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最新定稿 试论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试论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

内容提要: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这是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教材中经常提到的。虽然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本文主要从苏轼豪放词与婉约词题材突破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词的分析,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多样,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了解苏轼。

关键词:豪放;婉约;题材

一、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后苏轼登上仕途,因反对王安石推行新法,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因政见不和,被谏官李定等人以讪谤新法罪逮捕入狱,即“乌台诗案”,侥幸获释后被贬黄州充团练副史。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他又激烈反对,特别是反对废除免役法。之后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他又被一贬再贬,最后远放到儋州(今属海南)。直至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七月卒于常州。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

二、从苏轼词的题材分析其词风

苏轼最早的词作,按王文诰《苏诗总案》载,为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所作《浪淘沙》,词句尚为“绮陌香尘”、“槛内群芳”之类,可说是尚在学步欧晏(欧阳修、晏殊)。翌年所作的《行香子·过七里滩》,上下片之结句“过沙溪急, 霜溪冷,月溪明”,“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均令人有目不暇给之感,已可混入欧晏词集了。但仍未见苏轼之人格、性格、词格。后年所作的《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堂庑渐大、登临渐高,使用了大字眼、大角度,使用了议论的句式。已可见苏轼豪放洒脱词风的苗头。①真正实现豪放词风创制的,是苏轼随后的知密州时期。当然,苏轼在认识到自己开创了“自是一家”的词作新阶段之后,仍然有婉约之作出现。它说明:有些场合、情景、题材只适合以婉约的风格来表现;有些场景,只有以婉约的手法来表现,才会使听者爱听,读者爱看。婉约词风作为词史上一种成功的形式,已成为了难以取代的存在。

因此,我们解读苏词的风格,不能单纯的把之归结为“豪放”或“婉约”。苏轼的词风,既有“大江东去”的壮阔,“把酒问青天”的豪迈,“挽雕弓射天狼”的雄劲;又有“记得画屏初会遇”的委婉,“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凄美,“花退残红青杏小”的清新。不论婉约与豪放,均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

本文主要从题材的突破上说说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风格。

(一)豪放词题材的突破

明人张南湖在《古今词话》中对“豪放”的解释为“气象恢宏”,并首推苏轼为豪放词代表。苏轼开创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的豪放词,冲破了“以词为艳科”的藩篱,而“以诗为词”,从而“一洗绮罗香泽之气”(语自胡寅《题酒边词》),②把诗的题材带入了词的天地。

1、咏史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词作于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其间两次到赤壁游览,写下千古绝唱。

这首词以祖国雄伟壮丽的江山和悠久的历史作背景,不单描绘了赤壁的雄伟景色,借对历史舞台上曾导演过的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的周瑜的怀念,塑造了一个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豪情激荡地歌颂了古代英雄的丰功伟绩,抒发了作者强烈渴望为祖国作一番事业,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气,开拓了词的意境,使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③。词上阕以“大江东去”开篇,豪气十足地展现了赤壁风起浪涌的开阔意境,感慨深沉,起笔不凡,将浩荡之江流与千古之人事并收笔下以派遣。千古风流人物也被大浪淘尽,更何况是一般人呢?于是,他释然,对生命有所感悟,心绪顿时明澈。接下来的词叙更是撼人心魄,不仅描绘出周瑜的英雄形象,更倾注了自己追慕英雄的敬意和向往。结尾的“人间如梦”照应开头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点明了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颂歌。既然人间世事仿佛一梦,何妨将樽中之酒洒落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创造无限,创造人与自然气化和谐的艺术之境。④这首词意境雄奇,风格豪迈,典型地再现了苏轼当年的思想和复杂心态,也就是说,苏轼的词作是他当时内心状态的写照,这首词通过艺术的加工,较真实地反应了他被贬后的郁愤、旷达和洒脱。词中虽也流露出事业无成、早生华发的感叹,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但向往英雄业绩的豪迈气魄,仍是苏轼全词的主旋律。在“乌台诗案”中,被“锻炼几致于死”⑤之后,苏轼处于逆境,而抱负依然藏于胸中,洋溢于字里行间。这种执着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

2、状物抒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圆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苏轼知密州时所做,是其高旷、飘逸豪放风格聚集的代表之作。特意选取的“水调歌头”词牌和镶嵌的内容都充分地表达了他在知密州时“欢饮达旦,大醉,作词篇,兼怀子由”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心态。此作完美地展示了他的心态,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4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是他在个人趣味上积极地宣泄,当然也较完整地体现了他对人生的解读。

这是一首咏月兼怀亲人之作。此词上阕在咏月中蕴含人神之间、天地之间以及人生道路上的迷惘、探寻、追求与苦闷。从月亮起兴,借传说中的月宫境界发出天上人间的疑问,由此萌生“我欲乘风而去”的遁世念头。继而又担心“高处不胜寒”,觉得人间的美好胜过天上。下阕在咏月中蕴含了人人之间、兄弟之间以及人的内在情感的哲理性审美观。“转朱阁”三句,从眼前月光的转移,逐至心中的“照无眠”,概括出天下人间的别离苦,也寄寓了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苏轼兄弟之间的感情深厚,他写此词时,他们都被贬在外任职,中秋佳节兄弟却不能想见。于是向月亮发出质问,“何事长向别时圆”, 道出多少辛酸?看似下文要顺此线写,苏轼却笔峰一转,发出议论,通过“人有悲欢离合”三句的说理,心胸又渐平坦开阔起来,扭转低沉的情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概括形象、丰富,它不仅表达了苏轼兄弟间的友爱,也应该包含着他们兄弟之间相互勉励,坚持理想的乐观精神。

此词境界阔大雄奇。上自汗漫天宫、琼楼玉宇,下自朱阁绮户、悲欢人间,无不涵盖。词人醉酒骋思、情思浪漫。大醉而作词,于是才有了这似醉似醒的朦胧浪漫的境界,才有“明月几时有”的痴问,才有“把酒问青天”的痴举,才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痴想,至“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恐已醉深矣!月在当时,本不可登,词人却认真地提出是否登月的问题,月上是寒是温,当时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5

最新定稿 试论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试论苏轼词中的“豪放”与“婉约”内容提要: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这是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教材中经常提到的。虽然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本文主要从苏轼豪放词与婉约词题材突破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词的分析,展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g1rj001416vudb8bhn079ew80o9bl00sa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