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
67、同是酸性腐蚀品,具有强氧化性的无机酸与具有还原性的可燃的有机酸,由于都是酸性腐蚀品而可以同车配载或同库混存
68、有压力或密封的容器可直接在其本体上焊割
69、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可以不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等告知劳动者。(×)
70、用人单位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
71、气瓶瓶阀冻结后,可用温水解冻,也可用明火烘烤。
72、重大事故是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和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73、凡确诊患有职业病的职工,享受国家规定的工作保险待遇或职业病待遇。(√)
74、企业发生事故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不必上报。
75、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侵入人体。
76、职业病没有法定职业病和非法定职业病之称。
第 31 页 共 35 页
77、用人单位在和劳动者订立合同时,劳动者无权知道干的是什么工种,接触的是什么危害因
素。
78、在合同期间,用人单位调换工种,劳动者无权拒绝。
79、对技术服务机构作出的职业病诊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有争议的,不实行鉴
定。
80、职业健康检查是指平时健康检
查。
81、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
82、出现火灾时,现场工作人员应该立即撤离现场。
83、危险化学品的标志设主标志由表示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的图案、文字说明、底色和危险类别号四个部分组成的菱形标
志。
84、“三级安全教育”是指厂级,车间,班组教育。
85、对化学品进行危险性鉴别是化学品生产单位的责任。
第 32 页 共 35 页
86、应急救援的器材不用检查,性能完好就行。
87、在煤气使用过程中,一次点火不成功可以连续点火。
88、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确保不发生事故。
89、一切爆炸品严禁与氧化剂、自然物品、酸、碱、盐类、易燃可燃物、金属粉末和钢铁材料器具等混储混
运。
90、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按规定办理审批手
续。
91、安全色中的蓝色代表提示、安全状态及通行的状态
92、企业安全工作应按时紧时松的原则进行管理。
93、危险物质泄漏处理包括:泄漏源控制、泄漏物处理、危害监测。 (√)
94、灭火中要贯彻“先救人,后灭火”和“先控制、后消灭”的灭火战术原则。(√)
95、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主要是进行个体防护,组织管理措施无关紧要。 (×)
第 33 页 共 35 页
96、三大安全对策是:教育对策、技术对策、法制对策。 97、危险化学品可以露天堆放,但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98、从业人员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
99、如果劳动者怀疑患了职业病,应当到当地具有资质的职业病健康检查机构检查身
体
100、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101、发生煤气中毒、着火、爆炸事故时应立即逃生。
102、任何电气设备在确认无电时,一律认为带电
103、特种作业人员因参加过安全培训,换岗不再接受安全培训。
104、干粉灭火器是用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力将干粉物质喷出,适用于电器火灾。(√)
105、发生电气火灾时尽可能先断电源,后灭火。
106、作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产生噪声的作业场所,应选择防护面罩作为个体防护用品。(×)
第 34 页 共 35 页
107、生产性噪声对人的健康没有危害,因此,生产过程中不必防范噪声。 (×)
第 35 页 共 3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