淋巴细胞免受氧化损害,提高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的中心,其DNA易受到各种物质包括激活的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炎症反应灶中T-淋巴细胞的损伤。

② 维生素C参与半胱氨酸氧化为味氨酸的反应利于抗体的合成。特异性抗体含有许多二硫键,它是由两个半胱氨酸连接而成的。而半胱氨酸是由胱氨酸生成的,次反应需要维生素C 的参与;

③ 可能是降低了一些重金属对鱼类免疫系统产生的毒性影响,将有毒金属离子转化为还原态。

3.3.7 维生素C能提高水产动物抗应激能力:

维生素C能增强鱼、虾、蟹等水产动物对各种应激的适应能力。Ishibashi(1992 )报道,适量的维生素C能增强抗低氧应激能力。王伟庆(1996)报道,适量的维生素C能有效提高中国对虾的缺氧耐受力。Merchie(1995)发现,高浓度维生素C培养的Artemia nauplii饲喂斑点叉尾鮰幼苗 ,能增强对盐度的抵抗力。艾春香等(2001)研究发现,饲料中添加高含量的维生素C能提高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和仔蟹的抗应激能力。 3.3.7 影响维生素C提高鱼类 免疫机能的因素: ① 维生素C的形式;

②维生素C的剂量:实验中若能将添加剂量与生产性能、血浆和其他组织器官中维生素C的浓度变化结合起来衡量维生素C的实际有效剂量可能会更准确。此外,不同的免疫参数,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也不同。

③维生素C的作用时间:即时效关系; ④ 环境条件:如温度

3.8 维生素E对水产动物免疫的影响 维生素E(Vitamin E,VE)对水生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是现在研究的热点,这方面的研究可为水生动物疾病的防治提供营养学方面的支持。动物免疫反应启动主要在细胞膜水平发生,作为体脂主要抗氧化剂的VE是细胞膜的一个重要成分,免疫系统为协助清除致病有机物而产生的不稳定自由基会破坏吞噬细胞,而VE可保护体细胞免于自由基破坏并使细胞膜维持正常功能(Tengerdy et al.,1981);免疫保护作用与前列腺素水平密切相关,E-前

列腺素干扰免疫系统的功能,诸如淋巴细胞的活力,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巨噬细胞的一系列功能。

VE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和皮质酮的生物合成,促进体液、 细胞免疫和细胞吞噬作用以及提高IL-I含量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因为前列腺素是免疫反应和机体其它防御体系主要调节物,它干扰T淋巴细胞活性和有丝分裂原介导淋巴细胞增殖,其活力升高可产生免疫抑制;皮质酮抑制免疫。 VE可防止因感染而诱发的前列腺素含量的升高 (Shetty et al.,1979;Likoff et al.,1981)。

在养殖鱼、虾、蟹类等水产动物饲料中补充VE能维持并增强鱼、虾、蟹类正常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提高鱼、虾、蟹类的抗病力(Tengerdy,1990)。饲料中补充VE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斑点叉尾鮰和大菱鲆鱼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力(Wise et al.,1993;Pulsford et al., 1995 ),增强虹鳟对细菌病原体的免疫力(Wise et al.,1993),促进虹鳟抗Y. ruckeri的抗体产生(Ndoye et al., 1990),高密度条件下,添加VE能够提高补体活性。然而 饲料中高水平的VE并不能增强大西洋鲑血清中补体活力,也不影响体液抗体反应(Lall et al., 1988; Hardie et al.,1990)。

水产饲料粘合剂

维生素C(VitaminC,VC)是影响鱼、虾蟹免疫系统的微量营养素之一,它参与动物许多生理过程,如胶原蛋白的形成、铁离子、氨基酸和激素的代谢、精子的受精能力和免疫反应。鱼类不能在体内合成VC,所以它是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依赖于外源供应的一种必需微量营养素。已知VC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理功能和免疫作用的免疫因子,VC作为一种较好的抗病免疫调节剂,它除了能提高机体的抗体水平,影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heac1eluq0zdc5257d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