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随访患者CEA和CA19-9检测的临床意义
朱 蕾 丁显平
【摘 要】【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及糖链多肽抗原19-9(CA19-9)对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临床分析和随访资料进行研究,术后复发及转移患者与未复发患者均为45例。将复发及转移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复发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及糖链多肽抗原19-9(CA19-9)的含量。结果 胃癌术后复发组的CEA及CA19-9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EA与CA19-9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及糖链多肽抗原19-9(CA19-9)对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有较为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作为术后胃癌复发的诊断指标。 【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 【年(卷),期】2015(000)012 【总页数】4
【关键词】【关键词】 胃癌;CEA;CA19-9;复发;转移
胃癌在消化道的恶性肿瘤中排在首位[1],手术切除后,仍具有较高的复发率[2-3]。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成为了术后预防复发的重点及关键。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及糖链多肽抗原19-9(CA19-9)是胃癌常见的标志物[4],它便于监测胃癌术后有无复发及转移[5]。然而单一的标志物检测含量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有限,现临床上多采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6],通过标志物之间的互补作用,发挥最大的诊断效率。本研究主要研究术后随访90例患者血清
中CEA、CA19-9的含量及阳性率,旨在分析其对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诊断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钡餐、B超及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术前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 >5 ng/ml,糖链多肽抗原19-9>37 U/ml,并且患者均已进行胃癌根治术,且术后均经病理学确诊。利用临床分析和随访资料进行研究,其中检查有45例发现有胃癌复发及转移,将复发及转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45例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均无异常且血清中CEA、CA19-9含量正常,并将未复发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56~71岁,平均年龄为(60.2±10.8)岁;其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3~73岁,平均年龄为(59.5±11.9);其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根据AJCC癌症分期手册进行分期,观察组Ⅰ期11例、Ⅱ期10例、Ⅲ期24例。对照组Ⅰ期10例、Ⅱ期8例、Ⅲ期27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血常规检测及其他的基础疾病等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排除标准:姑息性空肠吻合术、无随访记录的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进行转移瘤的切除术。整个过程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完成。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所有患者均空腹采取外周静脉血约4 ml,采用离心分离法分离血清,并立即送检,如有特殊原因不能送检,应保存在温度为-20℃,并在1周内送检。
1.2.2 检测方法 采用罗氏公司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同时进行2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1.2.3 随访监测 所有患者术后均需要定期检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随访时间一般为:手术后第1年每2个月复查1次CEA和CA19-9,每半年做1次B超和胃镜。术后第2年每3个月查1次血清中CEA和CA19-9,每6个月做一次胃镜及B超检查。术后第3年每6个月复查CEA和CA19-9,每年做1次胃镜及B超检查。如胃镜及B超检查发现有异常情况,应严密监测血清中肿瘤标志物。
1.3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2组患者一般资料中年龄、血常规检查采用t检验,性别及AJCC分期采用卡方检验。2组患者术后CEA和CA19-9检测结果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均数比较。2组患者随访复诊的肿瘤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在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中,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年龄、性别、血常规检查及AJCC分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肿瘤标志物的单项及联检诊断胃癌敏感性、特异性、有效性
敏感性的计算为[a/(a+c)]×100%(其中a为真阳性,a+c为真阳性和假阴性的合计)。特异性的计算为d/(b+d)×100%(其中d为真阴性,b+d为假阳性和真阴性的合计)。有效性即反映是否存在误差及误差对结果的影响。通过对2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