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学评价的文化哲学思考
摘要:教学评价始于以考试为基础的教育測验,以泰勒模式为其诞生的标志。之后,评价进入“判断时期”,注重对价值的判断,并开始强调建构。科学实证主义影响下的教学评价重量化和客观化,同时体现出较强的管理主义倾向;后现代主义语境中教学评价更加注重多元,强调理解和建构。
关键词:教学评价;历史轨迹;哲学思考
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做出明确的描述,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并以检查和促进教与学为目的,是教学实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始于西方早期的教育測验,后又经由泰勒模式,到重视评价的价值判断再到开始强调建构,这其中的发展历程与历史形态下的文化哲学思潮不无联系,本文意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说起,重点就教学评价中的价值基础尝试进行相关的哲学分析。
一、教学评价发展的历史轨迹
1 教学评价始于以考试为基础的教育測验
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典籍《学记》可以说是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关于学校教育评价制度的说明:“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中国从隋唐时期开始实施科举制度并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在考试中所用的方法就是那一时期的教育測验。在西方,早期的教学评价始于教育測验。教育測验是用数学方法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是为取得客观的数据,客观性是測验质量的首要指标。教育測验以考试为基础,与此相关,教学评价最早也是以考试为基础的,并形成了教学评价制度,通过考试评定学生的成绩,评价学生的等第优劣。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反映出来,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基于学生的考试成绩。
2 教学评价的诞生以泰勒模式为标志
如果说20世纪30年代之前,以桑代克为代表的教育測验运动被看作是教育评价的序曲的话,那么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以泰勒为首的“八年研究”标志着教育评价的诞生。泰勒认为,评价必须建立在对目标的清晰陈述基础上,应依据目标来评价教学的效果,从而促进目标的实现。泰勒模式提出了教育评价的基本指导思想,为教学评价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环境,即确定教育目标,设计评价情景,根据教育目标选择和编制评价工具,分析评价结果。泰勒认为,开展教学评价就是要把教学的总目标化为可測量的行为目标,以便在评价中能够围绕这些行为目标进行观察和測定。
对教学评价的文化哲学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