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文后各题。
满江红钱塘观潮
曾 溶
浪涌蓬莱,高飞撼、宋家宫阙。谁荡激,灵胥一怒,惹冠冲发。点点征帆都卸了,海门急鼓声初发。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
江妃笑,堆成雪;鲛人舞,圆如月。正危楼湍转,晚来愁绝。城上吴山遮不住,乱涛穿到严滩歇。是英雄未死报仇心,秋时节。
【注】①曹溶,明崇祯十年进士,明亡后被迫出仕清廷,后辞官不就。此词作于清军入关之后。②灵胥:指伍子胥。越王勾践请和,子胥极力劝谏,触怒夫差,被迫自杀,其尸投入钱塘江,怒气化而为潮,日夜奔腾咆哮不已。③江妃:江上女神。 1.结合诗句,赏析此词的思想感情。
2.全词如何描绘钱塘潮的宏伟气势,简析其表现手法。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
张元干
露坐榕阴须痛饮,从渠叠鼓频催。暮山新月两徘徊。离愁秋水远,醉眼晓帆开。 泛宅浮家游戏去,流行坎止忘怀。江边鸥鹭莫相猜。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
【注】①行在所,也称行在,也就是南宋皇帝巡幸所居之地.②苏武系于匈奴,汉使至匈奴,匈奴诡称苏武已死。使者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射中一只大雁,脚上绑着苏武写的一封信,匈奴才把苏武放还。 3.词的上阕是如何抒发离别之情的?请具体陈述。
4.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南 征 杜 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乘船前往长沙,此诗为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5.赏析首联的景物描写,并联系全诗说明其作用。 6.这首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老 树 元好问
老树高留叶,寒藤细作花。
1 / 5
①
②
①
③
②
①
沙平时泊雁,野迥已攒鸦。 旅食秋看尽,行吟日又斜。 干戈正飘忽,不用苦思家。
7.诗歌前两联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8.有人说“不用苦思家”虽为反常句,但极尽其妙。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问题。
好事近悼春 李清照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注】①缸:灯。②鴂:鹈鴂。说法不一,一指杜鹃,一指伯劳。 9.“帘外拥红堆雪”中的“拥”和“堆”很有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 10.本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①
②
②
2 / 5
江苏省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1.这首词表面上写钱塘潮壮观雄伟,其实别有寄托。上阕说浪潮高飞撼宋家宫阙,激起伍子胥的神灵之怒;下句直抒胸臆,写英雄未死报仇心。作者借此含蓄表达抗清志士报国复仇雄心不灭。
2.①绘声绘色。写涛声如“海门急鼓”,前追后赶,声势浩大;写颜色如“万群风马骤银鞍”,壮观瑰丽。②比拟。借“灵胥一怒”,赋予潮水不屈的英雄性格,写出潮水汹涌之势。③用典。“江妃笑,堆成雪;鲛人舞,圆如月。”仙女欢笑,鲛人起舞,仿佛在举行水上庆典,为潮神喝彩助威,想象奇特。
3.叙写不顾鼓催痛饮饯行的场面,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借新月徘徊于暮山之巅的景象,表达缕缕离愁;将那离愁比作迢迢秋水,情景交融。
4.作者劝慰朋友要抛弃一切疑虑,愉快地赴召;最后还借苏武鸿雁归来的典故祝愿作者此行一帆风顺。 5.赏析:首联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春江图景:春水方生,两岸桃花盛开,灿烂一片;极目四望,江面上白帆高悬,远处枫树成林。作用:诗人描写美丽迷人的春景是为了反衬自己衰老多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6.①年老多病仍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伤悲。②即便年老多病、漂泊他乡,仍不忘君恩,渴望报效朝廷的情怀。③几十年创作辛苦、知音难觅的苦闷。
7.描写了老树、寒藤、泊雁、栖鸭等景象,展现出一幅秋天郊外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索、悲凉的意境。为后面的抒情奠定感情基调。
8.诗人客居异乡,流离失所,长期漂泊,行踪飘忽不定,思乡之情自是难以抑制,可诗人嘴上确说“不用苦思家”实为反常;作者想借此表明,即使家园尚在,而自己却无法改变长期漂泊之苦,思家又有何用,作者名说“不用苦思家”,实在是思家之情太浓,此一句反常却无理而妙。
9.①“拥”指风吹落了海棠,又将落花随意吹到了一起,毫不怜惜。②“堆”是堆积的意思,照应上句的花深,既指落花之多,又指风儿将落花胡乱堆积,表达了深深的痛惜之意。③“拥”和“堆”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风停之后落花遍地,红白堆积,一片凋零的景象,又内含感情,意蕴丰富。
10.抒情:本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由悼春、伤春而生发出的闺门独处、孤独苦闷而无法派遣的幽怨之情。 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①“魂梦不堪幽怨”一句直言了幽怨。②酒阑、歌罢、空酒杯,忽明忽暗的油灯以及窗外鹈鴂凄厉的叫声,营造出了幽暗、凄冷的氛围,通过景物的烘托渲染,间接地抒发了幽怨之情。
3 / 5
江苏省2017年高考语文专题练习古代诗歌阅读解析
一、【解析】
1.这首词是作者钱塘观潮的所见所闻所感,上阕极写钱塘潮水浩大壮观的气势,下阕由景而情,借伍子胥“英雄未死报仇心”抒发胸臆,结合注释提供的背景,应是表达自己抗清复国的雄心壮志。
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答题时要注意限制条件:如何描绘钱塘潮的宏伟气势。分析时结合具体描写钱塘潮的相关诗句即可。“灵胥一怒,惹冠冲发”运用比拟,赋予钱塘潮以英雄的性格,“怒”“冲”写出了潮水的汹涌浩大之势;“急鼓声”从听觉的角度,“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潮水的壮观;“江妃笑,堆成雪;鲛人舞,圆如月”结合注释,应是用典,江上仙女在欢笑,浪花是她抛出的佩珠,堆成了千堆万堆的白雪;又像鲛人在热烈奔放的跳舞,激动的泪水化成了珍珠,又圆又亮仿佛明月,想象奇特。另外,“浪涌蓬莱,高飞撼、宋家宫阙”“似万群风马骤银鞍”“江妃笑,堆成雪;鲛人舞,圆如月”从夸张、比喻、想象等角度分析亦可。 【题型】诗词鉴赏 【难度】一般 二、
【题型】诗词鉴赏 【难度】一般 三、【解析】
6.此题考查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可在整体感悟词的意境的基础上,抓住描写的关键词来理解,颈联中,“老病南征日”,写自己的境遇,年老多病,还要远赴南国,悲伤难抑;“君恩北望心”,即使处境艰难,依然北望朝廷,难忘君恩,渴望报效朝廷。尾联中,“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正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诗人一生抱负远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然而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 【题型】诗词鉴赏 【难度】一般 四、
4 / 5
8.从诗歌的最后两联“旅食秋看尽,行吟日又斜。干戈正飘忽,不用苦思家”看,“旅食”“飘忽”言作者漂泊在外,“干戈”代指战争,在此境况之下,思家、伤感、向往和平是理所当然,可作者却说“不用苦思家”,这是正话反说,理解了这一点,不难做出正确的解答。 【题型】诗词鉴赏 【难度】一般 五、【解析】
9.解答炼字题,一般是先解释该字,然后回归原句中,参照语境,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状景、手法、营造意境、表情达意等方面)。此处“拥”“堆”有“聚在一起”“堆积”之意,写风吹落花之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定之后花落遍地的残败景象,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痛惜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题型】诗词鉴赏 【难度】一般
5 / 5
【江苏省】2017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二)及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