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编 明代文学【圣才出品】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www.100xuexi.com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七编 明代文学

绪 论

0.1 复习笔记

一、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 1.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

明初的统治者实行了若干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措施,从而促进了商业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旺。

2.市民阶层的壮大与新的读者群的形成

手工业和城市商业的繁荣使市民阶层迅速扩大。到了明代中后期,逐步产生了一批受到市民思想、感情和艺术趣味的熏陶,并愿意为市民阶层服务的文人士子。这批世俗化的平民文人同时又与商人、手工业者、艺人等市民相结合,形成了一批新的读者群。

3.新的内容与新的形象

文人的市民化和市民化读者群的形成,自然地改变了文学作品的面貌。尤其是在小说和戏曲中,更是广泛而深刻地表现了市井生活,塑造了众多商人和作坊主的形象,并透出了对于世俗物质利益强烈关注的价值取向。

4.审美趣味的转变

在作品内容市民化的同时,人们的艺术趣味也趋向世俗化,时兴着一种“世俗之趣”。这种艺术趣味的基本特点,就是题材重日常琐事,表现多率真自然,语言尚俚俗明白,效果求怡心娱目。这在小说、戏曲、民歌等通俗文学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1 / 140

www.100xuexi.com 5.文学的商业化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文人的市民化和市民化读者群的膨胀,不可避免地使文学创作商品化。文人为谋生而写作,书肆为营利而刊行,一些文艺作品难免沦为金钱的附庸。

二、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文学创作的推动 1.王学左派兴起的原因

(1)政治思想由高压趋向失控。明代中叶以后,皇权的集中与皇帝的腐化,导致了宦官的专权与朝政的腐败,这两者又加剧了党争。政治上的混乱伴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风俗的变化,使统治集团逐渐放松了政治思想的控制。

(2)佛教禅宗思想的广泛渗透。心学与禅宗相结合并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促使人们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发生了变革。

(3)时代的呼唤。新的市民阶层对代言人的需求推动了王学左派的兴起。 2.王学左派的兴起及其对个性的张扬和对人欲的肯定

弘治、正德年间,思想家王守仁继胡居仁、陈献章、湛若水等人之后,进一步发展了宋代陆九渊的“心学”,不仅打破了程朱理学的僵化统治,而且还冲击了圣经贤传的神圣地位。自此之后,心学亦称王学,流布天下,并在嘉靖、万历年间形成了多种派别。其中泰州学派,亦称王学左派,从王艮、徐樾、颜钧、罗汝芳,到何心隐、李贽,越来越具有离经叛道的倾向。这样,就在社会上兴起了一股高扬个性和肯定人欲的思潮。

3.王学左派对文学的影响

(1)张扬个性、肯定人欲成为一种思潮,它冲破了僵化的思维,冲击了当时的封建礼教,给文学带来了新的创作思路和理论武器。

(2)文学家们面向现实,用通俗的语言,真实细致地开掘和表现人的心灵,由此出现

2 / 140

www.100xuexi.com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了一些关于青年男女争取恋爱自由和婚姻自由的作品。

(3)在产生积极影响、冲破旧有藩篱的同时,其非理性、非道德的倾向也给文学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三、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1.小说、戏曲等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及其繁荣

(1)明初,在帝王们的鼓励和影响下,藩王子孙、朝廷大臣和文人名士都开始爱好俗文学,这在客观上破坏了传统的文化政策,为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及繁荣创造了条件。

(2)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在理论上比较明确地肯定俗文学的价值,他们把矛头直指封建礼教的虚伪性,这些言行和举动,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形成了为小说、戏曲、民间歌谣等俗文学争文学地位的高潮。

2.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1)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 (2)清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 (3)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刻画。 (4)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3.雅文学与俗文学的交融

(1)俗文学的发展,推动、刺激了雅文学向着俗化的方向演变,而俗文学自身也在雅文学的规范、熏陶下趋向雅化。明代雅、俗文学的交融,大大地改变了作者队伍的面貌,造就了一批新型的雅俗兼顾的作者群。

(2)俗文学在逐步诗文化、伦理化的过程中,渐渐地用典雅替换了民间的本色和活泼的生机,使戏曲、小说等作品逐渐走向了案头。

3 / 140

www.100xuexi.com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雅文学的俗化,尽管也创作了一些清新可喜的作品,为孕育新的文学样式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总体上还难以逾越传统文学的内在规则和创作定势。

四、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 1.不同文学群体的形成 明代文学集团林立,流派纷呈。

(1)诗文方面:以文坛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和李东阳等台阁文人为核心的文人集团,“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康海、边贡、王九思、王廷相、徐祯卿),“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云间派等。

(2)戏曲方面:临川派和吴江派等。 2.明代文学论争的特点

(1)各有一套较为明确的文学主张,其结合不是停留在创作实践上的趣味相投,而是趋向理论观点上的人以群分,完成了从文学实践的流派向文学理论的流派的过渡。

(2)不论高喊“复古”的口号,还是打着“反复古”的旗帜,主观上都有比较强烈的革新意识,希望能革除前弊,使文学创作符合各自心目中的规范。

3.文学论争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1)明代的文学论争,在分门立户、交相否定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暗暗地相互渗透、救弊补失,从而促进了文学的变通和发展。

(2)明代文人集团的林立和各种流派的纷争既是现实创作的反映,又反过来推动了创作和流派的发展;既使作家更加自觉地追求和凸显流派的风神,又使各派的文风在相互交流、相互调剂的过程中沿着相反相成的规律不断演进。沿着这一方向,在以后的文学史上,文人

4 / 140

www.100xuexi.com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们的集团意识和流派观念更加自觉,更加明确。

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简答题

简论明代俗文学的发展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厦门大学2014研]

答:明代的俗文学得到空前的繁荣,明代文人对文学特性的认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1)明代俗文学的发展

①小说、戏曲等俗文学地位的提高

首先,传统压抑通俗文化的政策遭到破坏。明初虽制定了压抑通俗文学的政策,但帝王出于享乐的需要,对戏剧、小说等都有浓厚兴趣,明代中期以后朝廷大臣、文人名士也都开始爱好俗文学,这在客观上破坏了传统的文化政策,为俗文学地位的提高及其繁荣创造了条件。其次,俗文学的价值得到肯定。在理论上比较明确地肯定俗文学的价值,是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开始的。他们都赞扬民间歌谣,李梦阳还第一次将《西厢记》与《离骚》并列。后来,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和冯梦龙等人进一步为俗文学大声疾呼,对于提高小说、戏曲的地位,打破传统的偏见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和当时市民阶层的壮大,新的读者群和作家群的形成,文学的世俗化、商业化等因素结合在一起,自然地促进了小说、戏曲和各类通俗文学创作的繁荣。

②小说创作的繁荣

在各类通俗文学中,小说的勃兴最为引人注目。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体裁——章回小说的发展和定型,是明代对中国文学作出的最为宝贵的贡献。明代章回小说在体制上得以定型,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日趋成熟。“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

5 / 140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编 明代文学【圣才出品】

www.100xuexi.com圣才电子书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0.1复习笔记一、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1.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明初的统治者实行了若干有利于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措施,从而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gfdu469qf3qhtz4wh2h1h1yk7phau00sg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