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优秀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优秀教学设计 利川市第一民族实验小学刘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词。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来体会作者的心里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孩子。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着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1、生字读音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1/3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一)、初步了解情感

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2)、逐句指导: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3、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当堂训练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遍;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遍。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附板书设计

29、钓鱼的启示 我父亲 钓鱼得意

放鱼依依不舍不容争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3

二、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一)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 (二)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 (二)交流与指导:

1、提问: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划上横线。) 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 3、小结。

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4、指导朗读这段话。 三、课外拓展 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如:

孟德斯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附板书设计 28、钓鱼的启示 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 反思:《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即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及如何优选组合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 刚开始唱歌时调子起高了,就难以唱下去。教学也是这样,一开始,把中国定的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深奥的课文,中国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中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掉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深奥的课文,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教学中读的引导,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 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 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丰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 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

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年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外问题解决。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3/3

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优秀教学设计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优秀教学设计利川市第一民族实验小学刘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fasj4t8b18xswm2yhl07916095ebr009b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