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水产饲料粘合剂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水产饲料粘合剂 1.粘结剂

粘结剂也称赋形剂,主要用于加工颗粒饲料,以改善粒料品质(包括粉率、硬度、耐磨度)、增加生产效率及延长铸模寿命,并可减少饲料粉尘,保持颗粒颜色稳定,特别是水产鱼虾、鳖鳗等饵料需要提高其在水中不散、不沉的特性,从而减少养分流失作用的添加剂。它可分天然类和化学合成类两大类。水产饲料对饲料粘合剂的要求较高,近年来,国内外对水产饲料粘合剂的研究非常活跃,新的粘合剂种类不断推出。研制出的粘结剂基本上可满足各种养殖对象的需要。

2.饲用粘结剂的分类 2.1天然类

(1)树木分泌的胶汁:有龙胶、瓜拉胶、果胶等。这类粘结剂易受到pH值、湿度、矿物质盐等物质的影响而降低粘度,因此未能得到广泛应用。

(2)稀土、粘土型粘结剂:有膨润土、陶土、钠土、凹凸棒等。这些粘土矿物粘度较低,添加比例相应加大。但据称北京申达矿物饲料研究所研制的202型饲料粘结剂,不仅适用于蒸气制粒,也可用于冷压制粒。 水产饲料粘合剂

(3)植物淀粉:有小麦、玉米、木薯、马铃薯等淀粉或变性淀粉。这类粘结剂粘结力的大小,取决于淀粉类型和饲料加工设备以及操作技术。

(4)海藻类胶质:有海藻酸钠、海带胶、琼脂等。海藻类粘结剂一般结合力强,但价格贵,一般用于试验研究饲料中。 2.2 人工合成类

(1)羟甲基纤维素:本品为白色纤维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无味,有吸湿性,水溶液对热不稳定,其粘度随温度或高而降低。饲料中添加量不宜超过2%。

(2)脲醛树脂:本品在各种冷、热、湿和化学腐蚀等苛刻的环境中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具备价格低廉等其它优点,是颗粒饲料粘合剂比较好的备选材料。其用量以0.5%较为合适。 (3)木质素磺酸盐:为一种不均匀的醚聚合物,暗褐色,固态物吸湿性强,颗粒状饲料成品中含量不可超过4%。

(4)各科研单位和院校近几年来研制开发正在推广应用的饲用粘结剂。如广州原野公司的聚力高、聚力多等粘结剂产品。

此外,还有聚乙烯醇(PUA)、聚丙烯酸、各种淀粉磷酸盐、木质素、HJ-l、磺酸钠、聚甲基脲、酪朊酸钠与糊精等,都可作饲料粘结剂。

同时,依据粘结剂是否对养殖动物有营养作用,可分为营养型与非营养型两大类,前者有鱼虾粉浆碎物、 植物淀粉、天然矿物质以及一些人工合成的如N87型(甘肃省粮食科学研究所研制)粘结剂等。后者指对动物无营养价值的粘结剂,如灌木胶、甲基纤维素等。 3 饲用粘结剂应具备的特点

3.1 对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具有理想的粘合度,保证营养全价且能防止散失污染,饲料在运输过程中不易破碎,粉尘少;

3.2 容易生产制取,具有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本身最好为动物的营养素,并对动物的消化吸收、内分泌生理、神经生理、肌肉、生长和体色等无不良影响;

3.3 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不与其它饲料成分发生不良化学反应; 3.4 无毒、无不良异味,且有良好适口性和诱食性; 3.5 用量少,易混合,成本低,能带来养殖经济效益;

3.6 对预混料或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没有特别苛刻的要求; 3.7 具有良好的保型性,以保证其在水中不易散失;

3.8 良好的粘合性和持水性:加入粘合剂后能迅速形成粘合性很强的凝聚体,并能让水分渗入饲料实体,以利于饲料的膨润及保型。 4.选择粘合剂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4.1养殖动物的食性及其对饵料在水中稳定性的要求 一般是摄食较慢的水产动物要求较好的水稳定性,二摄食较快的水产动物则需较低的水稳定性; 4.2粘合剂的性质、适宜量和成本;

4.3粘合剂与饲料成分的相互作用,看其是否会破坏营养成分;如钙含量高时,褐藻胶的粘性下降,下头粉含量增加时,褐藻胶的用量也要增加,这与褐藻胶于钙离子产生沉淀而降低粘性有关;

4.4粘合剂的营养价值:粘合剂多为糖类和蛋白质类,能提供一定的营养,此外还要考虑粘合剂对水产动物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如淀粉过多会影响鱼类的生长;

4.5 掌握粘合剂正确的使用方法:足够的时间、温度和水分;原料新鲜,并保存条件良好,应放于干燥、阴凉处,因为粘合剂常常会发生自交联,气温越高,该反应越快, 此外,粘合剂产品容易吸潮,吸潮后则黏结成快而失去黏结功能。 5. 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

(1)据邵红星等(1999)研究结果,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稀土可以提高鲤鱼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促进鱼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能促进生长,改善鱼肉的品质。在申仲泉(1997)文章中反映:使用粘土性饲料粘结剂可延长水产饲料在水中耐泡时间,且搬运时不易破损,并对预防鱼病,改善水质都有积极作用。

(2)据王钦文(1996)报道:饲用粘结剂N87的使用已涉及到多种海水淡水鱼类,包括各种鱼虾、甲鱼、鳗鱼、虹鳟、贻贝、扇贝、螃蟹等。并且,在工艺上,饲养中都收到 了很好的效果。

(3)张兆华(1996)认为,α-淀粉是目前粘结剂中的佳品,甲鱼对α-淀粉的利用效果最好。同时,赵春光(200O)认为,甲鱼饲料中α-淀粉的比例不超过18%为好,以免影响甲鱼健康生长。

(4)据孙曙东(1996)介绍,稀土能刺激鱼类食欲,增强消化功能,防治疾病。江苏水产研究所将稀土与甲壳素反应制成对虾饵料粘结剂,添加3%~5%可提高产量20%左右。而褐藻酸钠用于虾料可延长饲料在水中分解时间,刺激鱼虾食欲,调节机制代谢,防止水质污染。 6.饲用粘结剂在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1 添加时应根据成本、目的、效果选择所需合适的粘结剂。

6.2 粘结剂的使用势必增加成本,在无经济效益时应尽量避免使用。 6.3 根据养殖对象不同,选择不同性能的粘结剂,以求用得其所。 6.4 粘结剂产品的选择尽可能地按国家标准执行。

综上所述,在生产实践中,应依据所需饲料生产特点和养殖生产过程中的特殊性,有选择地使用综合性能比较优越的粘结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7.水产饲料粘合剂粘合性能评价指标 A.保型性

不同的养殖种类、生长期和食性的鱼、虾等水产动物对饲料形态的要求亦不同。为保持这一形态 ,就要求饲料有良好的保型性 ,以保证其在水中不易散失。对此 ,除在加工工艺上采取某些措施外 (但技术难度大、设备投资大、饲料成本高 ) ,通常采用加入粘合剂的方法。如 :软颗粒饲料对中下层鱼类较合适 ,硬颗粒饲料对青鱼、草鱼、鲤鱼、团头鲂等鱼类较适宜 ;养鳗用糊状饲料较好 ,它由粉料拌均后喷油 ,加水、粘合剂而调制成 ,富有弹性、粘性、伸展性 ,在水中不易溶散 ;虾、蟹等甲壳类的摄食特点是 ,只捕捉沉在水底的块状饲料 ,将捕捉到的块状饲料拖到栖息处后 ,长时间慢慢摄食 ,因而饲料的形态必须适合虾、蟹类的摄食

习性。

B.粘合性能(颗粒完全散开的时间); C.粘合剂物化性能测定

a.凝聚性:称取粘合剂20g,一次置入盛有50ml水的烧杯中,观察各粘合剂在水中浸润1min、30min以及1h、2h、6h、12h、24h的物理状态。

b.悬浮性: 用装满水的100ml量筒测粘合剂胶团的沉降速度。 c.持水率/(ml ·g-1)

称取粘合剂20g,一次置入50ml水的烧杯中,待全部浸润后静置24h,用滤纸过滤30min,收集滤液量,持水率按下式计算: 持水率=(50-收集滤液)/粘合剂试样重 8.水产饲料粘合剂粘合性能评价

A.粘合性能:粘合剂不同添加比例试验与饵料不加热、加热及加酸的粘合性能试验表明,添加了粘合剂的成型饵料加热后粘合性能均显著提高,这与饵料中α- 淀粉的糊化有关;粘合剂加酸后提高了饵料粘结性,可能是多价羧酸(草酸、柠檬酸、酒石酸)能强化鱼粉与α- 淀粉的粘结力。

B.粘合剂物化性能评价

粘合剂的凝聚性、悬浮性、持水性等物化性能可作为评判粘合剂优劣的依据之一。一般情况,好的粘合剂不溶或微溶于水,具有较强的凝聚性,在水中有一定持水率和浮性,并处于较稳定的物理状态。试验表明:魔芋精粉、海藻酸钠及玉米粉物化性能较优。魔芋精粉、玉米粉遇水后能迅速浸润形成胶体;海藻酸钠浸润较慢,但它们都能产生较强抗延伸力且持水率高。 C. 影响饲料耐水性的因素 (1)原料的组成及其配比

原料的组成及其配比对饲料耐水性的影响较大。一些原料可提高饲料耐水性 ,它们在饲料配方中所占的比例大 ,产品的耐水性就好。相反 ,大量使用另一些原料 ,产品的耐水性就有可能变差。系统考察水产饲料常用的原料 ,发现一些原料对产品耐水性的正负影响大体排列为 :面粉→棉籽粕→小麦→鱼粉→菜籽粕→豆粕→蚕蛹→麦皮→玉米黄粉→玉米→米糠。水产饲料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畜禽饲料。但鱼粉、饼粕等主要蛋白原料的粘结性都不如淀粉。生产上常利用淀粉 (经微粉碎处理 )的高粘结性来改良饲料颗粒的耐水性。此外 ,还可在饲料中添加粘结剂 ,以改善饲料品质。 (2)原料粒度 (粉碎 )

原料粒度细则表面积比较大 ,可获得较好的调质效果 ,颗粒的粘结性就好 ,硬度较高 ,水中稳定性增强 ;原料粒度过大 ,制成颗粒后较易破碎 ,稳定度较差 。但是 ,过度粉碎会 使生产能力降低 ,耗能增大 ,生产成本增加。因此 ,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颗粒料的要求选择适宜的粉碎粒度。鱼消化道简单且短 ,消化酶因体温低而活性不高 ,对饲料原料的粉碎粒度要求较严格。 水产饲料粘合剂 (3)调质

饲料厂普遍采用蒸汽调质 ,即直接将蒸汽通入物料进行水热处理。时间、温度、水分是调质的三要素。

3 . 1 调质时间

在一定的范围内 ,调质时间越长 ,原料的熟化度越好 ,淀粉糊化度越高 ,粘结性就高 ,制粒效果好 ,饲料质量好。反之 ,饲料质量差。水产饲料要求有较长的耐水时间 ,对颗粒的熟化度、粘结性要求较高 ,需较长的调质时间 ,生产上可采用多道调质器、双轴浆叶调质器等来增加调质时间。

3.2调质温度

调质温度对颗粒耐水性的影响较大。调质温度越高 ,耐水性越好 ,但温度太高 (100℃以上 )易使物料湿度过大 ,导致模孔堵塞 ,而且生产出的颗粒料颜色偏黑 ,影响产品的外观 ;调质温度低 (80℃以下 ) ,耐水性较差 ,同时也会增加电力的消耗。在实际生产中 ,应根据配方中原料的特性及产品的质量要求选择调质温度。如高蛋白质与高纤维的饲料配方 (25%~ 45% ) ,调质温度通常在 60~ 80℃。鱼料的调质温度一般要求 85℃以上。 3.3混合粉料水分含量

水分具有润滑、助糊化之作用。要压制高质量的颗粒饲料 ,既需要合适的入模水分 ,又需要适宜的温度。入模水分主要是原料本身含水量和调质过程中外加蒸汽或水的含量。通过控制混合机中混合粉料的水分以及调质时的蒸汽添加可显著地和持续地改善终产品颗粒料的耐久度。

研究发现 ,混合粉料的水分含量对颗粒耐久度的影响极显著。混合粉料的水分越大 ,颗粒料耐水性越好 ,但是水分太大 (在 2 0℃以上时 ) ,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很易引起模孔堵塞 ,也会使产品难以干燥。 3.4 进料速度 (产量 )

进料速度的快慢 ,对颗粒料耐水性有极大的影响。进料速度快 ,产量大 ,但原料中淀粉加热糊化时间短 ,致使粘结力下降 ,耐水性差 ;减慢进料速度 ,延长粉料加热时间 ,使淀粉充分糊化 ,颗粒料的耐水性提高 ,但产量降低 ,影响生产效率。因此 ,应根据额定产量、颗粒粒径和不同的蒸汽质量 ,合理选择适宜的进料速度。 (4)制粒

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水产饲料形式是采用环模压粒机或平模压粒机生产的普通硬颗粒饲料。环模的孔径压缩比(即模孔与环模的有效厚度比 )与颗粒质量有关。在饲料原料组成及配比、生产工艺一定的前提下 ,环模孔径压缩比越大 (1∶1 7) ,饲料耐水时间越长 ;环模孔径压缩比越小(1∶8) ,饲料耐水时间越短 。因此 ,要合理选择环模 ,并注意调整好模辊间隙、切刀位置及正确地按步骤操作制粒机等。有的饲料厂在工艺上采用重复制粒来提高饲料的耐水性。 采用制粒加工方法生产的水产颗粒饲料比较适合于沉性及底栖生活的水生动物。水产饲料常做成球型或圆柱型 ,颗料大小 (即适宜的颗料直径 )和鱼体大小有关。鱼体大 ,饲料粒径相对大些。刚孵化后的鱼苗至成鱼 ,其体重增加几万倍或几十万倍。因此 ,针对鱼的不同生长期 ,饲料粒径差异很大。例如幼鱼的开口饲料粒径仅 50 μm左右 ,而成鱼的饲料粒径常为 4~ 6mm ,两者相差上百倍。国内生产小粒径饲料的常用方法是先生产粒径较大的颗粒饲料 ,然后再破碎到所需的尺寸。但破碎过程中 ,紧密的颗粒表面层被破坏 ,碎颗粒在水中易于溃散 ,从而影响破碎颗粒在水中的稳定性。

鱼种不同,其栖息水层、采食行为也不同。有些鱼类采食较有规律,它们能定时地到饲料投喂点来等着吃食。每次投饲后 10min左右即能采食完毕。这种鱼的饲料耐水性时间就无需很长 ,饲料在水中能维持0 .5h左右即可满足要求。但有些鱼采食规律性较差 ,它们吃一阵子水中游一阵 ,然后再来吃一阵。常需几十分钟才能吃食完毕。这些鱼的饲料就必须有较长的耐水时间。虾类进食时不象鱼类那样一口将整颗饲料吞入肚内,而是用前足“抱”着颗粒慢慢啃食 ,并且虾类常一颗饲料还未啃完,又扔掉去啃另一颗。针对这种采食方式,饲料的耐水时间就需更长。生产上,可采用挤压膨化技术生产浮性的、沉性的或慢沉落的 鱼饲料 ,以满足所有养殖模式下的各个养殖品种鱼类的需要。 (5)冷却

冷却是降低制粒后的颗粒温度和湿度。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冷却时间、冷却风量 ,以免颗粒的硬度和耐磨性受到影响。

使用着色剂的背景及着色剂的概念:

水产养殖由传统的粗放养殖发展到现代的集约工厂化高密度养殖,大量使用人工配合饲料,鱼、虾、蟹的养殖周期缩短,只能获得少量的自然水生生物,而饲料中有效色源

少且成分不稳定,导致鱼、虾、蟹的体色变淡,如在大黄鱼的养殖过程中,大黄鱼的体色已失去了原先的金黄色,体型变得难看,品味也无法与野生的相媲美,难免影响到商品的价格。另外,观赏鱼的体色也极为人们所重视。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一定的物质,可以弥补上述不足。因此,对着色剂(增色剂)的研究和使用已成为现代水产养殖业的重要措施之一。

着色剂是指在饲料中添加,改善养殖动物肉质和饲料色泽的添加剂。它可分天然和人工合成两大类。

虾粉、黄玉米、绿藻等都是良好的色源原料,但天然色源成分不稳定,且有的高价,故必须开发着色剂。

现在众多水产养殖业采用集约化方式经营。集约化养殖系统由于鱼虾放养数量多,密度很大,需要考虑两个问题:首先,鱼虾只能得到很少量的自然水生食物,因此必须从商品饲料中得到几乎所有的营养,而饲料中天然有效色源少且成分不稳定,导致鱼虾因不能获得充足的类胡萝卜素,而体色达不到理想的要求; 第二,鱼虾由于高密度群集,更容易引起应激,而且当传染病发生时疾病传播速度更快。

A.可改善水产动物的皮肤和肌肉的颜色、提高观赏鱼类的观赏性; B. 可提高水产品的商品价值,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C.可以对水产动物进行视觉刺激,增进摄食。 鱼类的色素细胞

鱼类的体色多种多样 ,色彩因种而异。这些特征主要由无数皮肤色素细胞产生的。现已知道鱼类色素细胞可分成下列几种 : 1、黑色素细胞 ,含有黑色颗粒;

2、黄色素细胞与红色素细胞 ,在原生质中含有红色及黄色内含物; 3、鸟粪素细胞又叫虹彩素细胞或白色素细胞或光彩细胞。

但在鱼类生物色素上起作用的化合物归纳起来却很少 ,即类胡萝卜素类、吲哚类 (即黑色素 ) ,黄色素类 ,四吡咯类以及蝶呤和嘌呤集团。

在水产养殖产量显著上升的同时,消费者对动物的体色也开始讲究起来。所以改善养殖水产动物体色的问题已成为目前世界各国水产动物营养学家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影响水产品体色的因素有水温、饲料、饲养密度、鱼体种类和大小等。而饲料中以脂肪、脂溶性维生素和色素等研究较多,色素又以类胡萝卜素方面的研究最多。

水产动物着色剂环境与体色异常环境条件会影响鱼的色素形成 ,鱼也会改变体色适应其生活的背景。据Ellis等1997年报道 ,鲆鲽类的体色变化分为色素在色素细胞内移动而形成的快速应激变化和细胞间色素物质量引起的缓慢变化两类。Gartner(1986)归纳了当时自然界出现的体色异常的鲆鲽类资料 ,发现体色异常的个体多见于沿岸浅水处 ,认为深度 (即光照 )与体色异常有关。后来证实紫外线B辐射能刺激牙鲆黑色素的生成。

又据Denson(1997)报道 ,孵出后第37d增加光照强度 ,可使低光照下部分白化的漠斑牙鲆 体色正常 ,但变态时光照过强也会导致白化。 水产动物着色剂 中枢神经与体色异常

硬骨鱼类的色素形成受神经和内分泌的调控。Fujii和Oshima(1986) 研究发现,释放儿茶酚胺的神经原控制脑垂体分泌促黑素细胞生成激素,进而影响体色。肾上腺素、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儿茶酚胺是应激时调控菱鲆体色变化的主要激素。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与体色的缓慢变化有关 ,而酪氨酸酶则是黑色素生成的关键酶。黑色素在黑色素细胞内的合成分3步 :酪氨酸先氧化成二羟苯丙氨酸 (DOPA) ;后者生成多巴奎宁 ;多巴奎宁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

水产饲料粘合剂 

水产饲料粘合剂1.粘结剂粘结剂也称赋形剂,主要用于加工颗粒饲料,以改善粒料品质(包括粉率、硬度、耐磨度)、增加生产效率及延长铸模寿命,并可减少饲料粉尘,保持颗粒颜色稳定,特别是水产鱼虾、鳖鳗等饵料需要提高其在水中不散、不沉的特性,从而减少养分流失作用的添加剂。它可分天然类和化学合成类两大类。水产饲料对饲料粘合剂的要求较高,近年来,国内外对水产饲料粘合剂的研究非常活跃,新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heac1eluq0zdc5257d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