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耕地土壤污染与应对栽培措施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耕地土壤污染主要体现与栽培对策

摘要:我国土壤污染已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耕地土壤,严重时将导致作物的减产,对土壤环境和微生物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耕地土壤污染的现状,包括:农药污染、化肥污染、重金属污染、农田残膜及禽畜粪对农田环境的污染。分析了五种主要污染源的成因,对作物、人体或者生态环境的危害,以及相应的栽培措施。

关键词:耕地污染;栽培措施;重金属;化肥;农药

0 引言

土地污染是指土地因受到采矿或工业废弃物或农用化学物质的侵入,恶化

了土壤原有的理化性状,使土地生产潜力减退、产品质量恶化并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和过程。土壤污染的类型、特点、危害与机理土壤污染类型有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又以化学污染最为普遍、严重和复杂[1]。伴随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弃物、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等不断向土地表面堆放和倾倒,不仅导致耕地数量减少,而且造成耕地污染,污染程度不断加剧,耕地质量下降,并通过粮食、蔬菜甚至空气、水资源等影响人体健康,成为制约中国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公众健康的重要原因[2]。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hm2,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3],据统计,我国农药施用面积达2.8亿公顷以上,年施用量50~60万吨。由于农药利用率极低,只有10%~20%为植物吸附,50%~60%残留于土壤中,又因我国农药结构单一,农药产品中杀虫剂占70%,有机磷又占70%,造成农药污染农田达87~107万公顷。粮食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普遍增产30%左右,经济作物增产20~60%[5]。农用地膜已成为继化肥、农药之后的第三大农业生产资料。塑料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可残存200年以上[6]。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化肥施用量与日俱增,2010年达到5545万吨,是1980年用量的4.4倍。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化

1 / 1 10

[4]

--

肥使用国,化肥用量占世界总用量的30%以上,单位面积用量也超过欧洲平均水平[7]。因此,我国耕地土壤污染严重,又是农业大国同时人口众多,为了保证粮食的安全与产量,明确耕地土壤污染对土壤、作物、人体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意义,以便更好的解决耕地污染,保证作物的产量,对社会安全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1 化肥污染

1.1 化肥污染的成因

1.1.1施肥方法和肥料结构不合理

(1)有机肥投入不到位

(2)化肥品种选择不合理,养分单一,营养不平衡 (3)中微量元素未得到补充 (4)施肥方法不科学,肥效降低

1.1.2农户施肥水平不高

(1)有机肥用量不足

(2)追求产量盲目增加氮肥用量

(3)受到农资市场价格和种植效益等综合影响,习惯、经验施肥现象普遍

1.2 化肥污染的危害 1.2.1 化肥污染对土壤的危害

我国以氮肥为主,缺少磷钾肥和有机肥,会降低微生物数量和活性。作物

吸收NH4+同时会释放H+,导致土壤酸化,特别是南方地区。土壤酸化增加了土壤重金属与有毒元素的有效性,易于迁移而被农作物吸收,进入食物链逐级累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同时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盐基饱和度,使作物出现营养元素缺乏症。长期过量、不合理使用,复种指数过高,导致物理,化学,

2 / 2 10

--

生物特性退化,同时加快有机质分解,使得土壤营养元素比例失调,降低微生物的数量及微生物活性,不同肥料对微生物活性有很大影响。磷肥中Cd、Hg、As、Zn含量较高,会造成重金属污染,利用废酸生产的磷肥还含有三氯乙醛,对农作物产生危害[8]。

1.2.2 化肥污染对水体的危害

在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使氮、磷等营养元素很容易进入水体,造成水体人为富营养化。比如,不根据土壤养分和作物需要,大量施用氮肥,过剩氮素将随农田排水进入河流湖泊;旱田因地面坡度、施肥后进行强烈灌溉或遇雨水冲刷,会使氮素随地表径流而损失;水田施用氨水、硫酸铵等铵态氮肥后,过早排水,也使氮素随排水进入水源,导致水中营养物含量增加[9]。

1.2.3 化肥污染对大气的危害

随着化肥的大量施用,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不断增加。首先,氮肥在施于农田的过程中,会发生氨的气态损失。其次,有相当数量的氮肥是直接从土壤表面挥发成氨气、氮氧化物气体进入大气中。一般表施硫铵3天后损失氮素7%,硫酸氢铵损失10%,还有相当一部分以有机或无机氮形态的硝酸盐进入土壤,在土壤微生物反硝化细菌作用下,会以难溶态、吸附态和水溶态的氮化合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同时转化生成氮和氮氧化物--氧化二氮进入大气,使空气质量变坏[10]。

1.3 化肥污染栽培措施

(1)提供合适的供肥结构,提高化肥利用率。N、P、K比例及微量元素平衡,

如硼、钼可增加氮的吸收

(2)推广测土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流失而造成水体污染;使用缓控释肥,绿色肥料(农家肥、堆肥、绿肥等)

(3)加大有机肥施用量,配合使用化肥。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板结和酸化,抑制重金属移动性,有机肥氮磷释放缓慢,化肥可以提供速效养分 (4)根据不同土壤特性,选择不同肥料品种和选择合理施肥方式。如铵态氮肥不宜在碱性土壤中施用,减少氨挥发,并且应该深施,增加土壤对其吸附

3 / 3 10

--

(5)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谷豆轮作,减少氮肥使用量

(6)配合使用微生物肥料。如固氮菌肥料、磷细菌肥料、钾细菌肥料;

2 农用地膜污染

农用地膜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保温、保湿,提高成活率,促进土壤养分的

分解。应用地膜覆盖,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增高,有利于早生快发,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覆膜比不覆膜的农田作物发育期一般缩短一周左右。地膜覆盖可以抑制杂草生长。但农用地膜长期暴露于空气、阳光下,不断老化、易破碎,作物收获后很难整片回收,大部分的碎片被耕翻在耕作层内,导致耕地土壤严重污染。

2.1 农用地膜污染的危害

残留农膜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农用地膜残留于土壤中,降低土壤渗

透性和保水能力,残留累计会破坏土壤通透性,降低孔隙度,阻碍水分的运动,降低含水量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土壤中的残膜对植物的根系有明显的影响,残留量越大,根系下扎越浅,分布范围越小;如果残留量过大,还会造成旱象,呈现出叶子的皱缩、萎蔫。残膜影响作物的根系生长发育,从而影响叶宽、茎粗及株高等,导致干物质的积累受阻,使作物的产量下降。地膜焚烧造成大气污染,尤其是二噁英,具有脂溶性,容易在生物体内累积。

2.2 农用地膜污染应对措施

残膜回收就是将已经用过的农膜从田间清理回收,把覆膜种植技术与残膜

回收技术相结合,这是防治残膜污染的关键。残膜回收根据农作物生产期的不同,可分为作物收后收膜、作物苗期收膜和耕整地收膜。每年春耕播种时节,是最好的废旧地膜回收时机,各级政府应把此项工作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在耙地、整地时,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尽心尽责将历年的残膜清理出来。

合理化的农艺种植与先进适用的机械化残膜回收技术的应用,是解决回收残膜、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由于人工回收残膜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不能大面积回收,而且只能捡拾地表看得见的残膜,地表下的残膜无法捡拾,在成本较高的降解地膜没有被广泛使用的前提下,必须采用机械回收的方法

4 / 4 10

--

[11]

。加大回收力度,并加强农用地膜资源化利用,比如再生塑料和燃料气技术;

推广适时揭膜,根据不同作物筛选出最佳揭膜时间;研制并推广可降解塑料薄膜,如可光降解和微生物降解的塑料薄膜。

3 农药污染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农药产品老化、剂型单一、质量低劣,加上农药施用

比例不合理和一些经济作物农药施用频繁、超量,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并进一步进入食物链,对环境生物和人类自身健康造成威胁.农药的污染和危害还在于连续使用农药可引起环境的适应性演变.害虫有适应性,土壤微生物、细菌、无脊椎动物都有适应性[12]

3.1 农药污染的危害

影响生物存活。土壤农药污染既可直接毒害动植物,也可通过生物富集,

或食物链传递而间接危害生物。土壤农药污染对微生物活性影响的表现为抑制细菌、放线菌和固氮菌群的生长,刺激真菌代谢使土壤呼吸等作用增强,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则随着浓度、强度和时间而异

[13]

,影响环境。土壤是一个开放系

统,与周围环境因子形成密切的联系,土壤受到农药污染必然会引起环境连锁变化。土壤农药污染会因降雨形成的径(渗)流而污染水体,导致水生生物罹难,或以挥(蒸)发形式弥漫于大气中,使陆生生物受害。影响人体健康。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大,会干扰信息传递,破坏体内酶系和免疫系统,阻碍器官正常功能的发挥,可对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胎儿畸形。

长期污染的土壤会出现明显的酸化,土壤养分随污染加重而减少,孔隙度变小,造成土壤板结;作物容易吸收水溶性的农药,降低农场品的质量,产品的农药残留也会危害人体的健康,二次药害,高残留及高效农药会对下一茬的敏感作物产生毒害;在土壤中进行分解或氧化产生更毒的降解产物[14]。

3.2农药污染的栽培措施 3.2.1合理选择农药

(1)禁止生产和使用剧毒性农药,使用高效低毒且易降解的农药,如拟除虫菊

5 / 5 10

5enj960mr941z4g1sgcd5uqa87r003016t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