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解]人格物质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征,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的测量单位。
[名解]人格的共性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 [名解]人格的个性特质是指在一个人身上所独具的人格特质。 包括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名解]句子完成法简称SCT,是以未完成的句子作为刺激,让受测者自由地给予语言反应来完成未完成的部分。依据受测者的反应内容来推断受测者的情感、态度以及内心冲突等。
[简答]人格的本质特征:
人格是具有复杂内涵的心理成分,它具有多种本质属性,包括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复杂性、功能性。
(1)不同人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先天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了人们人格的独特性。
(2)稳定性是指人格特征具有跨时空的一致性,它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 (3)统合性是指人格系统在自我意识的调控下构成的统一体。
(4)复杂性说明了人格结构多元化,各种人格特征的组合使人表现出千差万别。 (5)功能性反映出人格对人生的影响作用,是人格健康的重要成分。 [简答]人格结构包含的系统:
(1)知一情一意系统,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表现出的个人风格。 (2)心理状态系统,是某一时刻某段时间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如意识状态、注意状态、心境等。
(3)人格动力系统,这是决定并制约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系统,包括动机、兴趣、价值观等。
(4)体现差异的心理特征系统,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自我调控系统,这一系统可保证人格的协调统一,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简答]自我调控系统的作用及其子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它属于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
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
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简答]什么是认知方式?它分哪几种维度?
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于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认知加工方式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冲动型与沉思型、系列型与同时型、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简答]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各自的优势: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一人格维度主要涉及了人对外界环境的一种依赖程度。从其人格整体来说,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一人格维度没有好与坏之分,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独领风骚。场独立性的人在认知领域显示了其优势,他们处理问题比较灵活,善于抽象思维,自学能力较强,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而场依存性的人在人际社会领域中显示了优势,他们善于体察别人,与人相处亲切融合,他们更喜欢社会定向的学科与知识。 [简答]气质与性格的区别和联系:
气质与性格是人格的两个组成部分,气质体现了人格的生理差异,性格显示出人格的社会差异。气质反映了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可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它不能单独决定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与成就。性格反映了一个人对社会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因此受社会道德评价的制约,有好坏之分。气质是先天决定的,因此其可塑性小;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因此其可塑性大。年龄越小,气质的作用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的作用越大。在人格中,气质的作用小于性格,性格在人格系统中具有核心作用。二者虽不相同,但是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气质影响性格形成的速度与特点,性格制约着气质的表现特征。 [简答]人格的特质理论与类型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特质理论与类型理论各自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人格的差异。特质理论强调的是人格的个体差异,类型理论强调的是人格的群体差异。特质表现的是人格量的差异,类型表现的是人格质的差异。特质理论描述的是人格的下位特征,更具体;类型理论描述的是人格的上位特征,更抽象、更概括。特质是人格的基本单位,特质被包含于类型之中。 [简答]投射测验法与自陈量表法的区别:
两种方法分别测量了人格的不同层面,自陈量表法的理论基础认为,只有个体自己最了解自己,因此自陈量表法是让被试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质予以评价的一种方法,它测量了人
格的意识层面。投射测验法的理论基础是个体无法通过问题直接了解一个人的情感和欲望,因此,可以通过模糊性刺激引发出隐藏或压抑在内心的动机、欲望等,它测量了人格的无意识层面。
[简答]人格测量的方法:
人格测评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两种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格测验方法。
测验法是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察和鉴别的方法。主要形式为自陈问卷法,这是一种纸笔测验方法。
投射测验一般是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对其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出来,然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析,就可以推出若干人格特性。
[论述]在人格发展与调节中,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强调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影响人格发展与形成的因素有遗传、教育、社会因素等,但个体主观因素是最重要的。
(2)在个体人格成长过程中,是由外控系统逐渐转化为内控系统。儿童早期是受外部因素的控制与影响较大,随着主体中自我机能的成长,自我调控作用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起重要作用。
(3)自我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论述]性格结构分为四个大方面:
(l)性格的态度特征。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事物有各自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上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为人处世,如爱祖国、爱集体、助人为乐、诚实、正直、公而忘私,见义勇为、廉洁奉公、自强自律。
(2)性格的意志特征。意志是一种设定行为目标,自觉地调节自己,努力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心理品质。意志特征是性格结构的一个重要侧面,它是一个人在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时表现出来的。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一个人的性格是坚强抑或脆弱,是根据意志特征来评判的。意志薄弱,将给整个性格带来消极的评价。一个意志薄弱的人,也常常是性格软弱的人。
(3)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主观体验。当人对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态度时,在他的内心世界中会产生肯定或否定的体验。每个人都有其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这些就构成了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这是在人们的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风格。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方面的差异,就是性格的理智特征。如有主动观察型与被动观察型,有听觉记忆型与视觉记忆型,有思维分析型与思维综合型,有想像广阔型与想像狭窄型等等。 第九章 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单选]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的心理学家是舒茨。
[单选]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指的是包容需要。
[单选]个体有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个体有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是支配需要。
[单选]个体有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个体有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这是一种情感需要。
[单选]狭义的人际沟通是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际沟通过程。
[单选]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是:信息源和信息、通道、目标靶、障碍和沟通背景。 [单选]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又称为信息源。 [单选]信息源试图传递给目标靶的观念和情感又称为信息。 [单选]沟通过程中的信息接受者又称为目标靶。 [单选]沟通过程中发生的情境又称为沟通背景。
[单选]除了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人们还使用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等来传递信息。这是指非言语沟通。
[单选]属于非言语沟通类型的是表情和眼行为、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讲话风格和人际空间。
[单选]眼行为的功能主要有注意、劝说、调节和表达情感。 [单选]身体语言大致可分象征、说明、调节和情感表露。
[单选]支配型的男性通常能够与顺从型的女性搭配成很好的夫妻,这符合人际吸引的条件中的互补性。
[单选]我们倾向于喜欢那些与我们具有相同态度和价值观的人,并与之表现相互吸引,这符合人际吸引的条件中的相似性。
[单选]学生在排定座位后,同座的和邻座的同学就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因而多半能够互相吸引,成为好朋友。这符合人际吸引的条件中的接近性。
[单选]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和行为的准则
被称为群体规范。
[单选]能够使成员继续留在群体中的力量称作群体凝聚力。
[单选]主要指群体中具有法定地位并能够影响群体行为的人采取一定的手段,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领导群体成员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被称为群体领导。
[单选]认为领导者都具有某些与生俱来的特质,具备这些特质的人才能成为领导者。这种关于领导的理论是个人特质理论。
[单选]认为情境因素决定了个体能否成为群体的领导者。这种领导理论是情景特质理论。
[单选]社会助长的实验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研究之一。它是由社会心理学家特瑞普里特首先通过实验证实的。
[单选]提出群体去个体化现象的社会心理学家是费斯廷格。
[单选]社会心理学家阿希。曾进行了有关从众的经典研究,在实验室中考察了影响从众的各种因素。
[单选l研究发现,增加阿希式实验情境的煎糊性,则从众率就会增加。
[单选]关于服从的经典实验研究是由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于1963年在美国的耶鲁大学进行的。
[单选]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体之所以会有服从行为,主要的原因是合法权力和责任转移。
[名解]人际沟通是指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沟通的双方彼此交流各种思想、情感、观念、态度和意见,从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 [名解]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莫雷诺1934年所首创的。这种方法从群体的角度揭示了成员在人际交往与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喜爱、冷淡或反感的人际关系状况,并且,通过数量化指标的确立,这种方法还可以研究群体的结构、群体中的威望和权利的分配方式与形式,从而诊断群体的积极性水平等。
[名解]群体指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群体的成员一般都有直接的接触或互动。
[名解]社会助长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名解]社会情化主要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