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对腮腺腺淋巴瘤及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
值
丁雪梅,张福洲,郭志伟,何孔明
【摘 要】[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对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3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腮腺腺淋巴瘤17例共22个病灶,腮腺多形性腺瘤16例共17个病灶,均完成双源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病理,对其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腮腺腺淋巴瘤与腮腺多形性腺瘤在发病部位、生长轴线、肿瘤内低密度或囊变坏死、平扫及增强扫描CT值、肿瘤内或周边血管影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肿瘤形态、大小、左右叶分布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源CT除能显示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数目、部位、形态及周围结构情况,尤其对肿瘤内低密度组织成分或囊变坏死、增强血管影等显示有较好优势,对两者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年(卷),期】2017(015)006 【总页数】4
【关键词】[关键词]腮腺肿瘤;腺淋巴瘤;腺瘤,多形性;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鉴别
腮腺作为人体最大的唾液腺,也是涎腺肿瘤最好发部位,腮腺肿瘤占涎腺肿瘤的70%~85%,上皮性良性肿瘤中又以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最常见[1-2]。腮腺多形性腺瘤具有临界瘤性质,当包膜不完整时,传统的肿瘤剜除术易导致肿瘤细胞种植转移及术后复发,部分甚至有恶变倾向[3-5],而腮腺腺淋
巴瘤存在腮腺双侧受累及多发现象。以往通过术前细针穿刺活检进行病理鉴别,但由于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且存在肿瘤细胞种植的风险,多数学者[2,6-7]不主张活检,因此,术前通过无创手段对2种肿瘤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术前腮腺区双源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且经手术肿瘤切除及术后病理证实为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共33例。其中多形性腺瘤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5~77岁,平均49.2岁;腮腺腺淋巴瘤17例,均为男性,年龄45~74岁,平均59.8岁。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Siemens炫速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机行头先进仰卧位扫描。扫描范围由眶耳线至锁骨平面,需包含整个腮腺在内的头颈部层面。扫描参数:120 kV,209mA,层厚3.0mm,旋转时间0.5 s/圈,螺距0.8,FOV 300mm×300mm。平扫完成后,采用高压注射器由前臂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20mgI/mL,剂量75~80mL,流率2.5~3.0mL/s,注药后30 s行动脉早期扫描。
1.3 图像分析及测量 分别由2位具有5年以上影像诊断经验的高年资医师对病灶的部位、形态、囊变坏死、增强扫描特点及周围结构进行观察和判定,由同一位影像医师对病灶大小、密度、增强扫描CT值进行测量。
1.3.1 位置判定 以下颌后静脉为标记,将腮腺肿瘤位置分为位于浅叶、深叶及跨深浅叶。同时结合咽旁间隙脂肪内移或消失作为深叶肿瘤的判定标准。肿瘤较大或位于腮腺中间区域、无法判断下颌后静脉位置时,则判定为肿瘤跨叶。 1.3.2 形态、大小及生长轴线判定 在增强扫描薄层图像的基础上,行多方位重
建成像,结合轴位观察肿瘤大体形态,分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结节状、分叶状;生长轴线由最大平面确定,分为前后方向、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并测量其最大长径值代表肿瘤大小。
1.3.3 密度、CT值测量 先于增强扫描轴位图像上选取ROI,避开明显囊变、坏死区、钙化灶及明显强化的血管影像,选取3个较大层面,于实性部分测量3个值,取其平均值,平扫病灶CT值测量参照强化图像层面及方法。对肿瘤低密度区性质进行分析,增强扫描后肿瘤内低密度区表现为稍低或明显低密度,形态分为不规则形、小圆形、斑片状及囊腔样,位于病灶中部或边缘部。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2种肿瘤的临床及影像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四格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形性腺瘤 本组多形性腺瘤16例,共17个病灶,1例为单侧发生2个病灶,其余均为单侧单发病灶,发生于右侧腮腺11例,左侧5例。17个病灶中位于浅叶共12个,深叶3个,跨叶2个,其中4个位于后方或后下方;呈椭圆或类椭圆形7个,呈结节状5个,呈分叶改变5个;生长轴线位于上下方向5个,前后方向5个,左右方向2个,无明显方向性5个。平扫CT值 24~69HU,平均(42.176 50±9.900 98)HU。 增强扫描后 CT 值 37~83HU,平均(60.764 70±13.613 09)HU。4个病灶可见明显囊腔样坏死,位于肿瘤周边一侧(图1),1个呈小圆形囊腔影,其余12个病灶见不规则稍低密度区(图2)。2个可见贴边血管或推移,2个见肿瘤内血管穿行。
2.2 腺淋巴瘤 腺淋巴瘤17例,共22个病灶。3例为单侧发生各2个病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