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红对勾 讲与练新课标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高效循环天天练29 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效循环天天练(二十九) 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

成语:①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②不名一文:连一文钱都没有。形容极为贫穷。 ③惨淡经营:a.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b.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④侧目而视:形容敬畏、憎恨等神情。 ⑤明日黄花:多用来比喻过时的事物。 名句:①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②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④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⑤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⑦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⑧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一、 语言文字运用 1.(2015·江西省鹰潭市第二次模拟考试)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小张被提拔为部门领导三个月以来,凡事______,消瘦了不少。 ②面对肆虐的大火,消防队长____,冲进火中去营救被困的人们。 ③作为班长,你应该________,不能在这么点小事上也犯错误。 A.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身先士卒 B.身体力行 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C.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身体力行 D.身体力行 身先士卒 以身作则

解析:“以身作则”着重于自身作出榜样;“身体力行”着重于亲自实践,努力去做;“身先士卒”原指作战时将帅冲在士兵前面,多引申为职位高的人首先干在前面,带头去做。

答案:D

2.(2015·贵州省遵义市5月联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3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B.说实话,当时的我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C.如果说,古代中国人文精神是以君臣父子的等级观念和男权中心主义观念为基础的,那么,现代中国人文精神在内涵上则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1

D.大学毕业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解析:A项句式杂糅,应该删去“的治疗费用”;B项“能否”一词二对一,造成语句逻辑不通;D项中“群体”、“社会”、“他人”表意重复,不能构成并列关系。此题选C。

答案:C

3.(2016·名校预测卷)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 刚一进游乐城的大门,就看见一只巨大的蓝蜘蛛趴在那里,呈A字形的前爪分立躯体两侧,____________,锋利的长牙恫吓着入城的游客。

A.血盆大口张开着化作了城门 B.城门就是张开着的血盆大口 C.张开着的血盆大口化作了城门 D.城门就是血盆大口张开着

解析:从题干看,“呈A字形的前爪分立躯体两侧”、“锋利的长牙恫吓着入城的游客”都是主谓式结构,且主语都是偏正结构。只有C项保持了上下文相同的句式。故应选C项。

答案:C

4.(2015·河北省唐山一中高考仿真)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古人的比喻。__①__。历代开明的君主不敢忘记。《华严经》上说:“净心水器,莫不影显;尝现在前,但破器浊心之众生,不见如来法身之影像。”清净的水器,永远会映现出物体的影像,但是破器皿、污浊的心, __②__。为什么呢?清净的水好像一面镜子,当然可以彰显万物;而破了的水器无法盛水,污浊的心,也看不到自己的面容,__③__。

答案:①百姓能维系政权,也能推翻政权 ②则无法张显事物本来的面目 ③自然也就见不了自己的本性了

5.(2015·浙江温州市第三次适应性测试)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要点。(不超过15字)

说到底,公款吃喝之所以会“潜伏”,还是因为见不得阳光。只要把一切公务接待活动都置于公众的监督下,相信再怎样“潜伏”也会被挖出来。公务接待本身,涉及作为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公务人员的消费行为,是“自己为自己怎样花公家的钱立规矩”,是典型的包含潜在“利益冲突”的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健全财务支配和使用的预算、审批、审计和约束机制,一环扣一环,让公务接待中“潜伏”的开支无处藏身,从制度上杜绝公款吃喝。

答案:要从制度上杜绝公款吃喝(或:要让公款吃喝暴露在“阳光”下)

2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6.(2015·江西省南昌市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龙虎斗 陈玉兰

民国初期,保定府直隶督军曹锟六十大寿,传令:全城各戏班比试,得头名者进宅唱堂会。一时间,各路英雄风起云涌,杀得天昏地暗,最后,剩秦、袁两家决一雌雄。

总督府门前有两支大旗杆,直插云霄,一旗飘着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一旗飘着总督府五色督军条旗。据传,旗杆从无人敢攀,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曹锟手下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起大旗为赢。秦班主心里掂量着,那五色督军条旗,曹锟视为命根子,昭示自己的权利、气势,如神位般供奉,现正竞选大总统,动其大旗,岂有好果子吃?便犹豫迟迟未动。袁班主一旁讥笑:戏班四五十人的饭口不管?秦班主咬牙跺脚,心一狠,揣上脑袋拼条活路。

两人各立了生死状,搓两阄,一为青天白日旗,一为五色督军条旗,抓哪阄,攀哪旗。秦班主记不得念了多少遍阿弥陀佛,闭眼一抓,战战兢兢半天才敢打开,竟是青天白日旗,心里一阵窃喜,苍天有眼,佑我不死,平时连树都不敢上的秦班主,竟不知哪来的邪劲,“噌噌噌”如猴子般蹿到旗杆顶。低头一看,袁班主并没有动静,站在旗杆下,扬扬手,高喊一声,后会有期,掉头便走,离了古城门,扬长而去。

秦班主赢了这场比武,得了重金,自然成了曹锟府的常客。自此,眼睛长到脑袋顶,一般人眼里夹都不夹,话音自是鼻子里哼出。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一日,一个年轻人来到秦家班,叫板秦班主。秦班主见他人高马大,膀阔腰圆,好一副人才,似曾相识,便有几分喜欢。秦班主不曾理他,任他叫骂。不曾想,年轻人拿秦班主对他的迁就,当软弱可欺,竟放出话来,缩进乌龟壳不出来,徒有其名,怕了不成?秦班主当下血冲脑门,撕旗迎战。

全城人闻此消息,把二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据说,保定军校傅作义将军也在人群中。但见秦班主一身夜行装束,裹了腿脚;乌黑平头,透着干净利索;头顶十八只青花瓷碗,最上面一只盛满了水,把二胡立于腰间,拉满弓弦,开弓有声,如万马奔腾,似瀑布飞溅,气势滂沱,头顶碗中的水一滴未溢,功夫了得!年轻人嘴角泛起一抹笑。轻轻拉动手中二胡,如诉如泣,竟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但见年轻人席地而坐,挽起裤腿,脱掉鞋子,一只脚夹起胡弦,一只脚夹紧弓子,双脚拉起二胡,弓弦和一,上下翻动,或高或低,或张或弛。秦班主见他技艺十分娴熟,心说这人倒有些本事,又见年轻人双手撑地,双脚离地,头朝下拿起大顶,却仍用双脚把二胡拉得山响。秦班主似觉一股杀气逼来,连打几个冷战。忽见年轻人仍用双手撑地,双脚拉着二胡,稳稳绕场一周,二胡声越发悠扬嘹亮。

这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江湖神仙脚!寂静中一声惊呼,雷鸣般掌声刺破青天,铜板如冰雹飞向年轻人。秦班主猛见年轻人脚心一朵紫梅花,分外刺眼,忽地想起,袁班主脚心与此

3

一模一样,那句“后会有期”,霎时如雷贯耳,只觉内心如翻江倒海一般。年轻人走到秦班主跟前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当年我爹是有名的“猴爬杆”,而且,曹锟已私下应允我爹唱堂会,所抓两阄都为青天白日旗,曹锟意在激起各戏班互斗,为他大寿烘托气氛。我爹不忍,解散戏班,后奔延安抗日剧团,在战斗中牺牲。今儿,我特来为父明志。说着把整整一口袋铜子递给了秦班主。秦班主羞愧泪流:年轻人,请留步,我有话请教。

那年,一九四九年,阳光分外灿烂,两戏班合二为一,就是古城剧团前身。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龙虎斗”既指当年为大寿堂会,秦、袁两家班主展开的生死对决,也指后来秦班主与年轻人的精彩比武。

B.文中“旗杆从无人敢攀,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一句,既写出了旗杆之高,也为下文秦、袁二人攀顶扯旗的比武做铺垫。

C.为了给自己的大寿烘托气氛,直隶督军曹锟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起大旗为赢。这足见其是个贪图权势之人。

D.秦班主赢了比武后,“眼睛长到脑袋顶,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这表明秦班主虽志得意满,但内心对技高一筹却主动退让的袁班主抱有愧疚。

E.年轻人寻到秦班主,跟他叫板比武,不是为钱而来,如将比试所得的铜子递给秦班主,而是为了炫艺而来,如亮出江湖神仙脚。

解析:C项“这足见其……”属于强加因果。从这一情节可以看出曹锟是一个自私残忍的人。E项年轻人来此的目的不是炫耀技艺,主要是为父明志。B项也有衬托出秦、袁二人的超群武艺之意。

答案:AD

(2)小说第5段对秦班主的功夫作了细致的描写,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正衬,以秦班主的了得功夫衬托出年轻人的绝伦技艺;②为年轻人出场比武做铺垫;③为下文情节“两戏班合二为一”发展蓄势。

(3)秦班主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技艺超群:在庆祝曹锟六十大寿的堂会上,秦班主拔得头筹;与年轻人比试,秦班主展示一身功夫。②宽容大度,怜才惜才:面对年轻人的叫板,秦班主看“他一副好人才”,又觉似曾相识,便有几分喜欢,还任其叫骂。③有羞愧心,知错能改:每当想起袁班主,秦班主便觉羞愧;在得知年轻人来意后, 秦班主羞愧的流泪并向年轻人请教。④识大体,明大义:在袁班主事迹的感召下,秦班主与年轻人的两个戏班合二为一,成为古城剧团的前

4

身。(答出三点即可)

(4)这篇小说,谁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秦班主是主人公。作者塑造秦班主着墨最多,并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如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等;文中的主要情节都围绕他展开,他是贯穿全文的人物;小说通过秦班主的遭遇再现了乱世中戏班是如何生存的。

②袁班主是主人公。作者塑造秦班主虽着墨最多,但主要是为了衬托袁班主,突出其气节和大义。年轻人与秦班主比武,是替父明志而来,促成了两个戏班的最终合并;虽然袁班主在抗日战争中死去,但子承父业,这都是袁班主教导有方。

③袁秦两位班主都是主人公。小说采用明暗双线的结构,明线是秦班主,暗线是袁班主;两个人的生活轨迹再现在乱世中戏班班主的不同命运。在秦班主与袁班主儿子的共同努力下两戏班合并,成为古城剧团的前身。

兴衰两顿饭

1941年6月,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从新加坡回国慰劳抗日将士。国民党拨巨资隆重接待他,希望他“感恩图报”,不料陈嘉庚却怒斥道:“此等虚浮乏实,与抗战艰难时际不甚适耳。”后陈嘉庚到延安,毛泽东留陈嘉庚吃饭,他用自己种的豆角、西红柿招待陈嘉庚,只是特地上了一味鸡汤。毛泽东说:“我没有钱买鸡,这只鸡是邻居老大娘知道我有远客,送给我的。”陈嘉庚看了看饭菜,想起了在重庆蒋介石花800银元宴请他,意味深长地对毛泽东说:“得天下者,共产党也!”

素材运用:毛泽东用平常的三道菜招待当时的华侨领袖、世界巨商陈嘉庚,让陈嘉庚看到了共产党人“为了抗战,节约铜板”的远大志向,看到了共产党与老百姓“志同道合,其心相通”的真诚,看到了人民军队“勤奋立业,成就未来”的希望,也让陈嘉庚感悟到了共产党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

适用话题: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 偶然与必然

5

红对勾 讲与练新课标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高效循环天天练29 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效循环天天练(二十九)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成语:①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②不名一文:连一文钱都没有。形容极为贫穷。③惨淡经营:a.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b.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④侧目而视:形容敬畏、憎恨等神情。⑤明日黄花:多用来比喻过时的事物。名句:①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②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gu4s40l529d31q9p63i6j6mw9sjow00dp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