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核医学》内容要点
一、核医学总论
1. 元素:凡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2. 同位素:凡原子核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 3. 同质异能素: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相同,但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彼此称为同质异能素。
4. 核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和原子核所处的能量状态均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核素。-稳定性核素:指原子核不会自发地发生核变化的核素。 -放射性核素:是一类不稳定的核素,具有放射性衰变的特性。 5. 核衰变的类型:α衰变、β-/β+衰变、核外电子俘获、γ衰变。 6. 核衰变的规律:自发性、随机性、时间性。 物理半衰期、生物半衰期、有效半衰期
7. 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单位:秒-1、国际单位:贝克勒尔
8. 放射性药物:指含有放射性核素,能直接用于人体临床诊断、治疗和科学研究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利用放射素的物理特性而非本身的药物效应。)
① 诊断用放射性药物:
SPECT: 99mTc(锝)及其标记化合物(如99mTc-MIBI);
PET:
18
F标记化合物,如18F-FDG
《核医学》 第 1 页 共 22 页
② 治疗用放射性药物(核素内照射治疗):131I、89Sr、32P、125I 9. 放射性核素显像特点:“功能影像”;时间-放射曲线 10.核医学显像的主要特点:
①诊断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无创伤; ②能反映组织器官的形态; ③能反映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 ④能反映组织器官的代谢动态过程; ⑤可早期诊断疾病;
⑥能对部分肿瘤定性或病理性诊断; ⑦可以了解受体的分布部位、数量和功能; ⑧能从基因水平研究疾病的变化 10. 放射性药物治疗的主要特点:
① 放射性核素作用药物的持久性 ② 作用的后作用(近期&远期效应) ③ 个体差异显著
11. 辐射生物效应影响因素:辐射种类、照射方式、剂量、时间、个体敏感性 12. 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原则:放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最基本的原则);个人剂量和危险度限制。 13.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确定性效应:指效应的严重程度与照射剂量大小有关,eg.照射后的WBC减少、白内障、皮肤红斑、脱毛。
·随机效应:指效应的发生率与照射剂量大小有关,eg.遗传效应和辐射诱
《核医学》 第 2 页 共 22 页
发癌变。
放射保护的目的:1.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2.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
二、心血管系统
1. 心肌灌注显像:
显像剂:201TL、99mTc-MIBI “再分布”:正常─摄取多、清除快 缺血─摄取少、清除慢
早期显像(5-10m)出现灌注缺损;再分布显像(2-4h)灌注缺损恢复;是诊断可逆性心肌缺血的特征性表现。
心肌各壁的放射性分布:取决于相应区域的冠脉血供或心肌细胞是否存活。
《核医学》 第 3 页 共 22 页
1.指导患者是否进行血运重建;2.评估血运重建后疗效。
三、泌尿生殖系统
1.肾小球滤过率GFR:单位时间内经肾小球滤过的血浆容量(ml/min); 2.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单位时间内流经肾脏的血浆流量 3.肾动态显像原理&方法:
1) 显像剂:肾小球滤过、肾小管摄取分泌(不被重吸收) 2) 血流:尿液生成与排泄(多喝水)
《核医学》 第 4 页 共 22 页
3) 时相&放射性分布:判断肾血灌、分肾实质功能及上尿路通畅性等。 4.正常肾图★:
? a段:显像剂出现段,反映肾脏的血流灌注量。
? b段:显像剂聚集段,其上升斜率和高度主要反映GRF与ERPF。 ? c段:排泄段,与尿流量和尿路通畅情况密切相关。 ? 参数及意义:Tb:峰时(5min内) T1/2:半排时间(<8min) 5. 7种常见的异常肾图★:
(1)持续上升型:
·曲线分析:a段基本正常;b段持续上升不下降;c段没有出现 ·临床意义:
单侧:急性上尿路梗阻
双侧:急性肾性肾衰竭或下尿路梗阻
《核医学》 第 5 页 共 2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