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1.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 概述

糖尿病前期是指由血糖调节正常发展为糖调节受损(IGR),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二者可单独或合并出现。其中IGT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若伴有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则危险性更大。1979年美国国家糖尿病研究组和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首次确认IGT为一种疾病状态,即亚临床状态。 1986~2002年间进行了几个大型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前瞻性研究,包括中国大庆的糖尿病预防研究、芬兰的DPS、美国的DPP和欧洲的

STOP-NIDDM研究。我国IGT的患病率高达4.72%,大城市达10%以上。IGT患者中有1/3发展为糖尿病,1/3转变为正常,1/3维持在IGT阶段,几乎所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都要经过IGT阶段。IGT不仅是糖尿病耐危人群(每年有1.5%~10%进展为糖尿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成人IGT的患病率因民族、地域、时代不同而差别较大,欧洲为3%~10%,北美为11%~20%。1997年和1998年,广州和上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GT患病率达到10%以上。IGT经过数年到10年可发展为2型糖尿病,按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转化率低者约20%,高者达60%以上。中国人IGT者向糖尿病转化的百分比每年达8%-11%。

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脾瘅”、“食郁”等范畴。 2 病因病机 2.1 发病因素

禀赋异常,过食肥甘,久坐少动,情志失调等为糖尿病前期发生的主要原因。禀赋异常为内因,过食肥甘为外因,且后者更为重要。 2.1.1 饮食因素

过食肥甘厚味,饮食不消,聚湿变浊生痰,形体肥胖。《素问·奇病论》曰:“??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2.1.2 久坐少动

脾胃呆滞,纳运迟滞,饮食变生痰浊。 2.1.3 情志失调

一般IGT以过食肥甘为主,IFG以素体阴虚为主,而情志失调为重要的诱发因素。

2.2 病机及演变规律

1

糖尿病前期是气、血、痰、火、湿、食六郁兼夹为病,而食郁为其发生的基础。按照病程的发展过程可归纳为:先为食气,继之痰浊,最后化热(虚热、实热)。整个过程均以实证为主,可兼虚(气虚、阴虚)、兼瘀(痰瘀、浊瘀),痰浊化热与否决定血糖是否升高。 2.3 病位、病性

糖尿病前期病位在五脏,以脾(胃)、肝为主,涉及心肺肾。多以标实为主,或虚实夹杂,标为痰浊,本为脾虚。 3 诊断

3.1 临床表现 3.1.1 症状

糖尿病前期一般无临床症状,多在健康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为糖尿病前期。不少患者常首先发现或兼有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等。 3.1.2体征

糖尿病前期多形体肥胖或超重,其他体征不明显。

3·2 理化检查 检查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或OGTT。 3.3 诊断标准 3.3.1 IFG 空腹静脉血浆血糖≥6.1mmo1/L(110mg/d1)且<7.0 mmo1/L(126mg/d1);及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1)。 3.3.2

IGT 空腹静脉血浆血糖<7.0mmol/L(126mg/d1);及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140mg/d1)且<11.1mmoL/L(200mg/d1)。 3.4

鉴别诊断

女性需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相鉴别,PCOS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月经异常(稀发、量少、闭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不孕、多毛、痤疮、肥胖等,检查见卵巢多囊性改变、高雄激素血症和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比值增高,常伴有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血糖升高和高脂血症。 4 治疗

4.1 基础治疗 4.1.1 饮食

少食肥甘厚味、煎炸烧烤及膨化食品和碳酸饮料,饮食以清淡为主,适当食用粗粮,多食绿色蔬菜。 4.1.2

2

运动 单纯糖尿病前期体质强壮者可采用跑步、登山、游泳、打球等强度较大的运动项目,体质虚弱者可采用太极拳、八段锦等强度较小的活动。 4.2

辨证论治

糖尿病前期重在早期预防,提倡治“未病”。其中肥胖或超重者多属痰浊,中等体型或消瘦者多属阴虚。痰浊者总以消膏转浊为要,气滞痰阻者治以理气化痰,脾虚痰湿者治以健脾化痰,化热者佐以清热;阴虚气滞者治以养阴理气,消瘦者勿忘养阴。 4.2.1 气滞痰阻证

症状:形体肥胖,腹型肥胖,或见脘腹胀闷,心烦口苦,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

方药:越鞠丸(《丹溪心法》)加减。

香附 川芎 苍术 栀子 神曲 半夏 佩兰 陈皮

加减:口苦、舌苔黄加黄连、全瓜蒌;脘腹胀闷甚加枳实。 4.2.2 脾虚痰湿证

症状:形体肥胖,腹部增大,或见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口淡无味或黏腻,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濡缓。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校注妇人良方》)加减。 党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半夏 荷叶 佩兰

加减:倦怠乏力加黄芪;食欲不振加焦三仙;口黏腻加薏苡仁、白蔻仁。 4.2.3 阴虚气滞证

症状:形体中等或偏瘦,或见口干口渴,夜间为甚,两胁胀痛,盗汗失眠,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养阴理气。

方药:二至丸(《医方集解》)合四逆散(《伤寒论》)加减。 女贞子 旱莲草 柴胡 白芍 枳实 甘草

加减:两胁胀痛加青皮、橘叶;口干口渴加生地黄、石斛。 4.3 其他疗法 4.3.1 中成药

越鞠丸,用于胸脘痞闷,腹中胀满等。

六味地黄丸,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

天芪降糖胶囊,用于气阴两虚,症见倦怠乏力、口渴喜饮等。

3

4.3.2 针灸

耳针与体针可选用抑制食欲和减肥的穴位。 4.3.3 按摩 进行腹部按摩有利于减肥。 4.4 西医治疗原则

4. 4. 1 IGT, IFG人群的筛查

筛查人群为年龄≥45岁者,特别是≥45岁伴超重或肥胖者。如年龄<45岁者,有其他危险因素:肥胖、糖尿病一级亲属、高危种族、巨大婴儿生产史或娃娠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曾为 IGT或IFG者。如筛查正常,3年后重复筛查。 4.4.2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尿病危险率降低30%~58%。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一般要求每日减少主食100~150g,运动量增加150分钟/周;体重指数( BMI)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减少5%~7%,每日减少总热量1. 67~2. 09KJ。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 4.4.3药物干预

IGT患者对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满意,需考虑药物干预。常用的有双版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和膜岛素增敏剂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糖尿病 糖尿病 概述

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机体靶组织或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水平升高,可伴有血脂异常等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全世界已经确诊的DM患者约1.94亿,到2025年将突破3.33亿。在我国1980年DM的患病率为0.67%,1994年为2.51%,1996年上升到3.21%,大城市达4%~5%,患病人数达4000万。DM可分为原发性DM和继发性DM,原发性DM又分为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T1DM为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T 2DM为胰岛素不足伴抵抗;T1DM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T2DM多采用中西医综合控制。在DM中90%以上为T2DM,按其自然过程分为DM前期、DM期与慢性并发症期。DM血糖严重升高者可发生DM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等急性并发症;长期血糖升高可导致视网膜、肾脏、周围神经或血管等全身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病变,是DM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DM属于中医“消渴”、“肥胖”等范畴。出现并发症时详见各并发症章节。

4

2 病因病机 2.1 发病因素

禀赋异常、五脏柔弱、素体阴虚、过食肥甘、情志失调、久坐少动、运动量减少等为DM发生的原因。禀赋异常为内因,饮食情志为外因,内外因相合而致DM。

2.1.1 饮食因素 过食肥甘厚味及饮食结构或质量改变为主要病因。《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多食肥甘,滞胃碍脾,中焦壅滞,升降受阻,运化失司,聚湿变浊生痰,日久化热伤津,导致DM。 2.1.2 久坐少动

久坐少动,活动减少,脾气呆滞,运化失常;脾气既耗,胃气亦伤,脾胃虚弱;脾不散精,精微物质不归正化,则为湿为痰、为浊为膏,日久化热,导致DM。 2.1.3 情志失调

情志失调,肝失疏泄,则中焦气机郁滞,形成肝脾气滞、肝胃气滞;脾胃运化失常,饮食壅而生热,滞而生痰,变生DM。 2.2 病机及演变规律

DM为食、郁、痰、湿、热、瘀交织为患。其病机演变基本按郁、热、虚、损四个阶段发展。发病初期以六郁为主,病位多在肝,在脾(胃);继则郁久化热,以肝热、胃热为主,亦可兼肺热、肠热;燥热既久,壮火食气,燥热伤阴,阴损及阳,终至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受损,病邪人络,络损脉损,变证百出。 2.3 病位、病性

DM病位在五脏,以脾(胃)、肝、肾为主,涉及心肺;阴虚或气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多虚实夹杂。初期为情志失调,痰浊化热伤阴,以标实为主;继之为气阴两虚,最后阴阳两虚,兼夹痰浊瘀血,以本虚为主。阴虚血脉运行涩滞、气虚鼓动无力、痰浊阻滞、血脉不利等都可形成瘀血,痰浊是瘀血形成的病理基础,且二者相互影响,瘀血贯穿DM始终,是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又可损伤脏腑,耗伤气血,使病变错综复杂。 3 诊断

3.1 临床表现 3.1.1 症状

3.1.1.1 DM期

典型的DM具有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下降;在T2DM中约50%的患者无

5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1.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概述糖尿病前期是指由血糖调节正常发展为糖调节受损(IGR),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二者可单独或合并出现。其中IGT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若伴有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则危险性更大。1979年美国国家糖尿病研究组和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首次确认IGT为一种疾病状态,即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h8dl430jm4g4gh0l17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