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初中地理_第三节 河流(第三课时 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三节 河流(第三课时)

-----黄河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黄河的地理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形状、流经的省区 和主要地形区。

2、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

3、了解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4、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地理概况,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2、通过学生讨论,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3、利用图片和视频,由学生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探究黄河含沙量最大的成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心黄河、善待自然之情,进一步树立和谐人地关系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人们对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难点:黄河下游水患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六、教学方法:启发法、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开始新课之前,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段视频。

【师】听,有一种声音在吟唱:在中华的大地上,有一位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我们炎黄子孙,她就是-----黄河 【展示课题】黄河

【师】今天就让我们组队一起去黄河一探究竟吧!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我们本次的探险任务清单。(多媒体呈现)

【师】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黄河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唐代诗人李白曾吟诵: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难道黄河之水真的从天而来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启第一篇章的学习。 【自主学习】 任务一:探源母亲河

(阅读课本P51前两段)思考:

1. 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 并观察它的形状像汉字中的哪个字? 2.说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干湿地区? 参考P52页地图,完成下面问题: 1.在右图中标注黄河上中游分界(河口),中下游分界(桃花峪)

2.大致标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位置. 3.(参考25页图2.2)找到并标出黄河流经的四大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4.彩笔勾画出黄河的主要支流并记忆:汾河、渭水、湟水、洮河

(学生指图展示学习成果)

【师】一路走来,我们听到了当地许多人民对黄河的赞美。黄河自古以来被称作是咱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她到底对我们做出了什么贡献呢? 任务二:感恩母亲河

观看视频并根据图文信息归纳母亲河的贡献: 1.灌溉,塑造平原 2.丰富的水能资源 3.丰富的旅游资源

4.中华民族发祥地

【师】黄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中国的历史上,黄河也多次给沿岸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甚至有人称她为“害河”,让我们继续前行,探寻一下其中的原因! 【合作探究】 任务三:忧患母亲河

1.黄河的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 2.这些忧患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黄河忧患:

(1)上游:草场退化,荒漠化严重。原因(自然?人为?) 【角色扮演】请两名同学分别扮演黄河的源头和入海口,从而引出黄河的泥沙来

哪一河段呢?

(2)中游:多泥沙,水土流失严重。

原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遭暴雨大量

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3)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泛滥。

原因:黄河进入下游地区,河道变宽,流速变缓,泥沙沉积,河床抬升,成为“地上 河”。

初中地理_第三节 河流(第三课时 黄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河流(第三课时)-----黄河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的地理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形状、流经的省区和主要地形区。2、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3、了解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hc3h43lt999g5n13tny9pg7z7hdod00tb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