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完美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0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作为一堂实验课,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实验,每个结论的得出都来自学生亲手做的实验,而非课本或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建构理论指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学记中如此说“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意思是:引导学生而不给以牵掣;激励学生而不是强制使之顺从;启发学生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结论。引导而不是牵掣,就能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激励而不是强制,学生就能感到学习的快乐;启发而不是代替学生得出结论,就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之增长与重组”。胶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类物质,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这个物质,以及把性质再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满足了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也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二 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及其分类》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混合物体系。因此,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新的切入点。教科书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分类方法介绍了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得出9种分散系,然后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引出了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性质。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胶体的这一重要性质的基础上,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值得注意的是,教科书最后有意识地点明了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与纳米科技发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高科技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对于胶体这部分内容,教科书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现象以及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只是在科学视野栏目中作了简单的介绍,并不要求做具体的展开。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了解胶体概念与丁达尔效应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分类的方法。 2 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把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经过第一章的学习,不仅体会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区别。 (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其应用。

(3) 实验能力的培养。学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并根据实验探究胶体的一些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自主学习分散系的概念。

(2) 以探究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习胶体的性质,并分析实验结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善于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四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2教学难点: 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 上一节可我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分类法,我们已经将化学物质分为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我们已经对纯净物进行了再分,但我们却没有对混合物再分.那么这节课,我们来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分散系?分散系的组成? 2.分散系可以分为哪些类别?它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A、按分散系组成所存在状态的不同分9种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倾听 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分散质 分散剂 气 液 固 气 液 固 气 液 固 气 气 气 液 液 液 固 固 固 实例 空气 云、雾 烟、灰尘 泡沫 牛奶 油漆 泡沫塑料 珍珠 使学生掌握分类的目的和依据,学会交流合作 有色玻璃、合金 (2)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3种 溶液(d<1nm) 胶体(1nm<d<100nm) 浊液(d>100nm) 教学活动2 我们学过滤纸可以鉴别溶液和浊液,思考滤纸能否鉴别胶体和浊液,做实验一并思考原因。 实验1 将Fe(OH)3胶体和泥水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交流并思考。 培养化学思维。 熟练过滤操作。 提出问题,确定(实验过程中提醒大家回忆前面学过的过滤的要决“一贴二低三靠”) 【现象】Fe(OH)3胶体:过滤后,全部通过滤纸; 泥水:过滤后滤纸上留有滤渣,滤液澄清。 【结论】胶体能通过滤纸,无法用过滤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教学活动3 提供半透膜袋,指导学生做实验2 实验2 将淀粉溶液胶体和NaCl溶液分别装入半透膜袋,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分别滴加碘液和硝酸银溶液 【现象】淀粉溶液:没有变蓝现象 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溶液可以。可以用半透膜来鉴别胶体和溶液。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是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填充下表。 鉴别 能能否稳否通外观 定通过性 过半滤透纸 膜 是否有丁达乐效应 研究对象,实验讨论研究。 实验操理解对作,记录比实验实验现的意义。 象,交流并思考。 教学活动4 讨论填表 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总结归纳。 分散粒子直径 系 溶d<1nm 液 胶体 1nm100nm 液 不稳 定 实验并记录现象,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猜想。 继续填充上表。 进一步理解对比试验的优点。 教学活动5 【实验2】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CuSO4溶液:无明显现象;Fe(OH)3胶体:能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条通路呢? 【答】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叫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性质,它是我们本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完美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作为一堂实验课,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实验,每个结论的得出都来自学生亲手做的实验,而非课本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建构理论指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f7qc4xp7v3uh255c6he20sz532aec00ce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Scan me!

微信扫码分享

闃呰骞舵帴鍙椼€婄敤鎴峰崗璁€�
娉細鍚勭櫥褰曡处鎴锋棤鍏宠仈锛佽浠呯敤涓€绉嶆柟寮忕櫥褰曘€�


鐢ㄦ埛娉ㄥ唽鍗忚

涓€銆� 鏈綉绔欒繍鐢ㄥ紑婧愮殑缃戠珯绋嬪簭骞冲彴锛岄€氳繃鍥介檯浜掕仈缃戠粶绛夋墜娈典负浼氬憳鎴栨父瀹㈡彁渚涚▼搴忎唬鐮佹垨鑰呮枃绔犱俊鎭瓑鏈嶅姟銆傛湰缃戠珯鏈夋潈鍦ㄥ繀瑕佹椂淇敼鏈嶅姟鏉℃锛屾湇鍔℃潯娆句竴鏃﹀彂鐢熷彉鍔紝灏嗕細鍦ㄩ噸瑕侀〉闈笂鎻愮ず淇敼鍐呭鎴栭€氳繃鍏朵粬褰㈠紡鍛婄煡浼氬憳銆傚鏋滀細鍛樹笉鍚屾剰鎵€鏀瑰姩鐨勫唴瀹癸紝鍙互涓诲姩鍙栨秷鑾峰緱鐨勭綉缁滄湇鍔°€傚鏋滀細鍛樼户缁韩鐢ㄧ綉缁滄湇鍔★紝鍒欒涓烘帴鍙楁湇鍔℃潯娆剧殑鍙樺姩銆傜綉绔欎繚鐣欓殢鏃朵慨鏀规垨涓柇鏈嶅姟鑰屼笉闇€鐭ョ収浼氬憳鐨勬潈鍒┿€傛湰绔欒浣夸慨鏀规垨涓柇鏈嶅姟鐨勬潈鍒╋紝涓嶉渶瀵逛細鍛樻垨绗笁鏂硅礋璐c€�

鍏抽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