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第二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第二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双半”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其既有社会主义因素,也有资本主义因素。同时,又具有过渡性,是一个资本主义因素不断缩小,逐渐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社会。

?

社会主义社会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联系和区别 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过渡社会形态的根据

(1)马列观点: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只有经历一个过渡时期,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革命转变时期”,才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中国革命的特点:决定了既不能在“双半”社会的废墟上直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也不能在“双半”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横插一个资本主义社会。

(3)中国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只能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条件下逐步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

毛泽东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1948年9月,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讲:“我国在经济上完成民族独立,还要一二十年时间。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

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的任务,以及相应的基本经济政策。“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 1950年6月,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批评了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主张,指出:“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不适应我们国家情况的。”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1)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过渡)、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过渡)。

在五种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形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控了国家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官僚资本非常集中,占全国工矿和交通运输企业的80%,民族资本占20%。

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下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过渡形式的经济,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 (2)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各革命阶级”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还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依然存在,并在经济、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3)文化上,新民主主义社会也具有双重性。马克思主义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占主导地位,但新民主主义文化在性质上还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而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过渡时期,封建的腐朽文化还广泛存在。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中国成立的头三年):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矛盾,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主要完

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后四年):随着土改的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设想得较早。1948年政治局会议、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等多次会议上都涉及此问题。由于1949—1952年集中力量恢复经济,因此,过渡问题不可能作出具体的部署。但没收官僚资本以建立国营经济、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说明实际上已开始了过渡的进程。

1952年下半年,随着经济恢复任务的基本完成,过渡问题正式提上日程。1952年9月,毛在书记处会上讲: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15年时间基本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

1952年10月,刘少奇访苏期间,受毛泽东委托,就此想法征求斯大林意见,得到肯定。 1953年6月,毛泽东明确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政治局接受了毛的意见。

1953年12月,中央批转中宣部编写、经毛泽东修改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正式公布并阐述了总路线的内容。

1954年2月,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了这条总路线。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简称“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特点: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6页。)

“唯一”二字,反映了毛泽东当时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缺乏科学认识。

实质:逐步改变生产关系,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3)实现过渡的可能性

(1)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重要依据:农民有走互助道路的要求 (3)重要因素:国家资本主义的形成 (4)国际环境:苏联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显 现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必须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b、由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c、按照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基本原则和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进行对农业的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的途径就是互助合作。将分散的个体农业、手工业逐步组织起来,

实行互助合作,是毛的一贯思想。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在根据地成功地领导过互助

合作。新中国成立前夕,他指出:“单有国有经济而没有合作社经济,我们就不可能领到人民

的个体经济逐步走向集体化,就不可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

社会主义社会,就不可能巩固无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权。”

1951年,在毛的提议下,中央召开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较系统地提出了党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农业合作化思想,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a、互助组:几户或10几户农民,互帮互助,具有社会主义萌芽

b、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半社会主义性质 c、高级社:1955年以后,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者和农民都是小私有的独立劳动者,因对它 的改造也采取了类似改造个体农业的逐步过渡方式, 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三个步骤和三种方式: a、供销小组:社会主义萌芽 b、供销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 c、生产合作社: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a、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

b、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过渡 (从加工订货、经销代销到公私合营)

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互结合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把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改变结合起来。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既完成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又避免了社会的动荡。 3、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误和偏差

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单一。

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后,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原因: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工作方法简单,对公有制及其与所有制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任务,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2、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政治制度 3、社会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4、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2、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3、使广大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4、为其他相对落后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5、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第二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双半”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其既有社会主义因素,也有资本主义因素。同时,又具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gkpr6wjdp7l7tw2asc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