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组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组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答案

一、一元二次方程

1.如图,A、B、C、D为矩形的4个顶点,AB=16cm,BC=6cm,动点P、Q分别以3cm/s、2cm/s的速度从点A、C同时出发,点Q从点C向点D移动.

(1)若点P从点A移动到点B停止,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问经过2s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cm?

(2)若点P从点A移动到点B停止,点Q随点P的停止而停止移动,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问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cm?

(3)若点P沿着AB→BC→CD移动,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Q从点C移动到点D停止时,点P随点Q的停止而停止移动,试探求经过多长时间△PBQ的面积为12cm2?

【答案】(1)PQ=62cm;(2)s或12cm2. 【解析】

8524s;(3)经过4秒或6秒△PBQ的面积为 5试题分析:(1)作PE⊥CD于E,表示出PQ的长度,利用PE2+EQ2=PQ2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设x秒后,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cm.在Rt△PEQ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16-5x)2=64,通过解方程即可求得x的值;

(3)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AB上时;②当点P在BC边上;③当点P在CD边上时. 试题解析:(1)过点P作PE⊥CD于E.

则根据题意,得

EQ=16-2×3-2×2=6(cm),PE=AD=6cm; 在Rt△PEQ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PE2+EQ2=PQ2,即36+36=PQ2,

∴PQ=62cm;

∴经过2s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62cm; (2)设x秒后,点P和点Q的距离是10cm. (16-2x-3x)2+62=102,即(16-5x)2=64, ∴16-5x=±8, ∴x1=

824,x2=;

558524s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cm; 5∴经过s或

(3)连接BQ.设经过ys后△PBQ的面积为12cm2. ①当0≤y≤∴

16时,则PB=16-3y, 311PB?BC=12,即×(16-3y)×6=12, 22解得y=4;

②当

1622<x≤时,

33BP=3y-AB=3y-16,QC=2y,则

11BP?CQ=(3y-16)×2y=12, 22解得y1=6,y2=-③

2(舍去); 322<x≤8时, 3QP=CQ-PQ=22-y,则

11QP?CB=(22-y)×6=12, 22解得y=18(舍去).

综上所述,经过4秒或6秒△PBQ的面积为 12cm2.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2.解方程:x2-2x=2x+1. 【答案】x1=2-5 ,x2=2+5.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方程,求出系数a、b、c,然后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最后根据

?b?b2?4ac求根公式x?求解即可.

2a试题解析:方程化为x2-4x-1=0.

∵b2-4ac=(-4)2-4×1×(-1)=20, ∴x=4?20=2±5 , 2∴x1=2-5 ,x2=2+5.

3.已知:关于的方程

(1) 用含的式子表示方程的两实数根; (2)设方程的两实数根分别是【答案】(I)∴

由求根公式,得

. ∴

(II)而

,∴

,∴

或.

. ,

(其中

),且

,求的值.

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

kx2+(2k-3)x+k-3 = 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由题意,有∴解之,得经检验【解析】

(﹡)

是方程(﹡)的根,但

,∴

(1)计算△=(2k-3)2-4k(k-3)=9>0,再利用求根公式即可求出方程的两根即可; (2)有(1)可知方程的两根,再有条件x1>x2,可知道x1和x2的数值,代入计算即可.

一位数学老师参加本市自来水价格听证会后,编写了一道应用题,题目如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依据这种理念,本市制定了一套节约用水的管理措施,其中规定每月用水量超过

(吨)时,超过部分每吨加收环境保护费

元.下图反映

了每月收取的水费(元)与每月用水量(吨)之间的函数关系. 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4.从图象来看,该函数是一个分段函数,当0≤x≤m时,是正比例函数,当x>m时是一次

函数.

【小题1】只需把x代入函数表达式,计算出y的值,若与表格中的水费相等,则知收取方案.

5.关于x的方程kx??k?2?x?2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4?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2?是否存在实数k,使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之和等于两实数根之积的算术平方根?若存

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k??1且k?0;(2)不存在符合条件的实数k,使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之和等于两实数根之积的算术平方根. 【解析】 【分析】

?1?由于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它的判别式V?0,由此可以得到关于k的不等

式,解不等式即可求出k的取值范围.

?2?首先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再由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之和等

于两实数根之积的算术平方根,可以得出关于k的等式,解出k值,然后判断k值是否在

?1?中的取值范围内.

【详解】

解:?1?依题意得V?(k?2)?4k?2k?0, 4?k??1, 又Qk?0,

?k的取值范围是k??1且k?0;

?2?解:不存在符合条件的实数k,使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之和等于两实数根之积的算术平

方根,

理由是:设方程kx??k?2?x?2k?0的两根分别为x1,x2, 4k?2?x?x????12k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有:?,

1?x1x2??4?又因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之和等于两实数根之积的算术平方根,

??k?21?, k24?k??,

3由?1?知,k??1,且k?0,

4?k??不符合题意,

3因此不存在符合条件的实数k,使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之和等于两实数根之积的算术平方根. 【点睛】

本题重点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

6.解方程:(x+1)(x-1)=22x. 【答案】x1=2+3,x2=2-3.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方程的特点,根据平方差公式化为一般式,然后可根据公式法求解即可. 试题解析:(x+1)(x-1)=22x x2-22x-1=0 ∵a=1,b=-22,c=-1 ∴△=b2-4ac=8+4=12>0

2?b?b?4ac=∴x=2±3

2a∴x1=2+3,x2=2-3.

7.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x+m﹣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m的取值范围;

(2)如果m为正整数,且该方程的根都是整数,求m的值. 【答案】(1)m<3;(2)m=2.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得出△>0,代入求出即可;

(2)求出m=1或2,代入后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4﹣4(m﹣2)>0. ∴m<3;

(2)∵m<3 且 m为正整数, ∴m=1或2.

当 m=1时,原方程为 x2﹣2x﹣1=0.它的根不是整数,不符合题意,舍去; 当 m=2时,原方程为 x2﹣2x=0.

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组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答案

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组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附答案一、一元二次方程1.如图,A、B、C、D为矩形的4个顶点,AB=16cm,BC=6cm,动点P、Q分别以3cm/s、2cm/s的速度从点A、C同时出发,点Q从点C向点D移动.(1)若点P从点A移动到点B停止,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问经过2s时P、Q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g5wa26rhi9kcek7hm3l8mqar1rud1013c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