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五章设计的思维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五章 设计的思维

设计实践的核心过程就是设计的思维过程,不理解设计思维就无法正确理解设计。 设计思维就是我们在设计创造的整个活动中大脑进行的所有思考过程,大脑的活动过程涉及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获取有关设计的信息,二是对这些信息进行相应地处理。

原则上讲,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可分为两个基本阶段,即设计思维基础阶段和设计思维高级阶段。设计思维基础阶段:学习掌握现有我们承认的既成的设计方法、原理及表达方式。在这一阶段,我们从他人的设计经验中学会如何设计,在模仿和体验别人做过的事情中认识理解设计的思考方式。在设计思维的高级阶段,才真正称得上是创造性思维阶段。因为在这个阶段的思考,是冷静地认识与观察现有设计领域所发生的事,充分了解设计的状态,其思考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学习他人,而在于了解还有哪方面的事别人未曾做过。只有这样,创造才可能发生。

与艺术创作的特性相比,设计实践是复合的、被多重因素所制约的创遇实践行为。一旦我们肢解地去认知设计之道理,由许多层面组成的完整设计之概念会即刻烟消云散。由于人的思维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难以用言语来描述发生的整个过程,设计思维处于人无限丰富的感性世界里,它是跳跃而又没有定式的,我们能感觉到它,却难以完成对它的全面把握,为此,我们的文字语言只能是一个辅助的工具而已,对思维的内质的理解,就只能靠词汇之外的智慧与感觉了。

人的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一样,都涉及方法的问题,采用一种方法就会有一种答案。不同的工作方法,所得的结果就不可能相同。所以,设计思维的阐述,当语言文字描述设计思维中具象与抽象思维相互交织的活动时,那些不可言状之内容自然会逃离我们的想象。

艺术设计实践的不同领域都有着自己各自的思考与表达方式。这里,我们讨论的是普遍意义上的设计问题,而不涉及具体的设计范畴。

第一节 设计思维的属性

设计思维面对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处理生活和工作中具体的人与环境、人与物的问题。这个思维的方向与目的就是设计思维的属性。可分为时间属性与地域空间属性。 设计思维的时间属性:我们既无需去回答古人的问题,也不可能回答未来的问题。有关现实中特定时间段或特定时期内需要以设计的手段来解决的问题,就是设计思维的时间属性。

设计思维的空间属性:处于不同经纬度的不同地域的社会,由于经济发展状况、生

活方式、文化传承和历史境遇的差异,都有各自自己要回答的生活与工作的问题。中国的设计师要回答中国的现实问题,而不是西方社会的问题。西方的设计师当然不会理会中国的问题(市场理由除外)。这个地域的社会所属位置,就是设计思维的空间属性。思维的空间属性又可以分为地域空间和环境空间。

设计思维的属性应该体现设计物象的空间属性,设计物象的空间属性在设计实践中可分设计物象视觉属性,设计物象触觉属性,设计物象环境属性。设计物象的空间属性由这三种基本属性构成,缺一不可。

人类社会也存在普遍意义上的共同问题,这些共同的问题,对于设计师而言,就不存在设计的空间属性问题。与此同时,设计的内容所处的具体空间位置,就是设计的环境空间属性。一旦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超越了社会的地域空间属性,设计所解决的问题具有普遍的意义时,设计的问题必定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 那么,设计思维在具体的实践中,其属性又如何体现呢?

这个世界到底谁说了算?以哪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更靠近真理?显然,是不可能有答案的。物理学家说,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数学家说,世界的组合都可以归纳到数理的关系;哲学家说,世间万物的一切都是道的功用;人类学家说,人类社会的所有问题都是人的问题;生物学家则说,世界的问题源于生命存在的千变万化的形式,而形式的产生又可归于DNA的不同组合;历史学家反观他们的论点给予了评价,你们说的都有道理,我知道你们现在会这样说,先前人的想法其实和你们的差不多。未来人将如何思考我也知道。设计师听完他们的话语自感心虚,就无语了。心想:你们活到这把年纪,没有我们的努力,你们会活得舒服吗?

设计师不必理睬哲学家的狂放,也无需面对历史学家的内敛而觉得自己不够深厚,更不应该对自己的工作丧失信心。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样,个人审视问题的角度的差异,不仅视觉视像有别于他人,内心的精神图境当然更有天壤差别。只要我们取一角度看一问题,阐述的用语和词汇就大不一样,更何况还存有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显然,思考真理和向真理靠近的路径不是单一的。既然看问题的本质须以移动的视角去观察,真实的视像才不至于破损。那么,当设计师面对设计之事时,他该如何作答呢?无可置疑,答案决不是一个,他也永远不会找到终极的方案。

人类社会的成型与发展,动力来源于各个领域的成就。一个社会进步的衡量尺度就是看社会的各领域是否完善、工作状态是否有效。社会就是一个人为的生命体,不同的领域就是不同的器官。没有一个相适应的组合方式和运行系统,各器官的品质再优秀,

那生命体也无生命可言。设计师作为社会之人,尽管无力制造或变革社会的体系,但他的使命是其他人所无法替代的。如果社会的意识形态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系统,那么,设计师在创造人的生活方式的微观系统上,则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且,这些微观系统的变化作用,常常能深层次地影响主体的人与社会的关系。

就人类发展的现状而言,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与实践活动都离不开社会的形态。无论何种个性化的或创造性的设计思维,都是无法摆脱社会的属性。如果我们不从社会的属性来理解设计或设计的思维,设计实践的意义便无从谈起,设计的价值标准更是无处可寻。有社会意义的设计意味着有历史价值的设计,因为人类的历史纪录就是人类社会的历史代表。

设计的思维活动虽然由设计师个人来完成,但设计师在创作设计方案时,却要把各种不同类型的非个人因素考虑进去。如客户的要求、市场的要求、预算的限制、加工工艺的条件、环境的关系、功能要求、社会意义等等。这意味着设计师才能的体现,表现在设计师以个人化的思维手段对上述设计条件的驾驭水准。单一地考虑设计师个人语言表达的设计,要么无法成立,要么就是另类的实验设计作品。当然,视觉传达与多媒体设计中那些不涉及使用功能的设计范畴就不在此案中。如动画设计、广告设计、影像设计和网页设计等等。为了阐述的方便,我们可将它们纳入视觉艺术范畴。

就像我们生活中所有那些烦恼之事一样,设计之事也是,理想是一回事,现实可能是另一回事。而且,这个状况将永远伴随我们的设计过程。设计不是艺术创作,当设计师接手设计任务时,客户便会对设计的目标、针对的对象、完成的时间、设计的范围或造价等提出具体的要求。客户对设计提出的要求是天经地义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也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但经常发生的是,设计师往往对某些要求难以接受,这种现象说明,不同行业的人看同一问题时,都存有视角的差异,也有个体思维方法之别。这既让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无限丰富多彩,却又使世间成为复杂和多变的现实。设计师当然想从设计的理想来把握事物的方方面面;而客户考虑问题时,却总是十分现实和目标明确。因此,客户与设计师的交流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过程中,客户常常将设计师从理想的境界里拉回到现实。其实,客户没有错,因为那个现实就是我们的社会,就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存在。

与艺术创造活动的纯粹性相比,设计的实践所涉及的非作者的因素是十分复杂而又恼人的,以至于很多设计师根本不认同设计变成现实后的结果。现实中普遍存在的情形是,设计师的决策权限经常被压缩到微不足道的地步。设计活动这种非独立完成的特性,

使得设计的结局总是令人沮丧。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设计的实践其实与设计本身无关。然而,设计实践是无法脱离社会的的形态而孤立存在的,在社会现实的屋檐下,设计的状况虽然与设计师的设计水准状况有直接关系,但更多地使其成为某种结果的原因,却是社会系统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人种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等等这些与设计无关的东西。设计思维看似是设计师的个体行为,而设计背后的非设计的社会各因素,却是制造设计作品的主要动力。

富于理想与责任的设计师,一方面要满足客户的社会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应在提升民众的审美品位上担负应有的责任。而且,我们必须明白,设计师和艺术家能改变和促进大众的审美趣味。

明白现实事理对设计师而言,并不是件坏事。有时,对现实的洞察可能比理解设计的法则更重要。理解设计的真理,就在于有多重观察问题的视角。而多重观察问题的视角,又有助于加深我们的设计思维深度。被转化成现实成果的设计作品,既是多维的社会现状下的复合体,也是设计师对现实采取妥协的谋略。设计师的话语权随着设计师成就的不断上升而得以不断扩展,理想的设计与设计的纯粹性才有可能在某天发生。对每一个成功的设计师而言,这都是必经之道。初出茅庐的设计专业学生能清醒地认识到此理,就是对现实与未来具备了必要的心理准备。

要正确地认识现代设计思维,就离不开认识城市文化。城市文化的体系,是建立在以理性、逻辑、类化、归整的思维方法上的方法。这似乎是人类社会能找到的唯一的有效地使城市运转的方式,也同样是设计思维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源于西方城市化文化的思想,是把人与自然完全分离开来的方法。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城市化好像是我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佳选择。人不再是自然下的人,而是社会的人。因此,我们传统的有关人与物、人与自然的思维文化渐渐地淡出我们的价值观念,取而代之的是以物为思维主体的建设方法。我们这个历史的选择与视野的定位,既是在无奈的外在作用下的结果,也是我们内心世界演化的自发性的一种欲望的取向。然而,在西方文化思想基础上建立的城市化体系,在被借入到中国的社会思想形态里。人的思维方式也应随着城市化生活的转换,而以相适宜的逻辑与理性化的思维来适应城市生活的运作系统。当代的设计方法,其根本是建立在西方的城市化思想的基础上的。

设计文化变化的潮流既诞生于城市文化或在城市文化的境遇里而发生,同时,它也消亡在城市文化的滚滚烟尘中。不明白设计的运行机制,就无法感应设计思潮的变化与未来的气息;获得设计思维的游戏原则也无从谈起;更无法清醒地认识当代设计文化的

各种问题。面对未来的人类发展方向,设计思维中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物之间关系的问题,在现有城市文化的思想里我们是无法得到理想的答案的。回归于我们传统的道家文化思想或从中激发出可能性的创造精神与思想,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图 5-11)。

城市化似乎能使整个社会的发展更有效,人的生活状态更舒适,但生命的意义未必更美好。如果设计试图要解决这个问题,但又有哪种设计或设计方法能治其本呢?设计或许无能为力。与艺术实践相比,城市文化下的设计创造的问题更多地集中在物质层面,而且也是设计思维围绕的根本问题。未来的设计,肯定会是企图超越物质层面的东西;设计更多关注物质在人的精神生活中所能产生的社会意义和影响。此种力量的产生,只有借鉴于艺术的方法。不过,设计创作思维的演变,以化解设计与艺术界线的方式进行,仍存在争议。

艺术与设计的完全融合在未来的设计里可能会发生,但未必能成为主流。当人类超越了物质的沉迷时代,精神生活的体验又何必在物质中去寻得呢?当我们还未在真正意义上改变非理性与科学思维方式的习惯的时候;当我们根本没有深刻理解本土文化思想的精神,也没有真正掌握西方文化思想的精髓之际;在设计学习阶段,一味强调表面化的艺术化表现,以试图证明自己在做设计、自己是设计师的身份,很容易步入迷恋于表面思维与矫揉造作的歧途,不仅是极其危险的,也是即将成为众多庸俗无能设计师中的一员的开始。

对非理性思维之人而言,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设计思维的表层。而设计中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式才是设计思维的内质。社会的城市化生活给设计师以无限机会,也赋予设计师以历史使命。

无论设计思潮如何变化,设计价值评判标准与角度又如何的不同,设计的本质却永远不会改变。这个本质就是设计以人为本,以与环境和谐为体。诚然,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生活的人,以不同的思维模式理解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但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却并无天壤之别。因此,以人为中心的物质创造的设计,在大多数情况下,设计的文化属性,在设计的实践中是无足轻重的。在此,本土文化的意义,更多的是给设计师提供创造的想象与思维的灵感。

就像艺术创作一样,每个时代的设计师要回答的问题都不一样。设计师必须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超越社会的现成认知标准。人生命的本性由创造书写,社会无止境的发展也在所难免。所以,作为记录人类社会物质创造演变过程的设计历史,被记录的内容

第五章设计的思维

第五章设计的思维设计实践的核心过程就是设计的思维过程,不理解设计思维就无法正确理解设计。设计思维就是我们在设计创造的整个活动中大脑进行的所有思考过程,大脑的活动过程涉及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获取有关设计的信息,二是对这些信息进行相应地处理。原则上讲,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可分为两个基本阶段,即设计思维基础阶段和设计思维高级阶段。设计思维基础阶段:学习掌握现有我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hail67gh999g5n13tny9pg7z7hdod00tb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