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历史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单元过关检测试题(五)岳麓版选修2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历史·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岳麓版)

单元过关检测卷(五)

(测试时间:45分钟 评价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这种言论属于( )

A.西学东渐 B.西学中源 C.中体西用 D.西体中用

解析:题目中“伦纪”、“圣道”等词语都体现了封建统治的道德约束,所以体现了“中体西用”的言论。

答案:C

2.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主张( )

①“中体西用” ②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③“务通”,主张西学 ④君主立宪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张之洞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不可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答案:A

3.下列关于“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严复对西方近代政治文化的精辟概括 B.与洋务派“中体西用”说没有本质区别 C.在当时远远超出了大多数改良思想家的认识

D.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段

解析:严复的“自由为体,民主为用”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的表现。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答案:B

4.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解析: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口号,B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C项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D项才是梁启超的思想主张。

答案:D

5.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 ②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 ③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④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①②③体现造反,④体现他妥协,他利用儒家的外壳,其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变

1

法思想。

答案:D

6.胡适的《留学日记》载: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此观点没有认识到( )

A.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B.戊戌变法的历史地位 C.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中体西用的局限性

解析:胡适认为戊戌变法再行二十年,中国就会走上富强的道路。说明他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没有清醒的认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决定了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故正确答案为A项。胡适过分强调戊戌变法的作用,故B项错误;C、D两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A

7.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

解析:维新新政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表明维新派的行动比他们的宣言退步了,主要原因是维新派向封建势力作了妥协。要注意光绪帝也是封建势力,新政措施已经触动了封建制度,所以不能说维新派不敢触动封建制度。故选D项。

答案:D

8.有一位抗战时期生活在陕甘宁边区的老人,讲述了当时他的一些所见所闻,其中真实可靠的情况包括( )

①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村干部 ②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 ③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 ④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大游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通过设置一个陕甘宁边区的生活情境,考查抗战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发生的历史事实。①②③都是正确的,④发生在内战爆发后的国统区,故④错误,选B项。

答案:B

9.20世纪初的清政府面临两难选择:不改必亡,改则助亡!体现“改则助亡”的历史事件是( )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B.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C.宣布“铁路国有” D.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解析: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虽然主观目的是抵制革命、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但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清统治集团的分崩离析,促进了革命形势的成熟,反映了“改则助亡”。

答案:B

10.邓小平就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政权曾说:“‘三三制’政权中,共产党员多一个与少一个,都不是党的领导。”他的这种思想主要基于( )

A.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加强同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的政治合作的需要 C.为建立基层民主制度总结历史经验的需要

D.中共将成为执政党,需要防止一党专政局面出现

2

解析:解答本题要将“三三制”政权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分析。“三三制”政权有利于加强各阶层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A

11.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基础史实和审读材料的能力。A、C、D三项都不是史实,只有B项是史实,故选B项。

答案:B

12.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能准确反映该诗歌的历史史实应该是(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政协会议召开 D.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解析:“双十协议”是在1945年10月10日签订的,又称重庆谈判。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七届二中全会在1949年召开。1946年在重庆召开“旧政协”,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今北京)召开。

答案:B

13.对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 B.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铲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D.促进了“三三制”政权建设

解析:为了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双交双减”的土地政策,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剥削。

答案:C

14.20世纪40年代,先后在重庆和北平召开的两次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同点是( ) A.都是在国共两党达成和平协议基础上召开的 B.都涉及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

C.各民主党派都积极参加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D.都制定了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解析:两次政协会议都涉及了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问题。 答案:B

15.下列表述不符合中共解放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的是( ) A.减租减息、交租交息 B.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C.1947年下半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D.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解析:减租减息、交租交息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为了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日而采取的措施。解放战争时期,地主是革命斗争的对象,故双交双减不再实行。

答案:A

3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16.(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最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法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证,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

材料二 1895年,郑观应在诗中鼓吹:“议院固宜设,宪法亦须编”,“宪法不行专制严,官吏权重民太贱,妄谈国政罪重科,上下隔阂人心涣。”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材料三 1902年出版的《世界地理学》一书,不仅介绍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还专门介绍了日本的责任内阁制:“行政部,内阁总理为首,其下外务、内务、大藏、陆军、海军、司法、文部、农商务、递信凡九省,皆有大臣。”“所谓责任内阁者,此责任二字,非对于君主而言,对于议会而言。”

——以上均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滞后的原因。(4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先后强调宪法重要性的意图。(8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西方宪政思想的演变过程。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初期,中国进行了哪些宪政建设的有益探索?(8分)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思想变化的过程,结合本单元所学的近代民主思想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1)宪法较抽象;宪法约束君权。

(2)宣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3)过程:从议会制度,到宪法思想,再到责任内阁制。

探索:清末“预备立宪”和《钦定宪法大纲》颁布;中华民国的建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美国重要历史文献《独立宣言》的介绍,在辛亥革命时期外国史的介绍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间,《独立宣言》曾五次全文发表,在国内广为流传。

——于沛《近代早期中国对世界历史的认识》 材料二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结果。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情。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件叫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十条,人民对于官吏违法损害权利之行为,有陈诉于平政院之权;第十一条,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学者林家有谈到:辛亥革命后实行选举,老百姓从来也没有选举过什么官员,不知该怎么做,都不愿意要这个权利。在广西桂林,选举时老百姓都不来,不来怎么办?发米粉票!每人来参加投票附几张米粉票,这样老百姓才过来投票。情况到了上世纪20年代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请回答: (1)《独立宣言》的基本思想有哪些?为什么《独立宣言》被近代中国学术界广泛编译?

4

(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梁启超所理解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6分) (3)结合材料三评析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影响。(6分)

解析:第一问第(1)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2)小问从近代中国反封反帝以及民主革命需要角度来思考。第二问从材料“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情”强调的是民族意识;“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强调的是民主共和意识。第(3)问依据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人民权力但是民众参与度不高,从民众的思想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启蒙这个角度去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

答案:(1)基本思想: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原因:反对列强和清政府的专制统治的需要;促进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2)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民族意识日益觉醒;推翻了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人民民主与参政的权利,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受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大部分地区民众的参政积极性不高,辛亥革命对民主政治影响有限。因此,中国民主政治是一个逐步的发展过程。

5

高中历史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单元过关检测试题(五)岳麓版选修2

历史·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岳麓版)单元过关检测卷(五)(测试时间:45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这种言论属于()A.西学东渐B.西学中源C.中体西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ftrq91nw825ui718xfz9x6b742rz501du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