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工程施工与验收导则(征询意见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DB / XXXXX—XXXX

6.7 渗井

6.7.1 沟槽的开挖、支护方式应根据施工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围环境等要求。

6.7.2 雨水经过渗井下渗前应先通过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其他截污设施对雨水进行预处理。 6.7.3 井室施工及验收参照GB 50268执行。

6.7.4 渗井施工过程中应做好防护措施,严禁污染较严重的道路径流、泥沙等汇入,同时做好围挡,防止人员不慎落入。 6.8 植草沟

6.8.1 植草沟施工一般工序为:

放线及汇水面复核 沟槽土方开挖 防渗/竖向整理 挡水堰 防冲刷处理 植物与覆盖层 图5 植草沟施工流程图

6.8.2 植草沟土壤侵蚀和沉淀控制与防范宜在其汇水面施工完成后进行,如周边绿地种植、道路结构层等施工均已完成。可设置挡土袋、预沉淀池等,防止周边水土流失对深度和纵坡造成影响。对已完工的入水口设施应进行临时封堵。植草沟沟槽开挖完成后,设计挡水堰的位置应设置临时挡水坝/袋,防止沟槽内土壤流失。

6.8.3 植草沟边坡应进行压实以防止坍塌及冲刷。有下渗功能的植草沟沟槽应避免重型机械碾压或其他作业影响土壤渗透性能。

6.8.4 挡水堰堰顶高程一般根据植草沟纵坡、沟深及溢流口溢流标高合理确定,同时应满足设计要求。 6.8.5 沟底防冲刷碎石或覆盖层应根据植物种植,按照不漏土的原则进行铺设,同时与景观相协调。 6.8.6 一般情况下,植草沟与建筑物基础外缘应保持不小于2m的水平距离,并采取有效的防渗与保护措施。

6.9 雨水湿地/湿塘/渗透塘

6.9.1 开挖时应清除区域内及护坡的树根、石块等杂物。 6.9.2 进水出水设施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实施:

a) 出水设施应进行浮力校核;

b) 出水管穿过岸体时应采取防渗措施。 6.9.3 底部应采用小型机械夯实。宜采用双环法测试其土壤渗透率,如果土壤渗透率不满足设计要求,应设置防渗层。

6.9.4 防渗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防渗材料性能、规格、质量应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防渗材料应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进行检

验,应对水体底部基础进行处理,清除建筑垃圾及尖锐物,处理后的基础表面应平整光滑,没有突然的高度变化、裂缝、空鼓等情况;土层密实度宜大于80%。

b) 常用的防渗方法有黏土防渗、膨润土防水毯(GCL)防渗、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等,其

施工要点如下: 1) 黏土防渗

采用黏土防渗时,防渗层厚度应经试验确定并不宜小于30cm,黏土防渗层厚度大于15cm时应分层铺设,黏土防渗层夯实时,层间应刨毛洒水,边铺设边夯实,直到达到设计干密度,不应漏夯。

2) 膨润土防水毯(GCL)防渗

18

DB / XXXXX—XXXX

——膨润土防水毯(GCL)防渗基层应保持干燥,无积水,坡度大于1:2时,膨润土防水毯(GCL)

不应进行水平搭接,自然搭接宽度不应小于250mm,搭接处用膨润土粉进行密封。 ——在斜坡上铺设膨润土防水毯(GCL)完成后,应及时锚固并由下向上覆盖10cm厚的土层,GCL

铺设好后,严禁从上面行车。

——膨润土防水毯(GCL)应在晴天施工,尽量避免在雨雪天气施工,施工时如遇下雨、下雪应用

塑料薄膜进行遮盖,防止GCL提前水化。 3) 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

——采用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时,防渗层厚度应经试验确定并不宜小于2mm,聚乙烯(PE)

土工膜土质基底的干密度不得小于1.4t/m3,均匀误差不可超过10%,基底阴、阳角修圆半径应不小于50cm。

——聚乙烯(PE)土工膜铺设时宜先在基层上铺5-15cm厚的砂层作为垫层,铺设聚乙烯(PE)土

工膜时,膜块间形成的结点,应为T字型,不得作成十字形。土工膜拼接宜采用双焊缝搭焊。 ——土工膜铺设及焊接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填筑保护层,保护层施工工作面不宜上重型机械和车辆。 ——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施工还应满足SL/T 231的要求。

——防渗施工结束后,应进行防渗透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6.9.5 雨水湿地应按照种植要求铺设种植土,并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深水区和浅水区。 6.9.6 填料铺设及种植土回填,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在防渗施工验收合格后进行。

b) 按设计铺设填料,填料应预先清洗干净,分层填筑。

c) 应按水流方向铺设粒径从小到大的填料,并按设计严格控制填料的孔隙率。

6.9.7 护坡上部铺设草皮宜优先采用草皮移植。采用喷播草种时,应先刨松表层20mm土壤,然后喷草种,并设置防护网。

6.9.8 种植水生植物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优先选择移栽水生植物;

b) 划分种植区,每个区种植以一种水生植物; c) 应按照种植区水深及景观要求确定种植物; d) 种植物种类不宜少于5种;

e) 水生植物应覆盖50%的种植区域; f) 水生植物种植间隔宜为40×40cm;

g) 水生植物种植周围应安放绿篱防护设施或警示牌。 6.10 蓄水池/罐

6.10.1 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现场交桩,施工单位对所交桩复核测量。 6.10.2 雨水收集池基坑的开挖深度应符合技术要求,应避免超挖。基坑的开挖底面积应大于水池的底面积,每边大于水池的底面边缘 0.7-l.0m。安装沉砂井、取水井和进、出水管、压缩空气管的一侧按水井和管道边缘预留0.7-1.0m安装空间。

6.10.3 基坑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遇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土层不挖,待做基础时再挖。

6.10.4 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的宽度。雨季施工时,基槽、坑底应预留30cm土层在浇筑基础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6.10.5 施工完毕后必须进行满水试验。 6.10.6 模块组合水池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9

DB / XXXXX—XXXX

a) 施工前准备

1) 编制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2) 测量人员根据施工图放线。 b) 基坑开挖

1) 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边环境编制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施工方案,开挖深

度超过5m(含5m)或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论证。

2) 基坑开挖工作面宽度不应小于0.5m。安装沉砂井、取水井和进、出水管、压缩空气管的

一侧按水井和管道边缘预留0.7-1.0m安装空间。

3) 塑料蓄水模块水池基础工程完成后,在基础面上满铺中砂50-100mm,其范围应大于基础

面每边500mm,沙层喷水压实。 4) 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5) 基础表面应平整光滑,高程误差值控制在±20mm。 c) 复合土工膜敷设

1) 蓄水模块外侧包裹防渗土工布,两布一膜,布为无纺布(机织塑料编织布),其厚度不得

小于l.0mm,土工布为纤维丝针织品,重量不得低于300g/m2。

2) 防渗土工膜施工工艺:铺设、剪裁→对正、搭齐→压膜定型→擦拭尘土→焊接试验→焊接

→检测→修补→复检验收。

3) 防渗土工膜搭接宽度应大于100mm,采用双道焊缝接缝方式。可在焊层之间充气测试焊

接效果。焊接后,应及时对焊缝焊接质量进行检测。

4) 铺设土工膜时,应从最低部位开始向高位延伸,宜留足余幅(大约l.5%)。 d) 模块组合水池安装

1) 塑料蓄水模块的铺设和安装从最下层开始,逐层向上进行。安装底层模块的同时安装鼓风

通气管、水池出水管。当有水池井室占位时应将井室就位。塑料蓄水模块应使用连接件进行相互连接。

2) 模块单体安装时排列整齐,便于同层和上下层之间固定连接,按施工图纸要求尺寸安装模

块数量。

3) 同层蓄水模块之间用模块横向固定卡连接,每个模块长边一侧使用的固定卡不少于4只,

短边一侧使用的固定卡不少于2只。

4) 上下层蓄水模块之间用纵向固定杆连接,每座模块单体上下层之间的固定杆不少于4只。 5) 蓄水模块在连接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垂直连接,先铺设第一层,然后再逐层往上铺设。 e) 包裏焊接防渗土工膜

雨水收集池蓄水模块全部安装完成后,将复合土工膜紧紧围裏在贮水方块骨架周围,并按折痕将其折好。顶面包裹时两侧搭接大于500mm。

1) 预制套管与复合土工膜贴合面边长应2倍于管道直径,套管部分直径略大于管径。管道与

HPDE套管使用双箍固定。

2) 复合土工膜开十字口,管道直接插按入雨水模块。

3) 接管道部分预留出足够余量,土工布开十字口,管道插接入模块内部,单箍扎紧。 f) 各功能井及其连接管道安装

雨水井、雨水预处理装置、排泥提升井、清水提升井、放空阀门井、弃流井安装施工时,高程、坐标应满足设计要求,之间管道连接安装严密。

g) 土方回填

20

DB / XXXXX—XXXX

1) 基坑底部混凝土垫层保证水平,铺设30mm中砂垫层。 2) 弃流井、阀门井位置根据现场实际调整。

3) 沉砂井基础的做法:采用原土或粗砂分层回填,人工或机械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300mm。

6.10.7

a) b) c) d) e) f) g) h) i) j) k)

顶部做200mm厚度、宽度不小于l500mm的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 4) 沉砂井与蓄水模块各连接管安装完后,在回填过程中先将沉砂井周围回填500mm 厚度粗

砂或石粉。人工夯实距管顶500-700mm厚度,再回填其他材料。 5) 蓄水模块透气管在回填过程中应保持立管竖直。

6) 水池顶部土工布表面区域均匀摊铺l00mm厚中砂,采用干净无杂质的土壤回填,分层拍

打密实,直到设计高度。

7) 回填材料不得带有石块等硬物。

8) 中间连通管、冲洗管要回填粗砂或石粉至管顶500mm厚度后,再回填其他材料。

9) 设备的安装应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在线仪表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不得少装、漏装。设

备中的阀门、取样口等应排列整齐,间隔均匀,不得渗漏。 10) 设备控制电柜安装完毕后,应对整个雨水系统进行调试。

11) 位于广场、城市道路或公路下的蓄水模块,其顶面500mm以上的回填密实度要求按工程

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确定。 混凝土蓄水池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蓄水池施工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符合GB 51174的相关规定。

蓄水池所釆用的钢筋、水泥、集料、砌块、管材等材料,必须按规定进行检测合格后使用。 钢筋的制作、焊接、安装及模板安装应按GB 50204的相关规定执行。 预理管(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平面位置、高程准确。 预理管(件)穿墙处应做好防水措施,不应渗水。 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浇筑池壁混凝土时,应分层浇筑、连续浇筑。

蓄水池池壁的施工缝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其强度不小于 2.5MPa 时,方可进行凿毛处理。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按施工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湿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 天。 地下封闭式蓄水池覆土厚度应符合设计;地上敞口式蓄水池应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护设施。 蓄水池施工完成后应按要求进行满水试验。

6.11 生态驳岸 6.11.1 6.11.2 6.11.3 6.11.4 6.11.5 6.11.6

基坑的开挖尺寸满足设计与施工操作要求。

严格控制槽底的标高,避免超挖,保留l5-30cm采用人工清槽。

雨季施工,应注意施工场地内雨水的疏排,必要时可设置临时排水系统。

生态驳岸一般每隔15m设置一道沉降缝,与其它构筑物连接处设沉降缝,用油浸木屑板填充。 宜每隔3m布置泄水孔,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驳岸内侧宜布设碎石反滤层,并符合设计要求。

7 质量检验与验收 7.1 通用项质量检验与验收 7.1.1 土方地形 7.1.1.1 主控项目

21

DB / XXXXX—XXXX

a) 当地基承载力有设计要求时,应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并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地基承载力试验报告。 b) 地基处理的压实度、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按设计或规定要求进行检查、检查监测记录、试验报告。 c) 面积、高程和坡度应符合设计,并应满足表17的要求。

表17 边坡坡度和高程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范围(m) 点数 检验方法 断面高程(mm) +50 -100 20 1 水准仪测量 边坡(%) -0.5 20 2 坡度尺量,符合设计 d) 填方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设计要求。

1) 检验方法:环刀法、灌砂法、灌木法。 2) 检验数量:每100m2测1点。

7.1.1.2 一般项目

a) 设施成型后表面控制应线型流畅、美观、不阻水。

1) 检验方法:观察。 2)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b) 设施回填种植土壤或改良介质厚度范围内的渗透值应满足设计要求。

1) 检验方法:检测土壤渗透值。 2) 检测数量:全数检查。

c) 碎石、卵石、砂等滤料的粒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1) 检查方法:观察。 2)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d) 设施换填区域各结构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误差为±10mm。

1) 检验方法:尺量。

2) 检验数量:每100m2测一点。 7.1.2 土工合成材料

7.1.2.1 主控项目

a) 土工合成材料质量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及GB/T 17639有关规定。

1)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质量合格证明、性能检验报告和有关复验报告。 2) 检验数量:按进场批次,每批抽检1次。 b) 土工合成材料的敷设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

1) 检验方法:目测或尺量。

2) 检验数量:每100m2测1次。

7.1.2.2 一般项目

a) 透水土工布搭接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保持平顺和松紧适度。

1) 检查方法:观察、测量。

2) 检验数量:每100m2或每20延米至少应有1点。

22

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工程施工与验收导则(征询意见稿) 

DB/XXXXX—XXXX6.7渗井6.7.1沟槽的开挖、支护方式应根据施工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围环境等要求。6.7.2雨水经过渗井下渗前应先通过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其他截污设施对雨水进行预处理。6.7.3井室施工及验收参照GB50268执行。6.7.4渗井施工过程中应做好防护措施,严禁污染较严重的道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hby44pouv3blzb1bwa62p7v43zg7t00hu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