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考研学子都在努力,都没有辜负最好的自己。 英语:
推荐资料:《一本单词》、《木糖英语真题手译》
我个人觉得考察方式和市面上的资料都不尽吻合。完型和英语一的考察角度不同(完型考了单词,词组,连词……重在体会语境和对单词的搭配运用,英语一几乎全是单词辨析,太简单了),阅读和专八也有偏差(篇章很长,一句很多行,甚至一段,因为很难,重在考察有没有读懂,明白了做题就ok,专八文章理解不难,但选项之间模糊不清,题干多陷阱),排序是七大段排序,不是文章中挖几句话,所以我看到的时候傻眼了,没练过,太难了,花时间,所以弃之~好在平时去蛋核英语微信公众号学习,加上关注木糖英语考研微信公众号,这样使得自己能够更好的应对。
作文是考翻译理论,我本以为是考一些翻译常识性的东西,就像之前的机器翻译,没想到具体到了某个特定的翻译理论,而我的翻译理论很薄弱,所以内容一团糟。考了下来,我就崩溃了,前面的题花的时间太少,该拿的分没拿完,有些空最后没时间斟酌,也没检查。作文花的时间多,但还是没写好,所以很是气愤,所幸英语底子比较厚,还是过了。大家吸取教训啊,该拿的分全部拿到,不会的不要纠结。
政治:
政治是我复习比较晚的,到了九月我才开始复习,选择马原部分和毛中特部分仔细看了,剩下的近代史和思修《政治新时器》 带了一下,没有看书。选择题的部分主要用李凡的《政治新时器》 ,我总共先后做了三遍。其中多选的部分是考试的时候比较容易失分的,所以多选的地方一定要多做做。我个人觉得买来原题做一做,有些热点可能会变,但是出题的风格和感觉是不会变的,尤其是马原部分。主观题我主要是跟着《政治新时器》 ,我觉得对我来说很好用,这位老师会总结出来一些关键词让大家记忆,不是死记硬背很多东西,我觉得效率很高。我一直到十二月份才跟着背的,每天差不多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跟着老师在一直播平台的直播,然后每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背诵,效率很高。
我在前期花了挺多时间,只做了参考书的知识框架,而且跟着视频做的框架有一些太过简略了,跟目录差不多,也没有留出空间给后面增添新的内容,到后
面我又得重新整理部分知识框架。整理完背完了框架我发现我记住的不是一个完整的框架图,可能我的思维是线性的,我会沿着逻辑的线索记忆,却不会完整形成一个框架图像。但后来我发现不用纠结于记忆方式,了解自己的思维特点也有助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记住就是王道。
8月中旬看完视频开始背第一遍,看着框架,所有知识点只背主干,不做拓展,直到大概8月结束背完这简略的第一遍,然后开始背10年到18年的真题,每天一套,重复出现的重复背,一套题分成早上和晚上两次背完。因为考过的题目会隔两三年又考一次,基本上每年真题都会有几道是往年考过的。背完真题后再开始全面的背诵,对于所有知识点中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反复考的重中之重,以及对于出题方式,出题偏好,就会比较了解了,这样一来在接下来背解析的时候,可以对各个知识点的重要程度有个判断。
差不多9月上旬我开始背完整版的解析,即每个知识点按答题那种详细程度去准备, 11月中旬我才背完三遍。那时候我慌了阵脚,因为我的师姐那时候开始背第5遍了,她背了8遍才上考场。就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调整策略,避免自己心态受太大影响。于是我不再去想师姐背了几遍,只专注自己的掌握情况,熟练程度。
我每天会先复习前一天的,再背诵今天的部分,这样可以检查前一天的记忆情况,复习的时候同时又在强化自己的记忆,一直坚持到考前,我没记清楚自己背了几遍,心里感觉应该是5遍。我背书的速度并不快,而且每次都要求自己完整地详细地背出来,然后才开始下一部分。此外,每天复习发现自己掌握不好的地方,第二天背诵的时候也会先回想一下。所以就是:每天复习前一天背诵的内容+回想昨天复习前天部分时发现的弱项+当天分配的学习量。背诵的量还是蛮大的,每天在复习的时候也是觉得不情愿,可是复习是一种自我检查,防止自我感动,并不是背过了的就是你的。切实掌握了的才会变成自己的底气。
除了强化班我还看了一部分真题班,这个有助于我将所背的知识组织成放到答卷上的答案,而不是一股脑把课本搬上去。考前那天晚上在图书馆学习觉得心有点浮躁,但我还是尽量把所有重点知识都过了一遍,另外又去看了我关注的公众号,补了点儿应试技巧,后来我一直很庆幸那天晚上这样做。第二天到了考场上,居然真的碰到我完全没背的,也不属于大部分学校考察重点的题目,当时我
就很淡定了,调动我全部的聪明才智和文科知识积累,硬是写了两段,我相信每道题的这几句话使我和答案空白的同学又拉开了几分差距。不论考研还是其它大型考试,都是每分必争的,空白就等于放弃了分数。
最后,我的一些资料都放在了high研APP上,大家有需要的可以到上面找我,自行下载就好,偷偷告诉你,都是免费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