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三大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我评估。特恩布尔报告认为,在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估时,应特别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自上次评估以来,重要风险的性质和程度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公司对这些商业风险和外部环境变化所做出反应的能力。(2)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持续监督的范围和质量,以及内部审计功能和其他保证方式的工作状况如何。(3)就监督的结果与董事会交流的程度和频率,以便在公司内建立起累计评估体系,对内部控制状况及风险管理有效程度加以评估。(4)期间内任一时间所确认的重大控制失败或弱点,及其所导致或可能导致的不可遇见的结果及或有事项的程度,以及对公司财务状况和业绩产生的重大影响。(5)公司公开报告程序的有效性。一旦知道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重大失败或弱点,董事会应决定这种失败或弱点是如何产生的,并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重新评估。

? ? 从上述情况看,尽管报告尚未对评估的程序、方法等做出更为具体的规定,但明显地,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重视程度,是日益加强的。 几点启示

? ? 一、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定位问题

? ? 长期以来,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会计审计领

域,侧重从会计和审计的角度研究内部控制,其研究成果也主要服务于审计方法的应用、审计成本的节约和审计风险的控制。注册会计师职业在审计中采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测试,确定审计的重点和风险,进一步修改审计计划,而内部审计师则将内部控制作为监督或评价的重点目标。

? ? 仅从会计和审计的角度研究内部控制,必然导致视角过于狭窄。1996年财政部颁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目标和局限性等做出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但它所采用的内部控制是英、美等国家所“淘汰”的概念,其作用也仅局限于对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业务提供具体指引。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是目前我国内部控制领域内最具权威的标准,也是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实践所依据标准,但该《规范》仍局限在内部会计控制领域。而英国内部控制的发展,经历了财务控制、财务控制与管理控制相结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融合等几个阶段,其范围不断扩大,早已超出了会计控制的范围。2002年1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公司治理的诸多方面进行了规范,但该准则却并没有涉及内部控制方面的内容,这使得该准则自诞生之日起便带有明显的缺陷。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应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内部控制的发展离不开公司治理的推动,公司治理的优化也离不开

有效的内部控制作为保障。我们认为,两者间的关系应该在准则中得到反映,治理准则对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亦应作出明确的规定。

? ? 英国内部控制的发展离不开公司治理的推动,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研究均置于公司治理的框架之内,重视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内部控制,把内部控制看作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认为,应借鉴其英国内部控制研究的经验,加强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致力于研究内部控制是否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机制如何发生作用以及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如何设计、运行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等基本理论问题。

二、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强制性报告有待商榷

? ?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实行的是强制性披露制度。虽然这种强制性的信息披露有利于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赞助商链接和投资决策。但是,这种强制性披露要求的合理性仍值得商榷。因为,如果公司或注册会计师在报告中认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是“有效性”的,这就意味着他们做出了某种承诺和保证,且给人绝对承诺和保证的印象。实际上,内部控制所能提供的仅是“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这种绝对的保证很容易将自身置于潜在的诉讼风险之中。正是出于对诉讼风险的担心,英国上市公司的董事及注册会计师才反复游说,最终取消了对“有

效性”报告的规定。

? ? 由于内部控制的涵盖范围很大,涉及到财务会计、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等诸多方面,使得任何一起证券市场民事诉讼都有可能牵扯到内部控制。发起人、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以及注册会计师均有可能因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承诺而面临诉讼,而导致巨额的赔偿。因此,要求上市公司或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报告的做法,值得进一步探讨。这是英国内部控制发展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

? ? 三、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 ? 随着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发生变化,由“控制”转向“风险”。现代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更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王光远,2002)。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观念下,年度审计计划与公司最高层的风险战略连接在一起,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使用风险管理原则改变审核过程。风险管理成为组织中关键流程,促使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不再是测试控制,而是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的方法,在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中,控制仍然重要,但分析、确认、揭示关键性的经营风险,才是内部审计的焦点。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面临着与内部控制研究相似的问题,即内部审计尚未与公司治理相结合,成为公司治理的有机部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将大部分精力用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和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审计尚未得到广泛的开展。因此,我们认为应顺应内部审计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推动内向型管理审计的发展。从强调确认和测试控制完整性,逐步转向强调确认和测试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管理,从传统的强调关注风险因素,逐步转向关注情景规划。内向型管理审计的建议应不再仅是强化控制、提高控制效率和效果,而应该是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化,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效果。

隶属于美国国会的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NCFR)

? ? 主持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是一个通过商业道德、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结构以致力于改善财务报告的美国民间组织。COSO形成于1985年。研究导致虚假财务报告的偶发因素,并为上市公司及其独立审计师,为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其他监管机构以及教育机构提供建议。该委员会由美国五个主要财务职业协会共同主办:AAA(美国会计学会)、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FEI(财务经理协会)、IIA(内部审计师协会)和 NAA(全国会计师协会,现为 IMA、管理会计师协会)。它完全独立于各主办组织。代表来自于工业、公共会

计、投资公司和NYSE(纽约证券交易所)。由于该委员会的第一任主席是 James ,因此通常称为Treadway委员会。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三大报告

我评估。特恩布尔报告认为,在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估时,应特别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自上次评估以来,重要风险的性质和程度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公司对这些商业风险和外部环境变化所做出反应的能力。(2)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持续监督的范围和质量,以及内部审计功能和其他保证方式的工作状况如何。(3)就监督的结果与董事会交流的程度和频率,以便在公司内建立起累计评估体系,对内部控制状况及风险管理有效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f2019m50c34ka295j7z7yqpo85se700d3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