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按交易进行的形式划分,可分为有固定组织形式的世界商品市场和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
世界商品市场。
4. 按不同类型的国家划分,可分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发展中国家市场和社会主义国
家市场。
5. 按区域性经济集团划分,可分为欧盟市场、东南亚联盟市场、北美自由贸易区市场等。 六、
世界市场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 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产生的基本条件。 2. 地理大发现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萌芽。 3. 产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大发展。 七、
试述战后世界市场的新特点。
1. 世界市场的规模空前扩大。
2. 世界市场上的垄断趋势更强,竞争也更为激烈。 3. 世界市场中的“内部市场”有扩大趋势。 4. 世界市场信息网络逐步完善。 5. 世界市场的自由化趋势不可阻挡。
材料分析题
根据目前外向型经济较为发达的我国沿海地区的情况来看,民营中小企业与跨国企业二者在产业分布、企业规模及生产管理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形成了二元结构,即民营中小企业产业分布集中在轻纺工业,企业规模偏小,采用传统家族作坊式的内部管理方式。而外商直接投资,尤其是近年来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产业分布集中于机械电子行业,企业规模效益明显,并且采用现代工业管理模式。这种二元结构明显地制约了外向型经济对我国经济整体的拉动作用,制约了外向型经济对我国经济存量的激活效应。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参与跨国公司国际化分工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浅谈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为跨国企业提供配套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参考答案: (1)问题和原因:
A.我国中小企业企业发展水平有限,难以满足跨国企业的要求。
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架构多为家族式企业,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缺乏现代管理人才,难以适应为技术和资本含量高的跨国公司提供配套的合作方式。 B.我国中小企业同跨国企业发展配套服务关系存在着一定风险。
首先是本地中小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订货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跨国企业有时对供应商压价,以致供应商之间往往会引发恶性竞争,使它们进一步降低了利润空间。其次是中小企业将承担一定的市场风险。如果跨国公司撤资,本地供应商将失去订货来源。即使跨国公司不转移,供应商也有被某些大买主锁定的风险。
C.我国中小企业难以跨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产业水平差距。
6
中小企业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生产,而外商投资企业尤其是从事加工贸易的外商投资企业,则基本是面向国际市场的。国内市场同国际市场在产业高度上的差距,造成中小企业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只能为跨国企业提供配套产品。
(2)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为跨国企业提供配套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A.以提供配套服务信息为龙头,积极尝试多种机制。
各级政府应围绕配套服务这一中心问题,不断延伸服务范围,在转换政府职能的同时,积极探索各种不同方式,建立各种形式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与跨国企业的合资合作提供一揽子的服务与支持。
B.从质量认证入手,构建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要求供应商通过ISO9001、QS9000、HACCP及VDA等标准认证。事实证明,与跨国公司建立供货关系在提升供应商技术能力方面是最有效的。政府应实施鼓励政策,敦促中小企业通过各种质量标准认证,为中小企业与跨国企业建立供货关系铺平道路。
C.加强中小企业人才培训。
从国际经验来看,已经有一些国家为鼓励公司培训人力资源提供经费资助,如韩国给予大公司在培养中小企业人才方面以税收补偿。我国可以采取资助建立供应商协会、资助私营部门培训计划及与国际机构合作等措施,努力促进跨国公司与中小企业建立培训联系。 D.各地应有针对性地制订促进当地中小企业对外合资、合作提供配套服务的鼓励政策。
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研究外资、政府、中介组织和国内中小企业这几个相关组织中,究竟在体制、机制和能力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关政策,以促进当地中小企业与跨国公司形成更为密切的产业联系。
7
配套习题集第五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