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浙江服装产业出口竞争力探究【开题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开题报告

浙江服装产业出口竞争力探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服装以其经久不衰的比较优势,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产品,并使我国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的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长期以来,纺织品服装在满足国内人民的衣着消费、增加出口创汇、积累建设资金以及为相关产业配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1年至2003年,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8%,从2003年来看,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达到11884亿元,占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04%,同期实现销售收入12342亿元、出口804亿美元、利润总额444亿元。到2004年末,我国化学纤维、棉纺织、毛纺织、丝绢纺织、服装等生产能力居全球第一:主要产品如化学纤维、棉纱、棉布、印染布、丝织品、服装等产量居全球第一。到2004年末,我国纺织产业工人为1900万人,每年为纺织工业提供棉花、羊毛、蚕茧、麻等天然纤维的农村劳动力大约为1亿人。

我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称,服装出口一直是我国出口的“拳头产品”,浙江省尤为如此。服装出口在浙江出口总量和全球服装出口中一直占据较高比重,浙江品服装出口额自2005年以来占中国服装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强,外贸依存度在40%以上。2008年,服装出口规模达215.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4%。然而,浙江服装产品主要凭借成本优势和低价占领国际市场,缺乏国际知名品牌,一方面受到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的威胁,另一方面受到发达国家国际品牌的压制。随着后危机时代和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浙江服装产业及其出口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服装产业出口也面临着更为广泛、复杂、尖锐和激烈竞争。如何在新的环境下,保持和不断提升浙江服装出口竞争力,不仅关系浙江服装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对浙江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深入探究浙江服装出口竞争力,明确其优、劣势以采取有效对策,对促进浙江服装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对浙江服装产业出口竞争力的研究,分析浙江服装产业在我国和世界服装产业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与国内服装产业强省和世界服装强国的差距,得出当前浙江服装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强弱及优劣势所在,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浙江服装产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浙江省是我国服装的生产大省和出口第一大省,随着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浙江服装业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正面临着更为

广泛、复杂、尖锐和激烈的竞争。如何在新的环境下,保持和不断提升行业的出口竞争力,不仅是关系浙江省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的重大课题,也对我国服装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我们尝试对该领域主要研究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力求进一步了解服装出口竞争力的现状及问题。

(1)出口竞争力的理论综述

日本学者并木信义在其所著的《国际竞争能力的讨论》一书中定义 “产业出口竞争力就是在外汇市场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该产业产品出口可能性的程度”。这个定义从产品市场占有率和预测估计的角度来考察出口竞争力,而未从竞争机制、与其他国家的比较的角度,来测定出口竞争力。J.Fagerberg(1995)利用1965-1987年16个OFCD国家的统计数据建立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对中的国内成熟的消费者这一因素对产业竞争力的决定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明这一因素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很强的正向影响。Frank C.Lee and Jianmin Tang(2000)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方法比较了加拿大和美国产业竞争力的情况。

我国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开始,主要集中在服装业总体竞争力、产业内企业竞争力和产业内子行业竞争力分析。

狄昂照、吴明录(1992)等论述了国际市场占有率问题。任若恩(1996)与格林根大学合作运用生产率法对中国制造业各产业部门的竞争力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金碚(1997)重点分析了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工业品质量的国际竞争、工业品品牌的竞争力,并进行了实证研究。裴长洪(1998)对中国出口竞争力、外商投资与中国产业竞争力等进行了实证研究。邹薇(1999)应用出口竞争力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对中国一年大类产业及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不少有见地的结论。郭克莎(2000)从生产率、劳动成本、进出口、生产规模等角度对一年中国工业和世界工业的差距进行了研究,并对提高中国工业出口竞争力提出了政策建议。张金昌(2002)选择反映中、美两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个产业并运用相关出口数据评价指标对其进行了比较和检验,得出了中、美两国在这个产业上出口竞争力的强弱。

(2)服装产业出口竞争力的研究综述

理论与定性分析。毕国典(2000)对纺织业竞争力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把纺织业划分为纺织品、服装、化纤、产业用纺织品几个大3类分别进行研究,找出他们的分布状况和变化规律。张相文(2003)分析了我国服装业出口竞争的现状与压力,初步研究了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竞争力的强弱,得出了提高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范桂玉(2004)具体了分析我国服装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发挥比较优势,获取竞争优势为目的的对策措施。桂敏、张晓丽(2005)从我国服装业出口竞争力的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两方面出发分析了我国纺织业出口面临的不利局面,认为纺织业的

1

竞争优势呈现出衰退之势,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居新宇,潘钦栋(2008)分析了我国国内宏观环境的变化对我国服装产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包括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提高劳动力成本,出口退税直接抵消企业利润,从紧货币政策加大企业资金压力,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刚性制约。金志豪(2008)采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广东服装产业竞争力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定性的系统分析并运用一年的数据与实行配额前几年的数据进行对比的指标定量分析,研究了广东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

实证分析。王受文(2000)放弃了出口产值比和技术进步系数这一个指标,增加了劳动工资成本、市场占有率、劳动生产率、出口排序和产品价格五个指标,构成六指标评价模型。这个模型研究表明目前纺织服装业不是我国夕阳产业,尤其是服装业,国际竞争力还很强,但我国纺织业优势在不断下降。徐剑明(2002)通过对我国纺织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以及劳动报酬占增加值比重数据的国际比较,指明入世对我国纺织业的不利冲击与我国纺织业的竞争力具有明显弱化的趋势。董奎勇(2003) 从竞争力比较的角度来看,我国服装出口竞争力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0-1990年,是中国服装竞争力较强的时期,服装生产和贸易都非常有利;20世纪末到配额取消前为止,中国服装业趋向成熟,国际竞争力逐渐下降,但比较优势仍然存在,后配额时代的到来对服装的生产和贸易是一大利好;2010年以后,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入衰退时期,产业国际竞争力趋于下降。张宏性(2005)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我国服装业竞争力状况,然后通过定量分析和企业调查分析内在的促进和阻碍因素。张芝萍(2007)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一的计量方法,对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一年的纺织品出口需求弹性和服装出口需求弹性进行估计,揭示了这三个区域之间的差异,论证了东部地区总体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需求弹性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并对其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宗毅君(2006)运用出口相似度指数、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土耳其两国出口的服装产品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力作了比较和分析,对影响两国服装行业竞争力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中国纺织行业具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原料资源两大竞争优势土耳其纺织服装业具有时装产品供货时间快、原材料自给率高、机械设备性能良好、产品质量好等优势,但对欧盟的依赖性太高,出口市场结构单一。Chan EMH,Au KF(2007)选取1985-2004年数据,通过建立gravity模型研究中国和其前十位贸易伙伴关系,得出结论,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均GDP,人民币实际汇率,贸易协定等。

(3)服装产业遭遇贸易壁垒的研究综述

苗建军(2004)通过对绿色壁垒这一新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形式的涵义和特

2

点的论述,重点分析探讨了“绿色壁垒”与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行业纺织服装行业的关系、对其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李毅(2005)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可能遭受的一般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提出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将如何更为直接地面对种种特别保障措施的考验。Chad P.Bown和Rachel McCulloch(2005)则认为美国确实对中国实施了歧视性的贸易政策,这包括显性歧视贸易政策与隐性歧视贸易政策,以美国对中国提出的反倾销诉讼和特殊保障措施为例,美国与中国的竞争对手签订了大量的贸易协定,这些歧视性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竞争力的提升。蔡宏波(2007)得出结论,协议第三阶段的实施是两国纺织与服装产品贸易发展的分水岭,全面取消配额导致了进口价格和贸易品质量不同程度的下降。

目前,国外学者对于中国服装产业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国服装的对外贸易,侧重服装贸易中的壁垒问题。国内学者关于我国服装产业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以下倾向研究国际环境对我国服装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特别是针对加入WTO,后配额时代涉及的相关问题研究国内宏观环境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从人民币汇率变动,出口退税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新劳动法实施等多个侧面进行相关分析。同时,考虑到出口竞争力是直接反映国际竞争能力的外显层竞争力,在我国服装产业出口竞争力测评方法上,国内学者大多以产业国际竞争力测评为依据。

3.参考文献

[1]J.Fagerberg.User Producer Inter-action Learning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J].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9)

[2]Frank C.Lee and Jianmin Tang.Productivity Levels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etween Canada and U.S Industrie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views, 2000(5)

[3]Chan EMH,Au KF. Determinants of China’s textile exports:An analysis by gravity model[J]. 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2007(5)

[5]任诺恩.关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初步研究[J].中国软科学,1996(9) [6]张琪仔.开放条件下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J].管理世界,2003(8) [7]王丽华.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J].国际贸易问题,2003(2)

[8]王受文.关于我国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论坛,2000(5) [9]毕国典.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的变化分析[J].纺织器材,2000(3) [10]徐剑明.我国纺织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2(1) [11]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2]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13]范桂玉.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14]狄昂照,吴明录,韩松等国际竞争力[M].北京:北京改革出版社,1992

3

[15]宗毅君.中国、土耳其纺织品服装在欧盟市场竞争力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6(5)

[16]张相文.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力强弱凡何[J].当代经济,2003(6)

[17]张芝萍.我国纺织品出口需求弹性的区域性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7(10) [18]金志豪.广东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J].纺织导报,2008(7)

[19]李毅.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可能遭遇的保障措施和几种特保措施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4)

[20]李莹,商悦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综述[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8(2)

[21]苗建军.试论绿色壁垒下的纺织品服装出口[J]. 国际贸易问题,2004(7)

[22]蔡宏波.中美纺织品与服装贸易从到一基于总量、价格和质量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9)

[23]孙林.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限制政策选择悖论及经济学解释[J].国际贸易问题,2007(6) [24]王瑾,寿哲均 国际纺织品贸易中环境标志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12)

[25]居新宇,潘钦栋 从紧货币政策加大企业资金压力[J]. 中国纺织,2008(5) [26]裴长洪.利用外资和产业竞争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27]郭克莎.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问题与出路[J].中国社会科学,2000 [28]李创.中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9]邹薇.关于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实证测度与理论研究[J].经济评论,1995(5)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1 引言 1.1 背景分析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服装出口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2浙江服装生产与出口现状 2.1浙江服装产业生产现状 2.2浙江服装产业出口现状

3浙江服装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产业环境因素 3.2 产品因素 3.3 企业因素

4 浙江服装业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4.1 指标的选取与分析方法

4

浙江服装产业出口竞争力探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浙江服装产业出口竞争力探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服装以其经久不衰的比较优势,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产品,并使我国成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的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长期以来,纺织品服装在满足国内人民的衣着消费、增加出口创汇、积累建设资金以及为相关产业配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1年至2003年,我国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gwep8ziua6o2vt5lzj67d82u9zjlx00ih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