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已有的资料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的手段。通过探究应使学生明确,动物对环境的适应,除了有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的适应外,还有生理方面和行为方面的适应。同时概括鸟类的主要特征。(3)应重视全章的总结,教师可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与环境的关系,通过举例说明许多动物的活动可以跨越多种环境,强调这也是适应的表现。(4)建议本节教学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通过完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概括出鸟类特征。第2课时,通过完成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找出昆虫适于飞行的原因,进而总结出节肢动物特征。借对全章的总结完成对两栖动物的概括。 研讨效果:为了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通过集体备课,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本节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角预期目标: 色扮演,阅读等方法穿插在内。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我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学生自学、阅读、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启发、引领相结合,并设置了有趣的折纸飞机的小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中学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第7周
时间 参与人员 中心发言人 刘学柱 2009.10.9 地点 生物实验室 刘学柱、刘大春 中心议题 第一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年级 七年级 “同研一节课” 中心发言 1、教学目标2、教学策略3、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讲课的顺序是按照书中顺序还是先讲第三个作内容: 用?(2)如何导入?
刘学柱:很多同学对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都有过或多或少的怀疑,如果没有植物,植物自生自灭,其遗体或残渣由微生物分解,也能完成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这样的疑惑存在,是学生对动参与教师 议课: 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没有全面理解。本节课在介绍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时,先从学生容易接受的传播花粉和传播种子开始。在解决学生疑惑的过程中,联系自然界存在而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的现象,剖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顺理成章,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本节课的落脚点仍然是提高保护动物及其栖息地的意识,以及具体行为的落实,本节课最后也有适当地引导。 通过研讨,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呈现出很多好的教学意见和方法,最后经大家筛选,我们明确了课上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法,对于较难理解和比较抽象的内容大家一致认为应放慢讲预期目标: 课速度,给学生补充,让学生吃透,有的放矢,并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才有好效果。教师要大量搜集事例加以论证,更有说服力,效果会更好。 ××中学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第8周
时间 参与人员 中心发言人 中心发言 内容: 刘学柱 2009.10.16 地点 生物实验室 刘学柱、刘大春 中心议题 第二节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年级 七年级 “同研一节课” 1、教学目标2、教学策略3、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如何组织开展 “动物专题”活动 参与教师 刘学柱:开展 “动物专题”活动先动员生物小组长,分发有关“动物专题”资料。 议课: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学生太熟悉以至于可能提不起兴趣来了解的知识。但是学生的知识往往是支离破碎,有时甚至是片面
的,本节教学是对这些关系进行梳理的过程。从学生熟悉或者感兴趣的几种代表动物入手,全面分析、总结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方方面面,贴近生活实际,符合认知规律。零碎的关于动物与人类关系的知识,其实是用一根社会发展的线穿起来的,这样也方便学生理解。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仿生学”和“生物反应器”就显得顺理成章。组织本节教学的难点是指导学生对资料的加工处理和交流表达交流效果,这需要平时注意锻炼。 为了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通过集体备课,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本节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角色扮演,阅读等方法穿插在内。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我以启预期目标: 发式教学为主,学生自学、阅读、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启发、引领相结合,并设置了有趣的小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学模式:知识回顾→师生交流→例题剖析→方法概括→相关训练
××中学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第9周
时间 参与人员 中心发言人 刘学柱 2009.10.22 地点 生物实验室 刘学柱、刘大春 中心议题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年级 七年级 “同研一节课” 1、教学目标2、教学策略3、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如何进行 中心发言 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如何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 内容: (2) 如何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参与教师 议课:
刘学柱:教学策略 在本节教学一开始,教师应该让学生交流一下对以下问题的看
法:“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的?”“细菌和真菌在哪儿?”“我是怎样知道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的?”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就能够了解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细菌和真菌方面知识的情况。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或教师培养的菌落实物,阅读有关的文字材料,让学生知道如何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知道如何在培养基上区分它们。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之前,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培养细菌和真菌所采用的方法,知道生物技术在探究活动中的应用。如何去研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呢?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创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课上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方案,鼓励学生提出多种不同的方案,并对实施方案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在各个小组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讨论,同时建议全班各组选择的环境尽可能不同,以保证探究实验的结论更接近事实。教师要关注各个小组的观察情况,在实验结束后,要利用课上时间让各个小组交流对细菌和真菌分布特点的研究成果,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注意到细菌和真菌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采用回顾—→讨论活动—→资料分析认识—→迁移比较—→总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课堂形式多样,气氛热预期目标: 烈,学生兴趣高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地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
××中学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第11周
时间 参与人员 中心发言人 刘学柱 2009.11.6 地点 生物实验室 刘学柱、刘大春 中心议题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年级 八年级
中心发言 内容: “同研一节课” 1、教学目标2、教学策略3、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如何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刘学柱老师提出:本课应采用环环相扣,边讲、边记、边理解的方法进行讲授,把本节内容贯穿在一条主线上。以探究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入手。并解说和其有关的几种病的病例。从中得知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并且结合生活实际的情况把课本的内容贯穿在一起。这样学生也易于接受。利于参与教师 议课: 学生的学习和记忆。 刘大春老师提出:老师多提问,让学生多回答,互动会增强记忆。再利用多媒体直观地把器官名称展现给学生,理解性的让学生学会本节课的重点。 刘大春老师提出:把课堂教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利用学生的回答和讨论的探究的方式,同时结合身体的实际情况来分析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大家同研这一节课,各自发表了意见和见解,展现出很多好的教学意见和方法,最后经大家一致讨论,明确了课堂上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对于较难理解和比较难记的内容大家一致认为应放慢讲课速度,形象教学,并理解知识间的内在结构,才有好的效果。并且教师要学会大量延伸课外知识来丰富学生课本知识的教学方法。 预期目标: ××中学生物学科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第12周
时间 参与人员 中心发言人 中心发言 内容: 刘大春 2009.11.12 地点 生物实验室 刘学柱、刘大春 中心议题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年级 八年级 “同研一节课” 1、教学目标的实施2、如何运用教学策略3、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4、如何突破难点,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