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全国文综n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
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
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 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 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 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地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 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 (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 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 (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 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到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 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解析 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主要从原因推导出来,根据图文信息可知当地水土流失的原因在
于人口增长过快,土地资源过度利用,由此可以推导出解决的措施就是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扶持等方面。 2 .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I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 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
答案 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 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
(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 )。
(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 );修建引水排水设
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 坊);切沟填埋。
解析 材料中指出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说明切沟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壤减少;
图示切沟景观显示了切沟不断分割耕地,因此其不但破坏耕地,还会妨碍耕作。切沟的防治 要从耕作方式调整、工程措施填埋等方面考虑,修建排水沟和拦水坝等能有效防治切沟的形 成。 3.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n )
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 目前全球只有1 000只左
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 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
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
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 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答案 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 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 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 工作等。
解析 中华秋沙鸭属于候鸟,繁殖地主要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区,而越冬地则位于我国南方
的赣东北,每年的长途迁徙导致中华秋沙鸭的数量减少。中华秋沙鸭数量在迁徙途中不断减 少的具体原因可从其栖息地 (即湿地)减少、误食受到农药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三方 面分析回答。保护中华秋沙鸭的措施要针对其减少原因制定,如在中华秋沙鸭迁徙路线上恢 复湿地数量,尽可能多地增加栖息地;治理水污染,避免中华秋沙鸭误食中毒的鱼虾;健全 法规,严禁捕杀中华秋沙鸭等。 4. (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 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 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 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 (美化环境)。
解析 城市内涝是当今社会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加强排水系
统建设等是解决城市内涝的主要方法。建设
“植被浅沟”可以收集地表水,通过滤网来提高
地下水的水质,同时可以通过增加地表植被改善局地小气候。
5. (2014江苏地理)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 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下图 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PH 也 祥 Zn 口 tMCu 口褊 CdxlOU
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 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
6 S 4 3 2 二伽
-250
初300
J 15(1 棚HKI
50
矿沽皿則圧区耐限开发区威帀煤她
(1)
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 我国土壤中镉、汞、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重金属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它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防止我国 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需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 业分布较多
(2) 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3) 铅、镉矿冶区工业污染严重
(4) 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数量 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 加强宣传教育, 提升环保意识 解析 第(1)题,东南地区经济发达,产生的污染物多;西南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重
金属废弃物排放多。第(2)题,认真读图中综合污染指数,可得出综合污染情况的空间分布特 点。第(3)题,对比图中矿冶区与其他功能区的各种重金属含量柱状图,结合图例等相关知识 可作答。第(4)题,土壤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