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以课例为载体中学化学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课例为载体—中学化学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 金国钧 201600

摘要:课程改革,给新教师发展赋予更高的使命,本文从新教师现状分析和时代的要求,从课例入手,实践和研究中学化学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关键词:化学新教师 专业化发展 课例

教龄1—5年的新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是学校的未来。正如一位政治家所讲的那样:“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同样,谁掌握了青年教师,谁就掌握了教育的明天。尤其是在课程改革进程中,课程标准给新教师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培养新教师是教学研究管理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课题,值得我们为之研究、实践。 1.我区化学新教师的基本状况

1.1鲜明特点: 1.1 .1 新教师的化学基础扎实,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强。能精心设计教案,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具、教学过程等书写规范。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强,对概念、理论的诠释清楚。

1.1.2 对所承担的工作普遍自我感觉良好;在问卷调查中,填写自己对化学教师工作“很合适”、“合适”、“可以适应”三项的人数达90.5%,仅有2.5%感到“不合适”。

1.1.3三分之二以上的新教师对课程改革、教育科研抱积极参与的态度。绝大多数新教师主张在学校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欢迎并积极参加。 1.2薄弱环节

1.2.1把教学只看成工作,不理解教学是职业,更是一门艺术。实际工作中,不少教师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效果却不好,不善于运用教学规律。

1.2.2较关注知识目标的落实,讲授的多,真正启发的少,忽视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知“教是为了不教”。 重视“授业”,不重视“传道”。 1.2.3片面理解进修就是提高学科知识水平,不注意教育理论的提高,教学方法的训练和教学经验的积累。

2.中学化学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新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新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逐步成为一名合格、胜任的教师并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 2.1教师专业化发展成长中的“求生存期”

所谓求生存时期是指刚开始参加工作的4年期间,新教师首先要在陌生环境中生存下来。经过1—3年,逐步熟悉掌握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到第4年,教师可能产生职业倦怠,但又是欲寻求新事物,探讨教学改革,直到成功地担当教师角色,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对培养合格的教师十分重要。 2.2 新课程标准指导化学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新的课程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二期课改所设及的课程是全新的,涉及到的知识是很广泛的,跟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不匹配,这就要求我们的新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增强文化素养,才能使新教师适应二期课改的要求。

3.中学化学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以课例为载体,在“行动教育” 中成长

我区从2001年开始实施以课例为载体的中学化学新教师培养策略,几年下来,取得了一定成果,介绍如下:

3.1 任务驱动、人人参与三届新教师滚动沙龙届新教师。活动的主要形式为:新教师既要听许多同行的课,并且是每课必评(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自己又要上研究课。每当开完课后,开课的教师进行说课,介绍教学设计思想的创新处、教学实践的创新处,谈教学后的反思。其它教师评课,以15—20人左右的沙龙形式进行群辩,目的是让新教师们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评课讨论环境轻松、气氛热烈、学术味浓,大家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促进。每学期有五位新教师上研究课,教师出席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通过活动,教师教学行为有了变化,能理解并运用多种课堂教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2

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逐步形成了既有一定的规范,又有个性特征的教学设计;从注重一元化的教学目标,到明确的多元化教学目标;能将确切的教学任务分析到教学环节和流程图;能将理论上的教学策略运用到实践中;评课能力有明显提高。 3.2 把学术形态的专业能力转化为教学形态的专业能力

目前,绝大部分新教师在掌握中学化学学科的知识方面已没有很大问题。但驾驭教学的基本功还是相当薄弱的鉴于此,加强新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的训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举措和当务之急。

3.2.1 加强化学教学技能技巧的运用

为了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技能,我们在沙龙活动中提出基本要求:①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应通过必要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②围绕目的组织内容。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组织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③上课要充分利用40、45分钟。重视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要根据各知识特点,渗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④规定的实验必须如数开设,演示实验课前认真准备,做到课内一次成功。⑤讲求教学艺术。坚持用比较标准普通话教学。教学语言准确、精炼、条理清楚、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板书工整、清晰,教态亲切、自然,充分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3.2.2 宣传课改精神,将科学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每一堂课 我们认识到,观念是“总开关”。因此,我利用所有机会,如评课、讲座、调查、视导等宣传课改精神和学科教学理念。主要宣传以下三点:①目标功能的变化;通过学生的探究(研究)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观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②学习方式的改变; 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倡导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③教学过程的不同;注重掌握调查、观察、讨论、实验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以及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3.2.3“实践—反思—行动—观察”,提升教学理念和能力 对新教师的培养光进行理论教育是不够的,需要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我们进行了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反思性的新教师活动方式。方法和过程如下:

(1)对原行为的反思阶段:在沙龙活动中组织新教师进行公开研究课,每节课后,回忆教学的情景,初步感知当前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基本素质。

(2)新设计阶段:先由教师按学习理论后的体会结合自身的长处写好教学详案,然后由合作伙伴听其说课。接着小组讨论,修改方案,再实施教学。

(3)新行为阶段:在学生中作深入访谈,做问卷调查,结合课堂分析,自己谈准备如何调整教学行为,小组讨论怎么来提高课堂效益,对教案再设计,说课,与伙伴交流,上课。

4.新教师教学案例节选

以“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改进”课例为载体,以知识、技能的迁移为突破点,为教师专业成长搭一层脚手架,将提升教学水平。

课合 自然状况阶段精观察了解教师已有经验和教学行为例作 精基 本为为 品 新设计阶段关注新理念的教学设计 过载平 文程 体台新行为阶段关注实验研究性学习新理念的教学精 精品

4.1 自然状况阶段的教学过程、讨论与反思

4.1.1 教学过程:根据我们对课例的想法,执教者对本堂“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改进”探究课设计了三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一)是学生模仿教师演示探究实验过程,选用的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2

材料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主要意图是通过实践,使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让学生体验“失误”的过程(氧气体积含量的数据精度不高或实验失败),激发学生改进、探究的欲望。(二)是个案诊断分析。(三)是学生实践设计方案(现有铁片、铜片、盐酸、硫酸铜溶液及硝酸银溶液五种试剂,为了确定Fe、Cu、Ag和H的活动性顺序,请设计几种实验方案并加以验证)。

4.1.2 讨论与反思:对本堂课的设计思路,对执教者的教学理念和行为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寻找差距。认为主要的问题是:本堂课是探究实验课,课题实验的设计与改进是很大的一个概念,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给学生搭建一个研究平台。而选择的三块内容相互间隔,缺少相互联系,缺少学生向上攀登的“脚手架”。面临着差距,我们进一步学习了理论,认识到确定探究课题的原则: 1、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我们所设计的问题是为学生而设的,必须让学生看得懂、经过努力解得出。要充分利用学生所学知识,使学生通过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更加深入的掌握所学知识,了解、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2、和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原则。开设探究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3、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的原则,因为兴趣是学生探究的动力。4、解决方法多样性的原则。 我们所选的课例将使大多数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得到解决,只要能真正体现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无论解决方案如何,都是值得肯定的。 5、充分体现研究过程的原则。 科学研究的过程是欢乐与艰辛相互交织的过程,设计研究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欢乐与艰辛。

4.1.3 反思:通过表格的信息反馈和讨论,我们在思考:探究课的一般模式是什么?实验设计与改进对于初三学生是一种要求较高的实验能力,如何设计探究过程使实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带着这些问题,执教者对二期课改中有关“科学探究标准、化学实验探索、教学过程”的要求重新深入学习。认识到探究过程实质上是类似于科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和途径,让学生去主动探索,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学会对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判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而初选设计的内容,貌似学生探究,实质上就是已有知识的运用,对于学生知识的迁移,探究能力、科学方法的形成没有起到作用。

4.2 新设计阶段的教学过程、讨论与反思 4.2.1教学过程:

我们在反思、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空气中氧气体积的测定”为探究平台。尽管课本第四章有演示实验,但我们认为按照初三学生现有水平,应能重新进行设计和改进,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创新改进的无穷魅力。设计思路是:再现课本中演示,让学生建立实验研究的一般模型:实验问题→提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方案改进→实验验证原理→得到结论;学生根据一般模型进行实验探究。 第二次教学过程:和教案(摘录) 教师活动 二、再现课本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方过程。 ? 多媒体展示课本中测定氧气体积的装置。 ? 问题1:实验目的? 问题2:实验原理? ? 点评: 继续返回学生活动 学生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学生2、一个密闭的容器,预先设定了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反应使氧气全部消耗,减少了在密闭容器中的体积,减少的部分体积/总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的含量。 学生观察:说明现象和吸水原理。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忆,目的是: 为本课实验方案设计的过程和有关的实验原理作提示。建立实验研究的一般模型 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创新三.实验探究: ? 演示:(1)滴管吸水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2

(2)注射器吸水 学生演示:在密闭的具支试? 启发:这两个小实验对于本课要解决管中抽20ml空气并验证。 氧气的体积测定有启示吗?(物理过学生开展讨论: 程转化为化学过程) 实验原理:假设在某密闭容问题3:消耗在密闭容器中的氧气用器中,设法消耗掉氧气,体哪一种试剂最好? 积减少就会形成一个压力问题4:如何来选择仪器、连接实验差,连接一进水装置,水就装置?(要考虑安全性) 会进入,水进入的体积就是? 多媒体展示正确的实验装置 氧气的体积。 问题5:如何设计氧气体积测定的实学生讨论:形成结论。 验步骤。 学生小组讨论。基本形成实? 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 验思路后,进行装置的安装。 ? 定量分析: 小组汇报。 问题6:你认为测定进入锥形瓶的水学生讨论并选择实验步骤。 是A还是B? 小组评价。 A锥形瓶内的水 B 锥形瓶内的水学生实验操作。 和导管中水之和. 学生动手实践(提示:把导问题7:如何测量出进入锥形瓶的管中的水全部倒入锥形瓶水? 中) 问题8:如何测量出锥形瓶的容积? 学生讨论测量方法并观察记问题9:如何知道进入锥形瓶的水体录。 积占整个锥形瓶容积的百分比? 学生讨论测量方法并观察记? 信息收集: 录。 收集各组测量的信息并作综合评价 学生利用手中工具进行计? 误差的诊断分析 算。 问题10:结合本组实验,说明在操组长组织交流 作中出现误差的原因? 各组讨论并交流 ? 综合各种误差并用多媒体展示。 ? 教师评价 四、总结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 (用多媒体展示) 五、实验方案的改进和优化 (用多媒体展示) 学生讨论归纳总结。 的意识 启发学生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测定的原理。 复习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在众多矛盾的冲突中,促进学生去积极思考,学会选择。 结合实际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可行性思辩。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自行探索,拓宽思维空间 学会交流,体验探究的过程和合作学习的快乐。 尝试“失败”的滋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追求实验的创新。 认识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学生讨论:为减少误差(1)鼓励学生进行将锥形瓶改成有刻度的容大胆的发散思器。(2)烧杯改成量杯,量维和求异思维。 杯内减少的体积数就是锥形瓶内含氧气的体积数。 4.2.2 讨论:教师们肯定了本堂课从教育理念的贯彻到学生探究方法的培养和学生体验研究过程有了很大的进步,又提出本课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学生的训练时间不够,学生思维没有展开,为了课的节奏有点到为止的感觉;B.在改进方案上力度不够,教师提示多了,学生有乘电梯,一步到位之感” , 应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C.对探究过程进行了质疑①消耗O2的方法,学生发表观点的面不够,是一个学生掌握了还是全体学生都掌握了,学生参与讨论的时间、空间有没有?②学生误差诊断,是每个同学都在诊断还是个别同学在诊断,没提供充足时间给学生讨论和交流,缺乏合作共享意识③“过多提示,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2

过早介入和过度控制”,并建议本节探究课可分为两节,不要拘泥于时间上的控制,重要的是要提供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建议设计一个工作单,促进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保证全员参与,控制探究活动的有序性。

4.2.3 反思:探究实验是几个人搞探究还是全体学生一起探究;密闭容器中抽气后的吸水的实验如改成小组探究,全员体验不是更好吗?提供一个工作单,让学生独立选择实验所需的物质、仪器和实验步骤,再组织交流共享,不是更能促进全员参与、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积极思维吗?探究课是重探究结果还是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重结果就会过多演示,学生会体验不到(或少体验到)失误与失败;一堂探究课的成功是以正确率、成功率为标准 ,还是以学生掌握方法、体验了亲自经历和感受了多少为标准,如果是前者,还不是教师把什么都详尽设计讲解透彻,让学生照葫芦画瓢,这样学生的知识能力能提高多少呢?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如何体现呢? 4.3 新行动阶段的教学过程、讨论与反思

4.3.1 教学过程:经过反思,我们对本堂探究课设计成两课时完成,第一节体现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过程,让学生感受科学方法的一般模式,重点突出在方案的设计上,通过设计的工作单,让学生广泛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组织讨论、合作交流,共享成果。布置课外作业,根据第一节课中实验验证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诊断和改进,提供给学生的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走出课堂,走进实验室、图书馆或上网寻找资料,几天后再上第二节课。第二节课的重点突出在分析交流学生的和失误以及他们的感受,并重新进行同质组的方案改进后的实验。 4.3.2 反思:

教师的成长需要“脚手架”的支撑和专业引领,先进教育理念的掌握和教学行为的提高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反思,才能提高对教育理论的认识水平,不断调整、改进、提高教学行为。 近四年来,我区形成了具有良好研究氛围的青年教师群体,教师们在活动中积极踊跃的学习态度令人感动,许多老师克服课多以及路远等种种困难,就是不愿意失去一次学习机会。不少人变成了好朋友,平时教学上有什么好的资料或信息,会相互及时沟通,资源共享。另外,还发现了一些教育教学有特点的人才。

新教师在实践中逐渐领悟到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设计思路,学生最大的变化是蕴藏在内心深处的学习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外在的表现就是对化学课产生了空前的兴趣,学生喜欢上化学课。主要原因是教师讲的少了,学生活动多了;教师照本宣科少了,设计实验、备课创设情景多了;学生死记硬背少了,课内外实验多了;学生作业量少了,作业形式多了;唯一答案少了,结论开放了。

参考文献:[1]顾泠沅 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8

[2]包霞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化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 化学教学 2003(6) [3]王祖浩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提升化学教师的教学智慧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6(1-2)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2

以课例为载体中学化学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以课例为载体—中学化学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金国钧201600摘要:课程改革,给新教师发展赋予更高的使命,本文从新教师现状分析和时代的要求,从课例入手,实践和研究中学化学新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关键词:化学新教师专业化发展课例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h9kg31rt855t2h95x553fre38hic9011b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