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方》)加减。

制附子 桂枝 熟地黄 山茱萸 山药 泽泻 茯苓 丹皮

加减:偏肾阳虚,选右归饮加减;偏肾阴虚,选左归饮加减。 其他详见各并发症章节。 4.2.3 兼夹证 4.2.3.1 兼痰浊

症状:形体肥胖,嗜食肥甘,院腹满闷,肢体沉重,呕恶眩晕,恶心口粘,头重嗜睡,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

方药: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姜半夏 陈皮 茯苓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加减:脘腹满闷加广木香、枳壳;恶心口黏加砂仁、荷叶。 4.2.3.2 兼血瘀

症状:肢体麻木或疼痛,下肢紫暗,胸闷刺痛,中风偏瘫,或语言謇涩,眼底出血,唇舌紫暗,舌有痕斑或舌下青筋显露,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一般瘀血选用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也可根据瘀血的部位选用王清任五个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桃仁 红花 当归 生地黄 川芎 枳壳 赤芍 桔梗 炙甘草 加减:瘀阻经络加地龙、全蝎;瘀阻血脉加水蛭。 4.3 其他疗法 4.3.1 中成药

中成药的选用必须适合该品种的证型,切忌盲目使用。中成药建议选用无糖颗粒剂、胶囊剂、浓缩丸或片剂。

六味地黄丸,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麦味地黄丸,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等。

杞菊地黄丸,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等。 金匮肾气丸,用于肾虚水肿,腰酸腿软等。

同时,要注意非DM药物的选用以治疗兼证,如肠热便秘者选复方芦荟胶囊或新清宁,阴虚肠燥者选麻仁润肠丸,失眠者选安神补心丸或天王补心丹,易感冒者选玉屏风颗粒,心烦易怒者选丹栀逍遥丸。

中西复方制剂:消渴丸,具有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的作用,每10粒含格列苯脲(优降糖)2.5mg。使用方法类似优降糖,适用于气阴两虚而血糖升高的T2DM患者。 4.3.2 针灸

11

4.3.2.1 体针

DM患者进行针法治疗时要严格消毒,一般慎用灸法,以免引起烧灼伤。针法调节血糖的常用处方有:上消(肺热津伤)处方:肺俞、脾俞、胰俞、尺泽、曲池、廉泉、承浆、足三里、三阴交;配穴,烦渴、口干加金津、玉液。中消(胃热炽盛)处方:脾俞、胃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庭、中脘、阴陵泉、曲池、合谷;配穴,大便秘结加天枢、支沟。下消(肾阴亏虚)处方:肾俞、关元、三阴交、太溪;配穴,视物模糊加太冲、光明。阴阳两虚处方:气海、关元、肾俞、命门、三阴交、太溪、复溜。 4.3.2.2 耳针

耳针、耳穴贴压以内分泌、肾上腺等穴位为主。耳针疗法取穴胰、内分泌、肾上腺、缘中、三焦、肾、神门、心、肝,配穴偏上消者加肺、渴点;偏中消者加脾、胃;偏下消者加膀胱。 4.3.3 按摩

肥胖或超重DM患者可腹部按摩中脘、水分、气海、关元、天枢、水道等。点穴减肥常取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也可推拿面颈部、胸背部、臀部、四肢等部位以摩、揿、揉、按、捏、拿、合、分、轻拍等手法。 4.4 西医治疗原则

4.4.1 DM治疗的原则和代谢控制的目标

纠正DM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代谢紊乱,以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风险,提高DM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合性治疗: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DM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等措施。针对病情采用降糖、降压、调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4.4.2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应尽可能做到个体化,达到平衡膳食。热量分配:碳水化合物占55%~65%、脂肪占25%~30%、蛋白质占15%,主副合理,粗细搭配,营养均衡;限制饮酒,特别是肥胖、高血压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病人;每天食盐限量在6g以内,尤其是高血压病人;妊娠的DM患者应注意叶酸的补充以防止新生儿缺陷;钙的摄人量应保证每天1000~1500mg,以减少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性。 4.4.3 运动治疗

运动治疗的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保持健康为目的的体力活动包括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时注意安全性。 4.4.4 DM的治疗

12

4.4.4.1 口服降糖药

4.4.4.1.1 促胰岛素分泌剂

包括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的水平。

4.4.4.1.2 双胍类药物

主要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还可能有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4.4.4.1.3 α-糖苷酶抑制剂

延缓肠道对淀粉和果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4.4.4.1.4 格列酮类药物

胰岛素增敏剂,可通过减少胰岛素抵抗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选择降糖药物应注意的事项:肥胖、副作用、过敏反应、年龄及其他的健康状况如肾病、肝病可影响药物选择;联合用药宜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应采用胰岛素治疗。严重高血糖的患者应首先采用胰岛素降低血糖,减少发生DM。急性并发症的危险性。待血糖得到控制后,可根据病情重新制订治疗方案。

4.4.4.2 胰岛素治疗

T1DM要及时应用胰岛素治疗,T2DM可用胰岛素补充治疗,根据病情与经济条件适当选用动物或人胰岛素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3.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 概述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为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慢性高血糖所致的糖代谢异常、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脂代谢紊乱、血管活性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氧化应激、遗传等因素有关,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增厚与肾小球硬化。DN的患病率为20%~40%,目前,DN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要致病因素。DN早期,通过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可有效阻止病情的进展。一旦发生临床期DN,则肾功能呈持续性减退,直至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本病属中医“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 2 病因病机

13

2.1 发病因素

DN为素体肾虚,糖尿病迁延日久,耗气伤阴,五脏受损,兼夹痰、热、郁、瘀等致病。发病之初气阴两虚,渐至肝肾阴虚;病情迁延,阴损及阳,伤及脾肾;病变晚期,肾阳衰败,浊毒内停;或见气血亏损,五脏俱虚。

2.2 病机及演变规律

DN初期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可见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尿浊、夜尿频多,进而下肢、颜面甚至全身水肿,最终少尿或无尿、恶心呕吐、心悸气短、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其病机演变和症状特征分为三个阶段。

2.2.1 发病初期

气阴两虚,渐至肝肾阴虚,肾络瘀阻,精微渗漏。肾主水,司开阖,糖尿病日久,肾阴亏损,阴损耗气,而致肾气虚损,固摄无权,开阖失司,开多阖少则尿频尿多,开少合多则少尿浮肿;或肝肾阴虚,精血不能上承于目而致两目干涩、视物模糊。 2.2.2 病变进展期

脾肾阳虚,水湿潴留,泛溢肌肤,则面足水肿,甚则胸水、腹水;阳虚不能温煦四末,则畏寒肢冷。 2.2.3 病变晚期

肾体劳衰,肾用失司,浊毒内停,五脏受损,气血阴阳衰败。肾阳衰败,水湿泛滥,浊毒内停,重则上下格拒,变证蜂起。浊毒上泛,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水饮凌心射肺,则心悸气短、胸闷喘憋不能平卧;溺毒人脑,则神志恍惚、意识不清,甚则昏迷不醒;肾元衰竭,浊邪壅塞三焦,肾关不开,则少尿或无尿,并见呕恶,以致关格。 2.3 病位、病性

本病病位在肾,可涉及五脏六腑;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脾肾虚,五脏气血阴阳俱虚,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浊毒、湿热等。 3 诊断

3.1 临床表现 3.1.1 症状

本病早期除糖尿病症状外,一般缺乏肾脏损害的典型症状;临床期肾病患者可出现水肿、腰酸腿软、倦怠乏力、头晕耳鸣等症状;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可伴有高度水肿;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的患者,可见纳差,甚则恶心呕吐、手足搐搦;合并心衰可出现胸闷、憋气,甚则喘憋不能平卧。 3.1.2 体征

14

早期无明显体征,之后可逐渐出现血压升高,或面色恍白、爪甲色淡、四肢浮肿、胸水、腹水等。 3.2 理化检查 3.2.1 尿液检查

3.2. 1. 1 尿微量白蛋白

早期肾病患者表现为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增加,20~200μg/min。 3.2.1.2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早期DN尿蛋白定量<0.5g/d;临床DN,尿蛋白定量>0.5g/d。 3.2. 1. 3 尿常规

DN早期无明显尿蛋白异常,其后可有间歇性蛋白尿发生,临床期可有明显持续性蛋白尿。 3.2.2 外周血检查

DN肾功能不全可出现血红蛋白降低。 3.2.3 血生化检查

临床DN及DN晚期可见肾功能不全,出现血肌酣、尿素氮升高。 3.3 诊断、分期标准 3.3.1 诊断标准

DN的确诊应根据糖尿病病史、临床表现、理化及病理检查,以及肾功能等综合作出判断。 3. 3. 1. 1早期DN

糖尿病病史(常在6~10年以上) ,出现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UAER达20~200μg/min或30~300mg/d) ,即应拟诊早期DN。 3. 3. 1. 2 临床DN

糖尿病病史更长,尿蛋白阳性,甚至出现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征,即应考虑临床DN。 3. 3. 1. 3

诊断DN需除外其他肾脏疾病,必要时作肾脏病理穿刺。组织病理检查如肾小球无明显细胞增生,仅系膜基质弥漫性增宽及GBM广泛增厚(早期需电镜病理证实) ,尤其出现Kimmelstiel-Wilson结节时,即可确诊。 3.3.2 分期标准(见附录A) 3.4 鉴别诊断

DN具有糖尿病和肾病两种表现,结合实验室及病理检查,常可诊断明确。确诊DN之前应除外 其他肾脏疾病,必要时做肾穿刺病理检查。 3.4.1

膜增生性肾炎和膜性肾病

15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方》)加减。制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加减:偏肾阳虚,选右归饮加减;偏肾阴虚,选左归饮加减。其他详见各并发症章节。4.2.3兼夹证4.2.3.1兼痰浊症状:形体肥胖,嗜食肥甘,院腹满闷,肢体沉重,呕恶眩晕,恶心口粘,头重嗜睡,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治法:理气化痰。方药:二陈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h8dl430jm4g4gh0l17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