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国家健康战略比较分析及启示
尹纯礼*吴静雅 邹佳彤 吕 军 孙 梅
【摘 要】【摘 要】本研究从战略目标、战略内容和主要指标等三方面,比较分析了美国“健康公民计划”与“健康中国2030”的异同,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环境,提出了注重健康战略的针对性、动态性和持续性;在全覆盖的基础上有重点地保障人群;确定阶段实施重心,并重视信息监测系统的建设;制定可操作的监督和评价体系及适宜的指标值等建议,以期为“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行和进一步完善提供启示。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年(卷),期】2017(010)005 【总页数】8
【关键词】【关键词】健康公民计划; 健康中国2030; 比较分析 ·卫生政策分析·
国家健康战略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国民健康的总体价值观和发展愿景。[1]2016年8月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了“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的理念。[2]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将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我国社会经济和健康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标志着我国开始推动国家健康战略。
美国是最早推行国家健康战略的国家之一,《健康公民》(Healthy People)作为一项健康促进计划,从1980年起,每10年发布一次,至今已推出4期,包括
《健康公民1990: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健康公民2000: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健康公民2010:了解和改善健康》和《健康公民2024:实现测量进展的目标和消除健康差距》(以下分别简称《1990》、《2000》、《2010》、《2024》),有效提高了公民的健康水平[4],对美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虽然中美两国国情差异较大,但是美国作为最早且成功推行国家健康战略的全球典范[1],其实施过程中凝聚的众多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本文按照国家健康战略的一般结构,从战略目标、战略内容和主要指标等方面比较中美两国国家健康战略的异同,同时,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推行和进一步完善提供建议。
1 中美国家健康战略比较分析
1.1 战略目标
美国的国家健康战略以10年为一期,战略目标一直在动态调整中。《1990》仅强调特定人群健康水平的提升,后面三期逐渐关注健康不公平现象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2000》提出“所有美国公民都可以获得预防性的卫生保健服务”,《2010》则取消了这一项,并将“减少健康不公平”改为“消除健康不公平”等;《2024》首次引入健康的社会环境决定因素模型作为指导框架,并将“社会和物质环境”纳入战略目标。中国国家健康战略《健康中国2030》规划周期为15年,战略目标主要包括5个方面,人民健康水平、控制健康威胁因素、普及健康生活、健康产业和促进健康制度体系的发展(表1)。
比较发现,美国“健康公民计划”是分阶段实施,持续性推进的,战略目标处在不断调整中,且每期战略目标较为聚焦;而中国则从“大健康”视角,较为
全面地关注了与健康有关的内容,如健康产业、卫生制度体系等。 1.2 战略内容 1.2.1 重点人群
美国在《1990》中,重点关注了孕产妇和婴儿2类人群;《2000》新增4类人群,包括儿童和3类特殊人群(残疾人、低收入人群和少数族裔);《2010》则根据人群健康状况的改变,调整为持续关注残疾人;《2024》中新增关注同性、双性恋和变性者健康。《健康中国2030》纳入了6类重点人群作为主要关注对象,并将残疾人和低收入人群纳入关注范围(表2)。
比较发现,美国“健康公民计划”关注的重点人群,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增加,逐渐覆盖整个生命周期;在特殊人群方面逐步探索,动态调整;中国的健康战略,在启动之初,就确定了从全生命周期保障出发,对生命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保健都投入了关注,同时也将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纳入了重点人群中。 1.2.2 主题领域
关于主题领域,本文采用Dahlgren和Whitehead在1991年建立的健康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分层模型[11],按照个体及遗传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卫生保健服务、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等五大类健康影响因素作为分类框架,对中美两国健康战略的主题领域进行分析。
总体结构上,美国除在《1990》未包含自然环境因素,其余三期均涵盖了五方面的健康影响因素;数量上,逐步扩大,从《1990》的15个,上升到《2024》的42个;内容上持续关注及动态调整,美国四期健康战略都强调了妇幼健康、控烟限酒、药物滥用、营养、疾病健康、免疫接种、职业卫生、食药安全、事故预防和伤害控制等内容,且内涵不断丰富;同时各期也具有个性化的关注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